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探究

2024-02-20 23:39王靖涵徐文生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沈周明代山水画

王靖涵 徐文生

摘要:目的:沈周是明代中期活跃在苏州地区的画家,也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研究国画,沈周不可忽视,其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在画作中有良好的体现。通过研究沈周及其山水画,可以了解沈周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沈周的生平背景、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仔细分析《庐山高图》《幽居图》等山水画,感受沈周在创作时的用笔、用墨、构图以及心境。结果:在山水画方面,沈周的作品可分为“粗沈”与“细沈”两大时期,“细沈”时期的作品以《庐山高图》最为著名,画面细腻俊秀,线条运用高超。“粗沈”时期的作品则用笔粗简,墨色豪放,强调书法用笔。在花鸟画方面,他也有很高的造诣,其笔下的花卉鸟禽栩栩如生。沈周晚年的作品则将吴镇、王蒙和黄公望的笔法融为一体,形成了浑厚、苍茫、劲润的风格。在书法方面,他推陈出新,集诸家之长,变革创新。结论: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千年的历史,沈周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其山水画的设色、构图、笔墨技法不仅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对后世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沈周的山水画历久弥新,永恒不泯。

关键词: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山水画;细沈;粗沈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3

0 引言

沈周的绘画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时学习南宋院体画和浙派等,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文人画方面独树一帜。在画风上,沈周学习南宋院体画的技法,吴镇、倪瓒对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注重厚重凝练的笔法,墨色浓郁、笔法草草,十分洒脱。从绘画风格上来说,沈周的水墨画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探索时期,不断摸索找寻自己的风格;中期步入正轨;晚期则逐渐升华,笔法娴熟,用色浓厚,十分老辣。沈周的山水画有一部分体现北方传统山水画的高远深远平远,另一部分则描画江南小镇、亭台楼榭、涓涓溪流的南方小景山水,生动体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宁静悠然。沈周还将诗书画结合起来,更显诗情画意。

明代中期,浙派在苏州流行开来,一方面继承前代流传下来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发展创新,形成了新的文人画派,后人称之为“吴门画派”,创始人就是著名的画家沈周。

沈周生活在一个社会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他一生不应科举,以儒家的道德规范自己,诚实大方。他一生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好友中不乏诗人、收藏家、书画家。他宁静致远的品格、高雅的情操、精湛的画技,在当地广负盛名,开创了吴门画派的先河,对后世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周艺术天赋很高,从小就在诗画方面崭露头角。他跟随陈宽学习诗文,又接触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等,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沈周注重观摩自然风光,经常走进自然,随心而动,描绘了诸多名山大川。他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山水画风格,还吸收各家之长,借鉴发展,开创了明代山水画的新风貌。

1 质朴苍润的“细沈”

沈周平生好游历,在太湖、嘉兴、扬州等地多次游览,以江南的瑰丽风光提升艺术涵养,所到一地,吟诗作画,画面再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沈周身上有文人士大夫的许多美好品德。他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许多被世人追捧的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后世所谓的“细沈”与“粗沈”两种风格,即工整细腻的细笔山水和粗犷的粗笔山水。文徵明曾对沈周的绘画风尚作出这样的评价:“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所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始拓为大幅,粗枝大叶,草草而成。”沈周的师承,以王蒙、黄公望入手,早年风格为“细沈”,体现出严谨的绘画态度。如《幽居图》,描绘山脚下的幽居景致,用硬笔皴擦,笔尖锋利陡峻,犹如悬崖峭壁,用墨点点出树叶,又十分严谨,可以看出当时沈周笔法周密,不失细节,细腻俊秀,锐利流畅。其“细沈”时期的作品以《庐山高图》最为著名,《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时为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而精心绘制的巨幅山水画,仿王蒙笔意,笔法缜密秀气,气势雄浑苍茫,山石皴染厚重却灵动,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中间的山石用折带皴进行皴擦,墨色较淡,技法精巧细腻,生动再现了山石的险峻。画面中的细节也刻画得十分到位,山间的杂树、小草、石阶、小径等都描绘得生动精确。整幅画面中,沈周描绘了庐山高大雄伟的形象,借此表达施恩浩荡的主题。在构图方面,近景的山坡上松树苍翠,中景的瀑布小溪飞流而下,远景的庐山挺拔险峻、庄严肃穆,整幅作品虚实相生,近中远景交相辉映,一气呵成。在细笔山水中,用笔苍润有力,颜色浓淡相间,突出了一种静谧中有润声的幽深旷远意境。

