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024-02-20 06:04黄俊杰上海市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
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家校导师

黄俊杰 上海市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

在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我们在网络化、智能化时代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未来不确定性。目前,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在成人群体中显现,还逐渐扩展至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群体,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50%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显现,而此时期是个体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

像七八点钟太阳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着学业成就和人格成长。根据《2010—2020 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得到的数据,小学生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的前三位——睡眠问题(25.2%)、抑郁(14.6%)和焦虑(12.3%),此外,还有攻击行为、退缩、违纪行为和躯体化等。

我校现有小学学段的学生600 多人,整体精神面貌自信阳光,朝气蓬勃,适应能力和发展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品质不佳、行为不当、情绪不稳等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课堂自控力差、情绪问题、电子产品依赖、亲子冲突等。我们仔细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气质类型或者是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快速发展,不够稳定,易受干扰);其次是来自家庭的因素,比如家庭气氛不和谐、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等;最后,还有来自学校的因素,比如学习负担过重、同伴交往困难、教师教育失当等。在这些因素中,家庭因素应该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是关键因素。

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路径。积极心理品质更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素质。我们学校一直坚持通过心理课程、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周等多种途径,努力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但是单靠这些,我们总感觉远远不够,心理老师也感觉力不从心。

正当我们在路上困难前行的时候,一部法律和一个文件的颁布,给我们划开了迷雾、照亮了前方。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促法”)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心理专项行动计划”)。

“家促法”规定中小学“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这标志着家庭教育从个体层面逐渐演变为社会层面的一项重要事务,由“家事”变成了“国事”。

“心理专项行动计划”强调“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这部法律和这个文件的颁布,对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新黄浦实验学校来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通过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优化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而反哺、助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

下面,简要介绍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顶层设计,全方位规划积极心理品质建设

我们认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九年一贯制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全方位一体化开发了贯穿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综合素养评价等体系;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集体心理健康为总体目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与抗挫能力,乐于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重要稳定剂与催化剂。在新黄浦实验学校,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限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课程的实施,同时与学科教学、学校管理、体卫艺科活动等融合,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渗透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意志品质、积极的学习意识与积极的人际交往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专业指导,丰富课程,充分赋能全体家长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双翼”。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主体,主动作为,引导家长了解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我们“馨育家长学校”的课程由九大模块36个主题的基础课程和六大模块18 个主题的专题课程构成,课程内容、呈现形式、专家资源和赋能成果都很丰富。

很多课程都聚焦小学阶段核心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在家长学校开讲,如心理专家蔡丹教授线上开设“建构温暖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积极发展”讲座等,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每个学生个体的家庭中。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推送心理微课、发放心理贴士卡片、家庭心理剧展演等,这些举措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浸润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家庭中。我们主动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且系统的家庭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和提升自我成长,进一步去关注和协同解决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公众号每周推送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春风化雨》,精心组织内容,已推送144 期,并将前100 期汇编成册下发,为家长赋能,护航孩子成长。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参与主体。教师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家长则发挥着协助作用。二者在紧密的合作中实现协同效应,共同积极地调整优化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稳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

三、深度合作,在多彩活动中家校正向结盟

我们把作为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他人——家长,吸纳到整体育人系统中,鼓励家长多层面参与到家校共育。我们积极创设家长深度参与学生各类实践活动的契机和载体,推出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家长明确教育定位,转变思想观念,掌握育人方法,让家长不“缺席”孩子的成长。

家校正向结盟主要包括四个大类:亲子协作活动,旨在引导和吸引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比如,由家长和学生共同策划、全程参与庆“六一”爱心义卖活动;才能展示活动,旨在为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互相了解提供机会,如家长受邀成为嘉宾或评委参加科艺节活动、运动会等;研学考察活动,旨在引导家长成为孩子真正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如“行走苏州河——见证上海的发展和变迁”考察活动等;家长讲堂活动,旨在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同,进而成为盟友,如家长结合自身特长和职业特点在“馨育家长讲堂”进行授课。在丰富的实践中,家长享受了教育的幸福,孩子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家校正向结盟,共绘育人“同心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在拉近学校和家庭情感的基础上,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理念,培育家长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使之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频共振。家长享受了教育的幸福,孩子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家校正向结盟,共绘育人“同心圆”。

四、真诚沟通,全员导师搭建桥梁联动家校

目前家校联系模式中,最常见的方式有日常家校沟通、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发现,家长与学校间大多数还是浅层次的接触与交流,很难做到深入发现和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症结”。学校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应有之义。在我们学校,为600 名小学生配备了近50 位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每一名导师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助梦人”,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导师利用自身教育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好家访、书面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导师每月组织一次“知心友”聚会,每学期与结对学生亲密交谈心里话一次,开展新年寄语活动,给学生写贺卡,积极关注学生本学期的表现;导师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闪光点,深入了解和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积极力量;导师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孩子与家长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沟通。

导师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孩子与家长更好地沟通。导师用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同时从学生、家长的积极心理品质中获得积极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幸福。

今天,新黄浦师生个个积极乐观,蓬勃向上,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呈现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氛围。这些变化都是积极心理品质和家校共育在新黄浦校园同频共振、创新发展后带来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苦的工程。”在世界趋向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学校教育需敞开大门,张开双臂,促进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赋能。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家校导师
家校距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V eraW an g
导师榜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爱情导师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