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区域人文环境与国内外博览会对刺绣的影响探析

2024-02-20 10:27文婷婷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

摘要:目的:文章以湘绣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近现代区域人文环境与国内外博览会对湘绣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基于大量档案资料、老旧报刊、口述史等一手资料,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与田野调查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刺绣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类型最丰富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分布广泛、类型多元的刺绣工艺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作为中国刺绣的代表,被誉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产业规模最大、粤绣以外销为导向、蜀绣少数民族风格明显,可谓各具特色。湘绣是起源于湖南长沙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湖南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湖南的民间刺绣。湖南农村和城镇的绣女人数日益增长,刺绣技艺不断提升,这为湘绣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湖南绣女的崛起与湘绣技艺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与中国刺绣的历史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湖南民间刺绣是湘绣的母体,是湘绣技艺发展的内因。结论:湘绣植根于楚文化的沃土,至晚清逐渐发展形成独立的刺绣体系。晚清以来,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以及海外博览会热潮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广泛参与国际博览会。到了20世纪,在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的政策鼓励下,各地督抚开始尝试模仿学习,自办劝业会、劝工会、商业陈列所等各种形式的商业赛会。湘绣作为该时期国内外博览会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在国内外博览会上参展、获奖,得以名扬海内外。

关键词:人文环境;民间刺绣;国外博览会;劝业奖进会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04

1 湖南人文环境滋养下的民间刺绣

长沙地处湘江尾闾,西倚岳麓山,东面是浏阳河冲积平原,山川绵延,水系发达。“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1],便是形容长沙地理位置优越的诗句。春秋战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南部重镇,秦代始建长沙郡,《汉书》卷二十八载:“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莽曰填蛮。属荆州。”[2]明设长沙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治,长宝道和长沙府亦治此。民国时期为湖南省会,1933年建立長沙市,属省直辖,一直延续至今[3]。由此可见,长沙自古为文化名城,中部重地。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的长沙出土过包括帛画、漆器、陶瓷、丝织品、绣品等在内的多种珍贵楚文物。其

中,1949年出土于长沙东郊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出土于长沙城东子弹库楚墓的《人物御龙帛画》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帛画。关于绣品,以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绣品技艺最为精湛,共计四十余件,可分为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方棋纹绣和云纹绣

六种[4]。

1986年,吴淑生、田自秉合著的《中国染织史》记载:“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末年,最为晚出。但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绢地长寿绣’‘绢地乘云绣’‘罗绮地信期绣’等精美汉代刺绣后,对于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5]根据上述资料,是否可将湘绣的源头追溯至汉代?

1989年吴山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记载,“妇好墓出土绣迹”[6],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刺绣实物。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考古发掘资料上看,该时期出土的楚国刺绣实物最为丰富。如1958年出土于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椁楚墓的刺绣凤鸟和1982年出土于江陵马山砖厂一号楚墓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等,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本文认为,湘绣的起源可大胆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湘绣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在晚清时期形成了独立的刺绣体系,与中国刺绣的历史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明清以来,以顾绣、苏绣和广绣为代表的中国刺绣产业萌芽,对湘绣从业人员和刺绣技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嘉庆庚午年(1810年)《长沙县志》卷十四“风俗”条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率以钿绵侈尚;乡间妇女,荆钗裙布,勤纺织,主中馈。”[7]嘉庆戊寅年(1818年)《湘潭县志》卷三十九“风俗·女工”中记载:“潭邑妇女居乡曲者,辛操井臼,绩麻索缕;住城市者,勤习针黹营生;至富贵家闺秀,多事刺绣,针神丝绝不减前人。”[8]光绪丁丑年(1877年)《善化县志》卷十六“风俗”条载:“省会工刺绣者多,乡村习纺织者众。富室细饰相高,贫户则荆钗裙步,主中馈。”[9]三部县志集中披露了长沙及其邻近区域民间妇女多事刺绣的史实。由此可知,1810年至1877年,湖南民间刺绣工艺已得到普及,范围涉及长沙以及以湘潭为代表的周边地区,参与刺绣的妇女较多,大家闺秀的绣品以彰显奢侈地位、消磨光阴为主,而乡村妇女的绣品用以美化生活,除自绣自用外,也有外售贴补家用的现象。

