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健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理念的生态级平台,实现从内容出版到知识服务的转型,促进期刊编辑、出版、传播和利用全链条的数字化,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我国国情和期刊发展现状,通过对冶金行业内期刊采编平台的调查、比较和分析,发现现有期刊采编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期刊采编平台的转型升级策略,建设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期刊采编平台,为我国期刊发展和建设铺路筑道。
[关键词]科技期刊;采编平台;数字经济;知识服务;集群化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明确提出,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进程,形成有效支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体系[1]。现今,期刊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源会越来越集中,“马太效应”逐渐显现,若期刊仍坚持传统办刊思维,则会与头部期刊的差距越拉越大。
期刊采编平台是期刊朝着数字化、集群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局势对期刊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期刊人员需要对期刊的未来做出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而目前,多数编辑部的期刊采编平台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三位一体协同采编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期刊发展的需要。对此,期刊紧跟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寻求高质量发展,构建集采编、出版与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高端期刊采编平台迫在眉睫。
一、期刊采编平台的市场调查
目前,国内主流期刊采编平台有玛格泰克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玛格泰克)、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以下简称勤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以下简称腾云)、E投稿、三才期刊采编系统、网刊通远程稿件采编系统。
笔者对冶金行业Q1区22种期刊的期刊采编平台使用情况调查如下(数据来自中国知网系统),见图1。从调查得知,冶金行业头部期刊中使用玛格泰克的占比最大,其次为腾云、勤云。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及体验,对比市场上期刊采编平台三大厂商的使用特点,具体见表1。
二、期刊采编平台的使用现状
截至目前,笔者所在编辑部的期刊采编平台已使用4年多,在使用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刊独立,无法共享资源。在当前期刊采编平台中,同一编辑部的多本期刊的采编网站与账号通常是独立的,无法共享审稿专家、作者等资源,同时无法与外界同行期刊共享资源。第二,存在合规性风险。期刊采编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操作随意性较大,不被相关主管部门所认可。第三,平台封闭。当前期刊采编平台不提供与外部连接的数据接口,期刊的流程与单位内网无法衔接,存在大量的线下人工核对工作,容易出错且效率较低。第四,平台的非个性化。目前,期刊采编平台内所有期刊模板相似度很高,不能适应每个编辑部的实际需求。第五,平台使用免费但不可持续。目前,期刊采编平台已完成前期用户数的积累,将逐步推进收费模式。第六,不利于推广。期刊采编平台内有海量的期刊数据,绝大部分更加值得关注但未被发现的文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推送,大部分文獻都是零被引或低被引。比如,中国知网平台不对外界开通期刊“开放获取”资格,读者从知网获取文献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这会影响论文的下载量及期刊传播力度。综上所述,当前期刊采编平台仅满足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流程的基本需求,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稳定因素,这有悖于期刊未来的集群化、专业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建设。
三、期刊采编平台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个刊协同,集群化运营
在理想情况下,一个编辑部名下的个刊可实现在同一系统同一账号中登录,稿件可内部转投,共享作者、稿件、审稿人资源,协同审稿和编辑,各刊既保持个刊特色,又团结一致、合理分工,同时还可以实现互相推广,减少办刊成本,提高推广效率,凝心聚力、合作共赢,打造期刊集群品牌。当前,国内期刊采编平台正在培育各行业的数字化期刊群,期刊群之间可实现作者库、审稿专家库、推送信息等数据的共享,以及交流办刊经验,并加强个刊之间的合作,集聚学科资源,服务科学研究,共享平台、共同发展。据了解,当前已有一批高质量科技期刊开启集群化征程,例如:科学出版社集群合作的期刊共500多家;中国农学会期刊集群旗下有上百家期刊;地学期刊网已有231家期刊加入。未来,期刊采编平台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化顶层设计及重新布局,合理化资源整合,以推动期刊集群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数字化出版,融媒体推广
当前,出版信息化发展到了智能化阶段,科技出版服务随之不断转换和演进,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从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基于此,期刊采编平台可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型。
第一,出版流程:现阶段,期刊从收稿开始,经“三审三校”后到见刊,周期一般为6—12个月。而期刊采编平台的应用可实现从WORD文件自动识别到排版文件的出版,这样可大幅缩短出版流程,减少出版成本,提高出版效率。此外,每篇论文内容可全文碎片化加工处理,论文不再局限于整篇索引,单独的图、表或章节内容都可被读者检索到,从而保证平台的质量显示和高精度检索[2]。第二,融媒体推广:打造全媒体环境,期刊可以印刷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等多种出版形式,从传统纸媒延伸至各种数字化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及其他手持终端等,而其拓展方式包括BBS论坛、RSS聚合内容、SNS社交媒体、博客、播客、App应用等,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平面媒体与视听媒体相结合,突破期刊原来的读者体验边界。此外,期刊采编平台可与Google、百度等网站合作,将期刊数据库资源纳入引擎搜索范围,进而可在国内外各种主流数据库如WOS、万方、CSCD、术语在线等开展推广。第三,文献推送:新一代的期刊采编平台能够分析用户行为,了解当前用户的文献需求,再通过平台主动为访问用户推送文献。基于期刊采编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期刊以弹出页面、微信公众号、邮箱等形式,实现文献的主动精准推送,开发个性化附加服务。相对传统推送方式和通过专业服务商推送,该方式具有准确率高、无须人工干预、无须重新购买系统等优点。
