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插画艺术对东方文化形象的演绎。以童话插图为切入点,以凯·尼尔森的《夜莺》插画为具体案例,通过分析凯·尼尔森的插画风格与创作特点,探讨他在作品中如何巧妙地呈现东方文化元素,包括中国风景、服饰、人物、情感。通过分析,帮助人们了解插画艺术家如何通过视觉表达方式将东方文化之美融入作品中,并对观者产生深刻的艺术与文化触动。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凯·尼尔森的《夜莺》和埃德蒙·杜拉克的《夜莺》,发现同类型作品之间风格的差异性和对东方文化的多义性理解。结果:揭示了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插画艺术在国际插画领域的影响与价值。这些插画作品不仅仅是图像,还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桥梁,让全球观众领略东方文化之美。为东方文化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展示途径,同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尽管两位艺术家都以《夜莺》为题材创作了美丽的插图,但二者的风格和审美差异显著,反映了艺术家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艺术视角,为同一故事带来了多样性,丰富了读者的视觉体验。结论:以凯·尼尔森的插画为例,通过深入研究插画艺术中对东方文化形象的演绎,强调了插画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这种创新和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童话的阅读体验,还对东方文化在国际插画领域的影响与价值分析提供了深刻见解,促进了艺术与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东方韵味;插画; 《夜莺》;凯·尼尔森
中图分类号:J2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1 凯·尼尔森与《夜莺》
《夜莺》最早在1843年出版,是安徒生唯一的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艺术家们对《夜莺》的评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容这个故事就像最精美的艺术品,是一件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这突出了《夜莺》在艺术方面的独特性和精湛之处。
在不同的时代,基于安徒生的这篇经典的童话故事产生了不同的插画作品,这些插画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影响。作品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呈现得非常密集,包括皇帝及宫廷乐师、众多大臣、仕女、百姓等角色,展现了安徒生对中国人行为和性格特点的独特观察和理解。这些角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美好幻想,凸显了作品的东方主题和情感深度。
安徒生童话《夜莺》,讲述了一只夜莺以美妙的歌声在皇帝心中占据了特殊地位的故事。这只夜莺的歌声充满了感情,深深打动了皇帝的心。但后来,皇帝获得了一只外表华丽的人造小鸟,它发出的声音虽然同样悦耳,但是更容易被模仿。皇帝开始更喜欢人工制作的夜莺,真正的夜莺逐渐被冷落,于是离开了王宫。然而,当皇帝的生命受到死神的威胁时,他急需夜莺那独特的歌声的抚慰。外表华丽的人造小鸟已经损坏,无法再发声。只有真夜莺美妙的歌声才能驱散死亡的阴霾,拯救皇帝的生命。这则童话反映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的对立,传达了对于艺术、自然与人造以及自由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夜莺自然的歌声包含丰富的情感,而充满机械感的人造小鸟发出的声音虽然也能取悦人的感官,却因缺乏情感内核而无法唤起听众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动。安徒生特意将这些思考置于中国宫廷背景下,通过中国皇帝的人生经历来承载这些主题,使童话更具瑰丽梦幻的韵味,让《夜莺》的东方书写更具深意。
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中国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工艺品开始向国外输出,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也随之发展。17世纪后半期,欧洲掀起了一场长达100年之久的“东方热”,而东方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那些出口到国外的艺术作品。自18世纪以来,广大民众为之陶醉,画家也为之着迷。从纳比画派到“新艺术运动”,从题材到构图,再到用色,这些都对色彩运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尼尔森的家长期聚集众多的文艺界人士。他从小就被家中的东方艺术品所包围,如日本浮世绘、中国瓷器、东方式壁毯等,这些艺术品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让他的未来创作留下了深深的东方印记。这些东方艺术品不仅给他带来了艺术灵感,还塑造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念。战后,他围绕《安徒生童话》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创作了包括12幅彩色作品和40余幅單色作品[1]。他在1930年绘制的作品《红魔法》汇集了20个故事,《夜莺》是其中之一,他为当时的新版《夜莺》配了插图。在插画中,凯·尼尔森选择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情景:一名身姿优美的年轻的中国少女静静地站在河岸,微微抬起头,凝视着树上鸣唱的夜莺。婆娑的细雨下,远处似乎有一叶小船,随着夜莺美妙的歌声缓缓靠近。这个画面反映的并非童话的关键情节,但凯·尼尔森通过这一插图强调了他对中国乡间诗意风景的理解。