在湖南农村有一种贩卖针线等日用品的“鼓郎”,绣女通过“鼓郎”把自己的刺绣品销往市场。如长沙东乡沙坪的柳敏姑,擅绣蝴蝶,所绣多为日用品,通过“鼓郎”挑至长沙城内和周围乡村转售,被妇女们抢购①。还有的绣女选择直接上门兜售,与市场发生联系,主要销售以手帕、鞋面、帐檐、小孩肚兜等为代表的生活用品。

该时期,湖南涌现了一批绣技高超的民间刺绣者,除了擅绣蝴蝶的柳敏姑,还有首创“掺针法”的李仪徽,进一步改进“掺针法”并创办第一家湘绣庄的胡莲仙,首创“绒线劈丝”技艺并开设第二家湘绣庄的袁魏氏等。这些城乡绣女之间时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并带动周边大批妇女前来习绣。如袁魏氏先后在长沙东乡的袁家坪、沙坪及西乡的渔湾市、溁湾镇、三叉矶一带传艺授徒[10],这些地方逐渐发展成后来的湘绣生产中心。

湖南民间刺绣是湘绣的母体,是湘绣技艺发展的内因。湖南城乡的绣女人数日益增长,刺绣技艺不断提升,为湘绣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以顾绣、苏绣和广绣为代表的其他绣种对湘绣的影响亦不可忽略,是湘绣技艺得以精进的外因,为湘绣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支持。

2 湘绣参与国外博览会,拓展国际市场

湘绣最初主要是通过封建官僚统治者、洋行买办等人购买转赠外国大使或在华外国人自行购买带回本国等方式走出国门。最具代表性的是晚清湖南巡抚赵尔巽和端方,其在任职期间,常收购湘绣赠予当朝权贵和外交高官。湘绣得以参与国内外博览会,也得益于这两位湖南巡抚的大力推介。

1986年《长沙晚报》记载,1903年,赵尔巽担任湖南巡抚,同年便组织湘绣参加日本的大众博览会。在展会上,湘绣精湛的技艺水平和民族特色令国外观众折服,名声大噪,收获大批订单。此时,驻湘领事要求收购大量湘绣,各大绣庄以及旧货店的湘绣产品被抢购一空,可见湘绣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之高。这次博览会一方面为湘绣打开了海外市场,促进了湘绣的生产与绣庄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湘绣精品流向海外。

日本大众博览会之后,湘绣相继参加了国内外诸多博览会,如中国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和南洋劝业奖进会等。国外的博览会以意大利的都灵博览会、美国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法国的里昂赛会为代表。在意大利的都灵博览会上,湘绣绣工林琼英的绣屏荣获最优奖,此次博览会上获奖的刺绣作品还有著名刺绣大师沈寿的意大利王后像[11]。在这些国际博览会上,湘绣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劈丝细绣的高超技艺,引得大批观众围观,被称为“奇术”,叹为“神手”,湘绣的声誉得以广泛传播,带来大量订单,包括大批巴黎舞衣、舞鞋、蝉衣等,以及美国定制海军用的一种青印度绸围巾和日本上层阶级用的腰带②,湘绣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

当时,湘绣出口的数量极大,1921年4月21日《申报》记载:“我国绣货,为美术品之一种,约分三类,苏绣线、湘绣绒、京粤则以平金钉线见长,均为各国所好,前两年因欧战影响,出洋者寥寥,日昨、始有大批湘绣到沪,本拟赴爪哇赛会,因到沪较远,赶运不及,遂决计分赴欧美销售,兹记其牌号如下:成春、锦云、昌记、德和、写真、良记、新彩云,计七家,出品约值五千余万金云。”

刺绣产品作为我国优秀的工艺品,在海外享有盛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市场好转,原本计划赴爪哇参加博览会的湘绣产品因运输不及,遂向欧美销售,其金额巨大,共计五千余万元。

3 湘绣名扬劝业奖进会

湘绣于晚清民国时期得以在国内外盛行,名聲超越苏绣、粤绣和顾绣的重要原因,除了湘绣在国际博览会上的不俗表现外,也离不开国内博览会的推介。清末在国内举办的商业博览会以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和1910年的南洋劝业奖进会最为著名,湘绣在这两次博览会上表现甚佳,名扬劝业奖进会。

