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哲 苏利发
普宁市户籍人口251万多人,现有各类学校962所,在校生超过51万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在全省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普宁聚焦公办学位扩优提质、师资队伍建设提质、基础教育改革提质“三大行動”,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普宁教育发展动作频频。普宁市委、市政府出台《普宁市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普宁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服务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召开普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现场会、推进集团化办学暨流沙第四小学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工作会议等,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成立普宁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动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基础教育发展格局。
《广东教育》:近年来,普宁教育发展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怎样的基础条件?
温伟涛(普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改革创新和社会合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落实“三个优先”“两个只增不减”“两个不低于或高于”,全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全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
二是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和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三名”人才培养,推进“三所学校”质量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是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出台《普宁市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四是鼓励社会力量推动基础教育发展。2023年9月,成立普宁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得首批善款2.55亿元。
《广东教育》:目前,普宁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温伟涛:普宁教育体量大、不均衡、优质少的特点比较明显,尤其是这几年城镇化带来人口的流动,县域教育布局跟不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学位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筹措困难;市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学位紧缺,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校舍空置较多;教师结构性缺编突出,骨干教师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都是当前普宁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广东教育》:2023年,普宁新增了多少公办学位?
温伟涛:普宁规划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8亿元,建成可新增公办优质学位16120个。2023年,全市新增优质学位7230个,其中,新增公办幼儿园优质学位1760个,超额完成2023年新增1600个优质学位的任务;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9所,已竣工验收15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5170个,超额完成2023年新增4920个优质学位的任务;投入2586.06万元,改扩建普通高中1所,新增公办普通高中优质学位300个。
《广东教育》:《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要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普宁怎样办好“三所学校”?
林焕荣(普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方面,制订《普宁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聚焦未来五年县域内“三所学校”建设,对小规模学校及存在大班额、大校额的区域布点进行规划和结构调整。
一是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023年,已新建成洪阳镇、占陇镇、南溪镇、大坝镇、里湖镇等5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续建的大南山街道中心幼儿园、流沙东街道中心幼儿园已交付使用,改扩建的流沙西街道中心幼儿园室内修缮中,新建燎原街道中心幼儿园等工程已开工;同时,谋划建设广太镇中心幼儿园。二是改扩建乡镇中心小学,2023年,投入资金3043万元,改扩建赤岗镇中心小学和大坪农场中心小学,新增公办优质学位1800个。三是建成寄宿制学校,下架山镇等13个乡镇均建成1所寄宿制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覆盖率达到68%。
为了发挥“三所学校”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发挥“三所学校”上联城区学校、下带农村学校的“支点”作用,建立完善共同体牵头学校负责制以及共同体内部教师调配、教学管理、教研培训、考核奖励、经费保障等机制,推进共同体内部管理协调、资源共享、人员柔性流动和教育教学一体化;另一方面,推动以“三所学校”主体,同乡镇内若干所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为成员的学区建设,推进区域内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教育管理职能,2024年底,全市将实现乡镇学区化管理全覆盖,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
《广东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普宁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明奎(普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普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储备后备校(园)长587名,2023年招聘教师711名,其中招聘急需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26名,教师668名、卫生保健人员15名、财务人员2名。二是提高校(园)长治校能力,分批组织校(园)长参加全员轮训、能力提升项目培训、高端研修项目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跟岗学习,已有189名校(园)长完成任职资格培训并结业。三是全面推进“三名”工程建设,评选普宁市“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人员68名,创建“三名”工作室25个,以“三名”工作室为依托,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市教师队伍发展,并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开展“三名”工作室建设、培养优化教师队伍。四是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起草《关于深化普宁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不断修改完善。
《广东教育》: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普宁有怎样的探索?
黄锦彬(普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我们将集团化办学作为“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重要任务来抓,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把好集团办学方向,抓住“紧凑”这一本质特征,让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和提升整体素质;抓住“提质”这一根本目标,发挥龙头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是提升办学品质。丰富集团办学模式,健全集团运行制度,积极探索优质资源再生发展机制,不断提高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水平;探索适合集团化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培养,建立教育集团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
三是发挥示范作用。做好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工作,在“真”字上多下功夫,打造品牌教育集团,示范和引领全市集团化办学。
目前,已创建普宁市第二幼儿园、流沙第二小学、流沙第四小学、普宁陈宝文学校、占陇镇桥柱初级中学、普宁市第三中学等6个教育集团,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完中系列建设和资源共建共享。2023年11月,流沙第四小学教育集团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第三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养对象。
《广东教育》:普宁如何实施乡村温馨校园和校园文化创建工程?
李利方(普宁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3年,普宁市教育局制订《普宁市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方案》,创建了1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300所县级“绿美校园”,全方位展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县级“绿美校园”为抓手,积极创建乡村温馨校园。以梅塘镇远光小学、长美小学、安仁小学、梅峰初级中学、安仁初级中学等学校为样板,积极推动温馨校园建设,凸现“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特点,为乡村孩子创设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快乐和谐的就学条件,全面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普宁聚焦校园文化建设,以更新的理念提升育人质量。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20场,邀请普宁英歌非遗传人、学校体育教师等因地因校制宜改编英歌舞,推进普宁英歌进大课间。全市现有校园英歌队11支、潮州大锣鼓队2个、龙舞队1支、李家教拳社团1个,茶叶罐制作技艺、普宁漆画、西陇灯笼制作技艺等非遗工作坊5个。召开普宁市“校园文化·绿美校园”建设现场会,推进县级“绿美校园”建设。目前,全市有“广东省绿色学校”480所,力争至2025年实现全市581所中小学校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全覆盖。2023年,普宁市教师合唱团在全省教育系统“百歌颂中华”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举办普宁市庆“七一”校园文艺汇演和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全面展示普宁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广东教育》:接下来,普宁如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温伟涛:普宁将持续推进公办学位扩容提质、师资队伍建设提质、基础教育改革提质行动,以实际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旨在把普宁教育打造成粤东地区有地位、有影响、有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重点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做到挂图作战,推动项目的落地落实。二是保障资金投入,加强普宁市级财政的主体投入,各级各类教育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动属地党政、乡贤捐资助学,切实解决资金缺口,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三是加强公办学位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6所,拟投入资金12亿元,至2025年新增学位31055个。四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岗位职级设置和评定标准,提高班主任待遇,组织实施好校长选拔聘用和校长教师交流輪岗工作,深化推进“县管校聘”工作。五是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们将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辐射乡村学校,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教育力量。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