2 凯·尼尔森《夜莺》中的东方元素
2.1 构图与色彩
空间是绘者表现故事、读者感受故事的重要载体,绘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可以描绘出不同的空间,在观察同一事物时,不同的视角会引起透视角度与空间的变化[2]。艺术家们需要深入研究故事背景和文字内容,再转换图像,从而精准地还原一个故事场景。凯·尼尔森的作品《天方夜谭》充满了中国风情。背景有连绵起伏的山岱、挺拔的棕榈树,鹿和马在森林中自由穿梭;耸立的一座凉亭被假山和怪石环绕,泉水从亭下缓缓淌出,岸边还有一棵婀娜多姿的垂柳。这个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的大好山河。即使一些童话故事并非以中国为背景,但在作品《红魔法》当中,仍可以看到对中国元素的借鉴,运用了极具东方特色的龙纹,这种图案常见于中国的瓷器上。此外,在人物造型和用色上,凯·尼尔森倾向于在浅色的背景上使用鲜艳的红、绿、蓝来描绘人物和景物。这种用色风格明显受到了中国瓷器的影响。在插图中,还可以观察到男子高举的伞盖,这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物品。风景也是中国传统瓷器经常描绘的一个主题,凯·尼尔森通过运用这些元素,在插画中展现了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这些中国元素的融入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韵味,也在欧洲的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凯·尼尔森创作的角度与之前的艺术家们不同,他选择舍弃中国皇帝的形象,更注重运用精致的线条和色彩。在《夜莺》中,他呈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古代中国村庄的画面。康定斯基认为,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的灵魂,可以传达情感,直接、直白、强烈[3]。在这幅画面中,停泊在远处的渔船上似乎有人在欣赏空中传来的空灵的夜莺歌声。一名中国少女正仰头寻找柳树枝头上的小夜莺,少女的衣衫典雅,体态轻盈。杨柳依依,清风拂来。凯·尼尔森没有选择表现原文中描绘的生动活泼的场景,因为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更注重插画整体的和谐程度和美感,而非单纯地表现图文依附关系,凯·尼尔森也不例外。
凯·尼尔森对人物和其他物体采用了独特的布局方式,将内外景的不同空间并列,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包括旁边装饰性的树木和叶子在内,现代风格糅杂其中,画面元素布局也契合近大远小的透视性原则。水波温柔,远处的船夫悠闲地划动着桨,小舟像坠落于水面的树叶般轻轻飘荡。整个画面营造了一种空旷、朦胧的意境。在对画面背景的处理上,画家巧妙地利用微妙的色彩明度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相应视觉效果,打破了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凯·尼尔森为观者创造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体验。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弧形、色块等元素赋予整幅画中国水墨韵味。在绘画中,颜色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简单复制与建构,作品中的色彩不仅要注重再现自然环境,还要根据画面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构建。这些装饰特征与平面颜色的构造趋向,几何与平面的颜色联系,使作品显得更加沉稳。独特的色彩运用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魅力和独特性。这也是凯·尼尔森绘画的一大亮点。他的构图方式也独具特色,常常将人物与景物巧妙地融合,使情感与情节自然交融于画面中。他通过精心搭配人物、景物和道具,增强了画面的叙事性,同时赋予画面更深层次的艺术意义。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丰富了故事情感,还展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才华,使观者既能沉浸于故事传递的情感意蕴中,又能欣赏到画面的艺术之美。
2.2 造型与角色
郝广才提出,人物角色一出现,其造型、相貌以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已经说出故事将要表达什么。造型语言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插画在静态画面中向人们传达视觉形象[4]。在很多插画作品的创作中,凯·尼尔森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十分注重造型设计,最终塑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也是他作品中最具变化和表现力的内容之一。