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是近代官商合办的第一次大型商业性博览会,是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开端。在湖北,历来主张推行洋务运动与新政并获得很大成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极为支持劝工、劝业等博览会事业。“积极在湖北开设商品陈列所、劝工场等,1902年在武昌兰陵街所开设的两湖劝业场,规模宏大,陈列中外各种商品和制造品甚多,起到了‘以开风气’的作用。”[12]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在当时湖广总督陈夔龙的鼓励下,以及端方、邹元汴、高佑诸等湖北官员以及地方商绅的共同筹办下,于当年10月在武昌平湖门外乙、丙两栈陈列展出。其以“奖励比较本省之生产业而助其进步发达并以立南洋劝业会出品之基础”[13]6,及以“奖励生产、助其进步”为宗旨。

该博览会将所征集的展品分为五部十六室加以陈列展出。五部分别为教育部、工艺部、美术部、天产部和古物部,刺绣隶属工艺部,湘绣陈列于湖南馆。此次博览会上有据可查的刺绣品共计90件,主要分为字、画两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画分为“或人物,或屋宇,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有所长”[14],这里将所出品的画根据表现内容分为山水、花鸟和人物三大类。

1910年出版的《武汉劝业奖进会笔记》记载:“外省之绣织品总共七十六件,以直隶、山东、江苏、广东四省合计仅有八件,尚不能抵湖南所有八分之一,岂能各分省以与湖南相较乎?且湖南之绣工皆精妙,绣线皆鲜明,共有六十八件,各有其优长,为他省所不及,宜首屈一指。至于直隶天津实业习工厂所绣之走兽座屏及孔雀挂镜,较他省虽优而次于湘绣,因徒远观而未得其神。山东玻璃纱上之织花风灯及凤凰挂镜亦尚可观。江苏一省仅有上海广盛裕所织之山水插屏。广东一省仅有美最利所织之翎毛堂屏且其工拙形旧,不足观览……吾之所望于湘绣者,求其更加进步以待运售外国。其余直隶、山东、江苏、广东、湖北五省之绣织从此改良求精。岂无与湘绣并驾齐驱之日乎?”[15]由此可知,武汉劝业奖进会出品刺绣中湘绣最多且质量最精,超越苏绣、粤绣及展出的其他绣种,广受好评、备受瞩目,被寄予厚望。

武汉劝业奖进会通过一系列优待政策来团结工商业界民心,同时也能观察到教育、美术、工艺等多个领域盛况,通过比较其精细优劣,促其进步。“以奖励比较本省之生产业,而助其进步,并以立南洋劝业会之基础”[13]6,为1910年南洋劝业奖进会的举办奠定基础。湘绣在武汉劝业奖进会中表现突出、备受好评,在接下来的南洋劝业奖进会中更是名扬四方。

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在武汉劝业奖进会的基础上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商业性质的博览会,旨在奖励农工、振兴实业。1910年3月9日刊登在《申报》的文章《南洋劝业会事务所行正式开所礼》记载,“各国赛会,若日之东京大阪、美之圣路易、意之米廊,皆以地方为名,而实含内国与世界性质,本会虽名南洋劝业会,实与全国博览会无殊”[16],这表明南洋劝业奖进会借鉴各大国际博览会虽以地方为名,但实际是一次国际性质的博览会的办会理念。同年5月14日刊登在《申报》的一篇文章《论日英博览会与南洋劝业会》指出,“举行博览会有助于加强国际关系”[17],说明南洋劝业会对加强国际合作有积极作用。

南洋劝业会由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等官员发起,虞洽卿、张謇等实业家联合推进,占地700亩,历时半年,参观人数达30余万,商品成交额约4000万元。共建32座展馆,除西藏、内蒙古和新疆其他各省皆提供展品,共计10万余种[18]。1913年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编辑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记载:“劝业会之出品分类纲目为部二十有四,而其为馆凡八,曰教育、曰工艺、曰医药、曰农业、曰美术、曰机械、曰通运、曰武备。”[19]美术、工艺品类是其重要的展示门类,而湘绣在此次博览会上一展华彩,广受好评,为民国初年湘绣的繁荣发展揭开序幕。