《采菱图》为沈周40岁所作,沈周生活在乡村,对此情此景十分熟悉。这幅作品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采用平远构图,湖水和天空留白,湖面用花青色淡淡笼罩一层,团团荷叶漂浮在湖面上,远近的山丘石头都是平行排列,呈现平静稳定的效果。可以看出,当时的他受到了元人山水画的影响。

2 浑厚淋漓的“粗沈”墨韵

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简略奔放,墨色老辣狂野,并以书入画,文人画的情趣在他的画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沈周的粗笔,并不是因为他个性豪放,而是因为他个性随和,因此,他能在粗笔中呈现沉郁苍茫的神韵,成为吴门画派中最杰出的人物。沈周的笔法从中年开始逐步变得简单粗犷,笔法豪放纵横,筆墨从较为工整细密变为雄浑简劲。沈周广泛吸收前人的笔墨技法,加以融汇,并在画面中加入了人物、屋宇、亭台楼榭等景物,将人们的生活情态融入画面,与其后期雄厚苍劲、笔墨老辣的技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期间,他兼收并蓄,师法董源、巨然和元四家,描绘了江南一带的风光。《九段锦图册》是沈周精心研究宋元大家的师法古人之作,内容既有青绿山水,又有小景山水,技法力学诸家,颇得神韵。沈周山水画艺术的晚期是其60岁以后。吴镇笔墨多变的笔法,王蒙细劲秀润的技法都被沈周糅合在一起,山水画在他的笔下变得奔放、粗犷、豪迈又不失真实,充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腻,借助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思绪。其晚年的作品用笔粗简奔放,气势雄强,真正意义上的“粗沈”风格日臻成熟[1]。

在诸多画科中,沈周尤其擅长山水画。此外,他还擅长花鸟、人物各科。沈周的山水画题材广泛,除了画一些名山大川,还画一些仿古山水。沈周画了诸多描绘江南景物的画作,如《两江名胜图册》《苏台纪胜图册》等,描绘的都是南方小景山水,呈现江边渔船悠然自得、渔家欢声笑语的闲适氛围。当时沈周身处优美的江南水乡,看到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色,内心深受触动,于是直抒胸臆。如他61岁所作《西山记游图卷》,继承黄公望以及明代浙派戴进的风格,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笔意刚柔并济,造型简练,墨色丰富,纸本笔墨,赭墨俱佳,更显沈周独特的笔墨韵味。整幅作品流露出温暖与悠然的气息,全然没有元代文人画家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冷寂清高的格调。

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山岩重叠,构图疏密得当,开合有度,细笔粗笔相结合,采用披麻皴与矾头皴,相较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的个人特色。此仿本与黄公望原作相对照,总体来说与原作大致相仿,局部结构有所改动,设色、用笔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原作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全画以皴、米点为主,笔墨利落萧散,丰富自然,具有平淡、简远的风致,为黄公望水墨山水杰作;而沈氏仿本,其笔墨与原作完全不同,名为仿作,实际属于沈周自家面貌,因此与其说是仿作,不如说沈周依据黄氏《富春山居图》卷的规模进行了艺术再创作。他作画时已经60岁,对于这位长寿的画家来说是中晚年时期,可以说,此画是沈周踏上創作高峰的标志性作品。

沈周生活在山水之间,对山水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敬仰之情,同时在画面中流露出文人雅士的风骨[2]。平稳在沈周的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境界悠远淡泊、闲适自然,与元末文人画空旷寂寞的意境不同,注入了世俗意味,这是他那个时代文人通过绘画形式的精神反映,他的艺术品位也为吴门画派奠定了美学模式基础。

