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娟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2015 年8 月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劳动教育总体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发布的对天津市40 所小学300 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仅有72.5%的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但是存在学校劳动教育流于表面、学生劳动认知与行为脱节、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项对北京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当地小学生每日干家务活的时间仅为0.2 小时,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教育界称为“0.2”现象。广西师范大学学者江潮在《当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中,针对劳动对人的作用调查,有5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21%的学生认为有作用,2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调查劳动中存在最大问题时,认为耐心不足的学生有26%;认为太懒,不想做的有39.8%;怕脏怕累的有30.9%。2018 年5 月贵州师范大学徐讙玮在《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对学生问卷中也有同样的发现。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偏差、劳动的实践机会少;学校劳动教育存在虚化、方法单一、缺乏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闵行区各小学立足于校园,积极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开辟多种校园劳动岗位,多元实施劳动教育评价,让劳动教育生活化、常态化、正向化,努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认真劳动的态度,逐步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和生活的一致性,强调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从午间影院、升旗仪式、拇指专栏等途径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创设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沐浴在“劳动”教育的氛围之中,唤醒他们的劳动意识,让劳动项目落实到校园生活的每一天,将劳动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底,让学生从被动劳动转向主动劳动。
闵行区吴泾实验小学组织相关教师建立劳动教育视频资源库,利用中午休息的时段开设“午间影院”。资源库收集了反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影像,如《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专题片。每个班级利用“午间影院”,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为后续班主任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前置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马桥实验学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邀请学校教师或者学生家长作“国旗下的讲话”,说说劳动者自己的故事。这些平凡的身边人是学生看得着、摸得着、学得着的榜样。学生们聆听着普通人不平凡的劳动故事,明白每一个人都在通过劳动创造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每一个人都是劳动者,每个人都离不开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感受到劳动最光荣。
闵行区莘松小学辟出“照片墙”“作品栏”“植物角”等多块区域,每月组织一次学生“最劳动”成果展览。例如:“照片墙”——以“最美的劳动者”为主题,征集学生认真劳动的照片来展览;“作品栏”——以“最巧的劳动者”为主题,征集手工作品来展览;“植物角”——以“最勤的劳动者”为主题,征集被养护得最好的植物来展览。学校组织各班学生进行有序观展,在最喜欢的作品下,贴上一个“大拇指”,拇指越多,就表示这样作品越出色。拇指专栏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满满的成就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
在每日的观看、每周的聆听、每月的展示中,学校努力发挥着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浓浓的劳动教育的氛围中,学生劳动观念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必须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一次劳动不可能形成习惯,是需要持续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才能得以形成。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开展有阶梯性的劳动实践课程建设,使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品质循序渐进地提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区域召集班主任中心组成员,根据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我们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与能力特点,立足班级自治、年级服务、校园志愿,三个不同层级的劳动岗位,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如下生活课程,供区域其他小学作参考(见表1)。
表1 课程设计
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不强。在劳动教育中应该立足于班级小岗位上。低年级劳动课程以“学会整理书包”“学会洁净桌面”“学会清洁教室”为必学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每个学生在“微劳动”岗位上习得劳动的方法与技能,并且坚持认真做好劳动的小岗位,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闵行区浦江三小的“学会清洁地面”课程中,采用“瓷砖王国有话说”这一童趣化的主题实施课程。课程实施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和瓷砖交朋友”,用“姓名贴”解决遗忘擦瓷砖的问题,培养学生每天劳动的意识;第二阶段“瓷砖王国历险记”主要解决劳动方法和工具使用的问题,避免用钢丝球擦花瓷砖的问题;第三阶段“瓷砖王国乐趣多”,针对分工合作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清洁班级地面,感受合作劳动的快乐。
经过低年级的劳动实践学习,中年级的学生已然具备了一些劳动技能。中年级课程以“学会准备食材、学会准备餐具、学会收拾餐桌”为必学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年级的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上海市闵行区福山实验小学就以年级为单位开设“小蓝人餐饮工坊”。一周五天,按照班级对应开展服务。早上8 点开始,学生穿上蓝色围兜、蓝色厨师帽提前到食堂准备学生今天中午的午餐,对相关食材进行处理,如剥毛豆、择芹菜叶、掰卷心菜等。中午11 点,“小蓝人”们提前到食堂准备午餐,在食堂阿姨的指导下,盛饭、分菜、摆放。餐后,“小蓝人”们收拾好餐桌,清洁好地面。一天的服务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辛劳,对于劳动者的尊重油然而生。同时,在认真吃好午餐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培养他们志愿劳动的服务精神。高年级课程以“学会物品修理、学会植物养护、学会图书管理”等相关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历练。学校是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场所,学校要尽最大可能创建学生志愿劳动服务的场所。
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在重点课题的引领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学校开设了——“小匠人服务社团”。如图书管理社团、物品维修社团、植物养护社团、校园美化社团、安全维护社团、牵手互助社团等。社团成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社团活动辅导。通过社团活动的周期性交流,改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志愿劳动,并在志愿劳动过程中能够努力钻研,克服困难,培养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日常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劳动经常被作为惩罚的手段:违反纪律了,就留下来打扫卫生;比赛输了,就被罚去做家务劳动。因此,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被异化。要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学校必须立标准、设梯度、重仪式,使劳动评价正向化。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设立其评价的标准。设立相关评价标准是为了学生有标准可依,有目标可循。闵行区明强二小在实施“学会整理书包”课程中,从齐整物品、分类摆放、有序放入三方面来指导学生整理书包。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帮助学生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例如,在分类摆放一栏中,对此方法设置了以下标准,让学生看齐标准,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和技能(见表2)。
表2
学生是有差异的,在劳动评价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与引导的功能设计评价的坡度,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阶段得到肯定,获得成长的动力。闵行区浦江三小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标准给学生以向上的引领。他们以“最美瓷砖“为主题进行分类的评选。从每日坚持清洁自己的小瓷砖到主动擦拭他人的小瓷砖,最终能维护班级所有小瓷砖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认真劳动、坚持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在维护的过程中,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光荣(见表3)。
表3
心理学家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这些小小的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认真,更用心。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用仪式感来助力学生劳动品格的形成。闵行区汇秀小学在“小蓝人”餐饮工坊的年级服务劳动实践过程中,分别以创设“入门级小蓝人”“中级小蓝人”“高级小蓝人”三个级别称号来对应五厘米、八厘米、十三厘米三种不同规格的帽子,从而对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态度等方面综合给出评价,并且在主题班会的课堂上进行授帽仪式。随着音乐响起,老师亲自给学生戴帽,他们从心里感到无上光荣,课堂氛围达到高潮。这样的仪式感在积极暗示学生认真地对待劳动,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
原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要求学校深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指出,各学校要从不同学段、不同对象的实际出发,抓好顶层设计,探索新路子,立好柱子,搭实台子。闵行区小学在劳动教育推进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可为之处,多感官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阶梯性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正向化评价劳动成果,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的成果,养成劳动的好习惯,为每一个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