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雄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手段及技术支撑。课堂教学大数据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准确、真实、清晰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品质等,教师善于分析、整合和运用数据,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本文依据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智慧课堂建设成效,从课堂核心、方式方法、课堂状态等方面探索“双减”背景下,大数据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大数据技术助课堂核心从关注教师“教”向聚焦学生“学”转变
教与学,不是两个彼此孤立的过程,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互动、积极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课堂教学受制于教学手段,往往更关注“教”而忽视学生“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观念根深蒂固,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双减”背景下,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确立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撑,课堂教学可以从注重教师“教”转向聚焦学生“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心态与知识、能力需求,经过大数据技术的转化处理和动态分析变得清晰可读、甚至可量化,为教师分析和预判学生学情提供鲜活的素材。如学校语文教师课前利用平板推送预习任务,后台即时统计各任务完成人数与完成效果,教师通过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任务完成情况,知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的任务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查找知识薄弱点,摸清不同个体的差异,完全可以站在学生学情分析与预判的角度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聚焦学生的“学”,让课堂更高效。
二、大数据技术助课堂教学方法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实证”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更多地是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培育”“启发”“发展”学生。教学内容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多少,是否经历了创造性思维,更多的是基于教师的经验判断。这种以经验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往往存在着主观、臆测的缺陷,目标宽泛,学生知识、能力提升情况往往无法实证界定。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解决经验为重的课堂教学顽疾找到了依托和方向。笔者所在学校利用“AI學智慧课堂”及“北京四中网校”平板课堂,解读学科数据,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优化教师分析视角,让教师们认识到数据背后隐藏的教学改进价值。通过开展基于数据的实证教研,指导教师利用数据沉淀开展循证分析与研究,借助数据实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克服经验判断的弊端,提高多维度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让“数据实证”助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这种依托数据实证的课堂才具有科学性、有效性。正如《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书中所说:“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魏忠,2014)明确的目标监测、大数据的支持、清晰的过程性资料,让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富创新活力,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大数据技术助课堂教学状态由“预设性”向“生成性”转变
由于技术支持不足的原因,传统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的预设性,除了个别小的波澜之外,课堂教学一步一步把教案内容展开。这种预设性课堂往往不容易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缺乏生成性内涵,课堂间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多。在“双减”背景下,这种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能。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课堂中教与学的交互唾手可得,师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多变性得到充分展示,让每节课都由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课堂是动态的、多样化的。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连续引入“智慧课堂”教学,通过数据的传输,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及观点,都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教师稍加引导,学生的思维火花即可瞬间点燃。激情与智慧的燃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这种不是基于教师预设而是课堂自发生成的环节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表达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催化剂。据“北京四中网校”负责老师反馈,笔者所在学校的试验班在高三这一学年里,学生利用平板自主学习的数据特别可观,学生已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让课堂呈现“生成性”“生长性”,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