3 随类赋彩的设色渲染

沈周的山水画以北方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之秀美、凄迷之韵,将南北画风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特征在《庐山高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整幅作品以暖灰褚色调为主,庄重淡雅。沈周围绕画面中间淡墨色的山石处理整幅画面的冷暖关系。在画面中心偏下处,花青色和淡墨组成了一条冷色带子贯穿全画,其中还有少许赭石色,既有冷暖色调的对比,又没有脱离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中间淡墨山石的色彩处理,是整幅作品最传神之处,同时也是整幅画面色彩最难处理之处。颜色调配稍有不当,便会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山石上方的平台面留空,山石的竖面则用月黄色轻染,此乃神来之笔。月黄色在暖色中不偏冷,在冷色调中又偏暖,其运用破坏山石自身淡墨线勾皴的艺术效果,可以吸引观众视线,突出中心。

除了山水画之外,沈周的花鸟画也名噪一时。他兼收并蓄钱选水墨淡彩和王渊水墨写生的传统,结合水墨点染和没骨设色,使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九月桃花图轴》,一米的画面上,仅绘制了一支桃花,明明是代表春天的桃花,却叶尖枯黄,流露出一丝飘零凋谢之意,钱选水墨淡彩的技法在画面中得到了体现[3]。他绘制的《荔柿图轴》将水墨与点染并用,染出柿叶与枝叶,用浓墨点染重色的笔法十分精妙。画家用清逸的笔墨,上绘荔枝枝条摇曳、果繁叶茂,下绘柿果两颗,圆润饱满,呈现出硕果累累的景象。画中无论是绘枝叶还是果实,用笔都自然疏简而劲健有力,又兼具牧溪禅画的简淡之风。荔柿,谐音“利市”,取贺喜祝吉之意,托物寄情,传达着文人相赠时的美好祝愿。沈周60岁时创作了《花卉图册》,不仅画了一些稀有的精美花卉,还描绘了石榴、雏鸭等果树和家禽,他晚期的花鸟画神韵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花卉通常使用无骨着色,色调细腻而轻盈,树枝简洁而厚重,湖石则用浓淡的墨水渲染,体现了花朵的风韵和活力。他笔下的家禽,用浓淡相间的墨色以寥寥几笔勾勒出,显得十分生动。又如《牡丹图轴》《枇杷图轴》《荔枝白鹅图轴》等,都显得水墨淋漓、浓淡干湿交相呼应,且绚烂多彩。之所以沈周的花鸟画技艺如此娴熟高超,是因为他对元代淡彩和水墨没骨法的学习吸收。《牡丹图》写生一枝牡丹,绽蕊怒放,以极淡的墨色绘出花枝,墨色中加入汁绿写叶,淡墨写花,形象生动。

4 推陈出新的书艺创新

沈周擅长书法,他将沈度、黄庭坚的笔法结合起来,取诸家之长,变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晚年所作书法《行书五律诗轴》,结合了黄庭坚的笔力,显得雄浑粗壮,又把柔和俊朗的王羲之技法融入书中。此外,从他不同作品中的题跋,也可以看出其书法风格的变化。

在明代前期,苏州画坛一直停滞不前。沈周的绘画技巧细腻而广泛,不仅批判继承了宋元文人画,还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把明代文人画的审美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审美达到了新高度,文人的内心情感、远大抱负和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升华,因此他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追捧。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中评“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确定了他在画坛的崇高地位。沈周对当时的画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一,南北交融,沈周的粗笔山水有厚重之感,气势逼人,将苍茫厚重的南宋画风与清新秀雅的北宋画风结合起来,抒发内心悠远之感;其二,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他的书法粗犷豪迈,造诣高深,在书法中也能看到山水画的风范,此外他还把一些书法技巧融入画中,书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5 结语

沈周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艺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早年以细腻俊秀的笔法和精湛的技巧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而在晚年,笔墨老辣雄浑的吴镇技法、细润俊秀的王蒙技法和雄伟坚韧的黄公望技法被沈周兼收并蓄。总之,沈周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秦晓磊.从“细沈”到“粗沈”:沈周早期绘画风格转型及其动因[J].艺术学研究,2022(1):97-107.

[2] 郭秋月.明代吴门画派园林题材绘画意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3] 杨晶晶.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探析[J].大观(论坛),2022(4):162-164.

作者简介:王靖涵(2000—),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徐文生(1966—),男,辽宁大连人,本科,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沈周明代山水画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我来打开山水画
对牛弹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沈周油画作品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