(三)集约化、智能化办公
期刊采编平台开展集约化、智能化办公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对作者而言,期刊采编平台与微信完美整合,作者在收到退修通知即可在微信端修改稿件,而编辑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状态,大幅缩短审理周期;同时可实现论文写作格式的自动检查等。第二,对审稿专家而言,期刊编辑平台与期刊微信公众号绑定,审稿人可以在线审稿,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线输入审稿意见;同时平台可支持多种审稿模式,如单盲、双盲、公开审稿或者开放式审稿等;还可自动推荐相似文献等。第三,对编辑而言,期刊编辑平台可智能推送审稿人;多杂志管理;模块化办公,流程化运营;同时可与作者双向互动管理,由作者协助登记发票信息等,减少人工核对错误;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作者和专家保持互动,增强编辑与作者和专家之间的黏性;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第四,期刊编辑平台与单位内网系统对接,可实现自动统计、数据的及时汇总,方便编辑出版全流程的审核,增强费用管理的准确性。
(四)数字化经营
当前,传统期刊面临发行量下降、广告客户流失、读者群规模缩小的问题,导致期刊经营相对乏力。对此,期刊采编平台采用数字技术,对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受众对象和传播时空进行延伸,探索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的发行与广告模式,以摆脱当前期刊发行与广告收入双双下滑的困境。期刊采编平台的数字化经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积累网络服务用户。期刊采编平台可通过调查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研究和分析用户使用平台的行为数据,包括用户的活跃度、浏览量、下载量等,从而找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通过用户调研和反馈机制来改进和优化平台的功能和界面设计,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优质的服务。期刊采编平台可以通过积累网络服务用户,以突破传统期刊的固定用户群体,拓宽期刊的受众面。第二,增加多元化网络服务形式。期刊编辑可在发行印刷版的同时,在网站上同步配发内容采访录音、视频,供读者下载,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与作者、读者之间“面对面”交流,如文字输入、语音对话、视频在线答疑等。期刊采编平台增加网络服务形式,使读者、作者、专家和期刊的圈子联系紧密,对专家而言可提升其在学术圈的影响力和价值,对作者和读者而言可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服务,对期刊而言可提升期刊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第三,丰富网络服务内容。在当前OA趋势下,以提高刊物售价来提高发行收入,对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而言是不可行的。学术期刊内容一般专业性较强,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对受众群体的专业要求较高。因此,期刊采编平台可将学术论文转变成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拓宽受众面,以此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四,创新网络广告模式。以前,廣告一般印刷在纸质期刊的封面和内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期刊的印象和阅读体验。而期刊采编平台广告数字化不是传统广告的照搬,而是广告方式的变革,所以数字期刊广告模式的创新很有必要。新的网络广告不再是以前的文字印刷体,而是变成精美的三维图片、短视频等,听觉和视觉效果均更胜一筹,可显著提升读者的内容阅读体验,从而提升期刊的广告收益。
(五)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
期刊未来要实现国际化发展,更需要一个国际化的期刊采编平台进行支撑,增强线上可及性,打造期刊良好的品牌形象,积极对接国内外数据库和第三方平台,加速期刊“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加速建设与国家科技成果相配套、促进科技成果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期刊及其传播平台,即矢志不渝地走“造船出海”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也是历史必然[3]。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小、散、弱”现状,多个期刊须联合建设,以自主建设的国际化期刊采编平台作为支撑,让我国为数不多的英文期刊不再是汪洋大海中的“孤帆”,而是带动数以千计的中文期刊协同远航,走向世界。
四、结语
随着科技期刊呈现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融合出版发展形势,科学布局和组织重构,以内容资源为核心,构建期刊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的高端平台,以贯通论文投审稿流程、内容结构化生产、数据仓储、资源发布、质量提升、数据库申请、学术推广及科学评价等全链条,打造多元的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的期刊采编平台,加快期刊的高质量合作,对期刊的发展大有裨益。新一代数字化、专业化、集群化、国际化期刊采编平台是全新的科技信息平台,承担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展现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的使命,可提升期刊传播效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为中文期刊的出海传播和国际交流提供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刘冰,魏均民,金东,等.提升集群期刊管理运营水平,赋能期刊高质量发展[J].编辑学报,2022(04):363-368.
[2]肖宏,孙红梅,齐琪.“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国际化增强传播工程”助力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J].出版参考,2019(12):107-112.
[3]王宁宁,游苏宁,刘红霞.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已迫在眉睫[J].编辑学报,2022(02):126-130.
[作者简介]陈金莲(1981—),女,湖南衡阳人,中国有色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冶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