以淡淡的哀怨和富有忧郁之美的方式去刻画人物,生动准确地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氛围,同时巧妙地消解了文字语言的局限性和束缚。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常常具备纤细、柔和的特质,同时又呈现出形态夸张的视觉效果,具体到画中的女子形象上,则为她增添了几分柔情与浪漫色彩。这些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画面中人物的身体语言,能够反映整个画面的状态,而在造型处理上则呈现出概括和简洁的特点。《夜莺》中的人物轮廓追求简洁,画家致力于通过这种独特的造型语言传达悲哀、压抑的气氛和对纯真的渴望,这又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赋予了作品情感深度和视觉冲击力,使观者深陷其中,并产生情感共鸣。
凯·尼尔森和埃德蒙·杜拉克都是杰出的插画家,为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夜莺》创作了插图,但他们的插图风格截然不同。凯·尼尔森以东方风格和神秘主义元素著称,他的作品注重细节和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纤细且带有神秘感,常常呈现出梦幻和迷人的氛围。他在创作中习惯使用红色、绿色、蓝色等纯度和明度比较高的颜色,这种用色风格带有彩瓷的痕迹。
相比之下,埃德蒙·杜拉克更注重精致的技巧和华丽的色彩运用,他的作品《夜莺》色调柔和、氛围浪漫,人物形象更具传统的欧洲风格,人物形象的比例关系、外形结构都特别准确,人物姿态和神情都与典型的西方模式相契合。杜拉克在绘制插图时,更注重人物形象刻画,描绘的男性角色官服和女性常服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将18世纪欧洲制作的中国式瓷器雕像的特征融入了插画中,这些雕像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物形象如同弥勒佛一般,具有圆润的身躯,头顶着宝塔形状的帽子,身穿华丽的丝绸长袍,胡须修长,眯着丹凤眼。人物形象构建受到西方绘画中的素描关系的影响,立体感很强,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明暗变化[5]。杜拉克绘制的东方形象是严肃和刻板的,而凯·尼尔森采用的中国画的处理方式带来了很好的元素化效果。从凯·尼尔森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模仿中国山水画的痕迹,而且那种淡彩风格与中国清代追求清新淡雅的山水画风格特色更为接近。
因此,尽管两位艺术家都以《夜莺》为题材创作了美丽的插图,但呈现出明显的风格和审美差异。这反映了不同艺术家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不同的艺术视角,为同一故事带来了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观者的视觉体验。
3 结语
除了凯·尼尔森外,前后40余年来,许多艺术家都对《夜莺》这一题材进行了创作,以不同方式去发掘、欣赏和重新演绎这个故事。这或许也是凯·尼尔森选择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的原因之一。他以舞剧设计为起点,将东方表现作为创作的核心,同时融入浮世绘、服装设计、壁画等各种元素。他以创新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取向的桎梏,重新诠释了西方对东方文化的理解。最终,他创作出一本令人赞叹的故事插画集,为20世纪的故事插图创作铺平了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这充分彰显了凯·尼尔森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015年,英国多米尼克·温特拍卖行拍卖了1924年版本的《夜莺》插画,虽然凯·尼尔森的作品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但是优秀的作品迟早会被世人认可,就像《安徒生童话》一样。东方王国深深吸引着安徒生和凯·尼尔森。童话中的东方元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出现的物品等常常给观者一种亲切感,凯·尼尔森的这幅插画可能受到了中国古典绘画“以形写神”的启发。这一绘画理念强调通过形状和线条来表现神性和超越尘世的美感。这幅插画运用了瘦削的线条和苍茫的色彩,呈现出一种神秘而不可捉摸的美感。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拓展了作品的深度和层次,还给观者带来了沉浸式体验,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随着夜幕降临,那只真的夜莺落在了杨柳的枝条上,发出动听的声音,树下的姑娘和船夫纷纷驻足聆听。刹那间,万籁寂静,只有夜莺的轻啼响彻云霄。
参考文献:
[1] 朱俊彪.欧洲二十世纪初童话绘本三巨头的艺术特色[D].南昌:南昌大学,2015:12-57.
[2] 李尤.儿童科普绘本插图的趣味性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0:34-40.
[3] 汤宇婷.安东尼·布朗儿童插画中叙事手法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17-20.
[4] 金孙睿.童话绘本的创作性:以莉丝白·茨威格《夜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7):52-53.
[5] 黄欣.安东尼·布朗儿童插画中叙事手法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17-20.
作者簡介:邓田田(1996—),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