此次博览会的刺绣展品按题材划分,共计20类,湘绣所占比例最大。由著名的苏绣绣工沈寿担任刺绣审查官,对参展刺绣品进行审查并给出评价。沈寿对此次参展的湘绣评价颇高,包含王公大臣像、写意山水、小行书字屏、小墨竹石画和三兔大屏五大类,彩霞绣坊出品最多。湘绣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20]的美誉,题材多样,花鸟人兽俱全,形态生动逼真。

林锡旦在《南洋劝业会中的工艺美术品》中阐述此次展会中刺绣获奖甚多,但此次展会结束之后,杨夏在《刺绣论》中指出,“中国绣法绝少改良,且线绣者板滞,而难得画神,更加之设色少学识,花红叶绿引为例规,其呆笨形状殊堪失笑,于美丽的布置上竞至毫无价值,则其位置日形堕落也”[21]181,并对湘绣作品作出评价:“湖南长沙吴彩霞绣苏贴,神气尽存,价止六十元,惜黑底多藉黑色渲染。又长沙尚德街杨咏霞锦成春绣局之《乾隆御笔对联》,笔意尽致,绣为斜纹,色色黑故闪光无妨,针脚亦细密,佳品也”[21]187。就整个中国刺绣而言,现阶段的刺绣作品质量远不如二三十年前,此次展会上湘绣佳品虽多,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地。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湘绣参加国内外诸多博览会并大获好评,初露锋芒,名扬中外。湘绣通过参展获得大批订单,如在日本的大众博览会之后,湘绣获得大批和服腰带的订单。在法国里昂赛会上,欧美观众惊叹湘绣的劈丝之细,为湘绣带来了大量巴黎舞衣、舞鞋、蝉衣等订单。在国内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和南洋劝业会上湘绣出色的表现,为民国初期湘绣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湖南传承了楚文化的深厚民间艺术底蕴,孕育出了广大的绣娘群体与独特的刺绣技艺,为湘绣形成独立的刺绣体系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中国沿海地区刺绣产业的兴起,顾绣、苏绣、广绣形成的刺绣产业、商业模式逐渐传播至湖南,催生出湘绣产业最基础的单元——绣庄,二者构成湘绣产业形成的必要因素。随后,湘绣搭乘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博览会的东风,凭借独特的工艺特色,成功走向全球市场,为日后湘绣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治祁.湖南纪胜诗选[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

[2] 班固,赵一生.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568.

[3]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上册修订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536.

[4] 李湘树.湘绣史话[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31.

[5] 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90.

[6] 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493.

[7] 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395.

[8] 朱汉民,肖永明.湖湘文化通史(第3册):近古卷[M].长沙:岳麓书社,2015:275.

[9] 吴兆熙.善化县志:卷十六·风俗[M].长沙:岳麓书社,2011:83.

[10] 李湘树.湘绣史话[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13.

[11] 李湘树,李立芳.湖湘刺绣2:湘绣卷[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89.

[12] 马敏.博览会与近代中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9.

[13] 张廷海.奏办湖北武汉第一次劝业奖进会一览[M].上海:上海经武公司,1909:6.

[14]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中華书局,1985:26.

[15] 湖北教育官报编辑所.武汉劝业奖进会笔记[M].武汉:武昌出版社,1910:218.

[16]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行正式开所礼[N].申报,1910-03-09.

[17] 论日英博览会与南洋劝业会[N].申报,1910-05-14.

[18] 楼鹏飞,方印华.纪实虞洽卿[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155.

[19] 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M].上海:中国图书公司,1913:1.

[20]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大辞典:上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673.

[21] 苏克勤,陈泓.南洋劝业会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81,187.

作者简介:文婷婷(1992—),女,湖北荆州人,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市场。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深圳市高端人才科研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调研梳理与传承谱系研究”成果;2022年度广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22YYSO1;2021年度深圳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展览会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
对高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
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亲和”:教育根本的回归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河阳山歌文化论析
基于进化教育论的民办高校人文环境优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