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4-02-18 14:16赵佳佳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赵佳佳

摘要: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构建语文思维、提升阅读学习综合能力。教师要依托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共情培养的必要性和着力点后,具备较强的阅读意识;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达成共情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组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深化共情思想;在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中,使学生获得知识迁移技能;倡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训练,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情能力;创新方法

共情能力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主要是由个体理解真实的或者想象的他人的情绪,进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者相似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共情能力,能够实现语文课改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阅读技能,而且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共情能力能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共情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感知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并助力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学思想,进而提升阅读学习综合能力。在共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阅读文本,让学生感知文本的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作者的创作情感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从而促使学生透过“言”“象”达到“意”的体会目标,深入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实现由心灵到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最终突出阅读文本的写作意义。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共情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关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辩证关系:首先,人文性和工具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语文阅读教学在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的同时,达到工具性交互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言”和“象”的途径进入“意”的层面,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文本内涵及人物情感;其次,显性和隐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将共情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在隐性和显性合二为一的过程中,感悟情感与体验过程;再次,认知和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情感性与认知性属于“共性”的主要表现特点,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认知是情感的中心基础,而情感是认知维度的升华,伴随着学生深入认知所阅读的篇章,会进一步加深对其情感的理解;最后,个体和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其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情绪变化。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辩证地处理上述四种关系,有效解决作者、文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达成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目标。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教学着力点

共情能力的培养,是体现语文教学特殊性的重要路径,也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有力手段。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通过找准共情能力教学着力点,简化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率,凸显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致力于促进小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实际上,共情属于一个动态化的生成过程,具体就是“述情——接纳——分享——启迪”的过程。其中述情指的是了解学生的言谈举止和掌握学生出现的心理变化,教师应准确判断;接纳指的是教师应该接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困惑;分享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聆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启迪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1从阅读文本着手,培养共情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帮助其构建语文文学思想,促使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理解阅读文本的本质与内涵。通过共情能力训练,帮助学生与作者、主人公引起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在阅读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鉴赏与品读,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基础知识、培养文学情感,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段、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及问题等,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与文学思考能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3.2从教学特征着手,培养阅读学习能力

阅读与欣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课外读物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丰富阅历、强化感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每篇阅读文本都体现着作者的独特观念和丰富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征,将人、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个体性、独立性的阅读观。在共情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进行略读、品读,感悟每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震撼与启发,进而获得情感升华,提升学生习得知识与情感的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培养文学共情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其对阅读文本的主人公、故事情节等方面的情感理解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建立完整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品味阅读文本内涵,形成良好人文素养的能力。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结合学情进行有效的分析,围绕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共情能力培养任务,设计多种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感知阅读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引起与主题思想、主人公情感的共鸣,促使其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形成共情能力。

4.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成共情能力培育目标

教师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科学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分析阅读文本,积累新知,让阅读成为检验学生个人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意识的有效路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科学设计多元化閱读教学方案,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成主观阅读学习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目标去分析课文内容,并探索文本主旨,使学生能够自主表达阅读情感,提升阅读能力,最终达到共情能力培育的目标。

4.2组织角色扮演,深化共情思想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科学地开展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在共情能力培养与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章主旨思想创设“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进而形成共情意识。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感受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体会文本创作的主旨内涵。

4.3联系生活实际,迁移生活记忆

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少,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一旦超出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范围,就会使学生对阅读文本感觉很陌生,不能与文本内容产生交集,降低了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开展共情能力训练活动,将生活与阅读结合起来,借助生活元素挖掘阅读内涵、借助阅读文本积累生活素材,这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性作用,科学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唤醒生活记忆。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阅读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提升综合阅读能力。围绕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教师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帮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目的,由此提升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让学生切实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模式下,通过渗透共情能力的训练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与课文主题思想和主人公情感引起共鸣,最终达到阅读学习目标。同时,将共情能力训练与阅读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习得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志飞,陈德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共情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语文,2023,12(6):45-49.

[2]魏晓霞.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22,11(28):26-31.

[3]李芬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阅读:共情能力的培养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0(6):10-11.

[4]曹文婷.“悦”读文本,畅享别样精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2,10(7):39-41.

[5]余娟娟.信息技术点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安徽教育科研,2021,10(28):95-96.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