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2024-02-15 00:00:00严悦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

【编者按】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所依靠的关键力量。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班集体在自身成长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共同建设好班集体这个学生成长的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集体主义教育;班级建设;集体责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8-0051-03

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之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精神密码,也是“中国之治”背后的文化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新时代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推进集体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集体主义教育对于提升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能力,以及培育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推进集体主义教育的立足点

从情景中可以看出,王老师所面对的班级问题反映了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一,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些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缺少集体归属感,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未能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从班集体的角度来看,班级可能长期缺乏一种积极的集体文化,未能建立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导致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不足,班级氛围略显消极,学生之间缺少积极的互动和联结。第三,前班主任采用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可能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体责任感。

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石,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合作精神的公民至关重要。其一,通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遵守社会规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找准个体与集体的共性,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其二,引导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提升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推进集体主义教育的关键点

在班级深化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中,班主任需秉持一种严谨的态度,精心维持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

1.自由与责任相联

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但这份责任并非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在集体主义框架下,自由并非无限制地放纵,而是与责任、义务和集体利益紧密相连的。我们期望培养的是那些既能够深刻理解并践行集体责任,又能自由翱翔于思想天空、勇敢追求梦想的时代新人。他们将在集体的舞台上绽放个人的光彩,同时也为集体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义务与权利并存

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义务维护整体利益、促进共同发展。集体主义教育应倡导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并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义务与权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根基。

3.共识与和谐为要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集体追求的崇高境界。然而,和谐并非无矛盾的理想状态,而是矛盾得以妥善解决、冲突得以有效化解的结果。集体主义教育能教会学生以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矛盾与冲突,通过沟通、协商寻求共识与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群体与个体兼顾

在集体主义教育中,群体虽为归宿,但个体亦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深知个体的幸福与满足是集体稳定与繁荣的基石。在集体主义教育的班级实践中,班主任应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让集体成为滋养个体成长的沃土,让个体在集体中绽放光彩、实现价值。

三、推进集体主义教育的着力点

构建一个团结友爱、具备高度凝聚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优秀班集体,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任务。笔者尝试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的逻辑理路,通过价值启迪、情感联结、使命担当、实践探索在班级中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1.价值引领:强化集体价值认同

第一,在构建班集体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价值引领来设定明确的班级目标,激发共同愿景。第二,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活动,运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深化对集体主义价值的认知。第三,通过树立榜样,表彰优秀集体与个人,发挥正向激励作用。第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落实集体共治、多元协商的理念,以特色文化元素和班级公约为载体,传递集体主义精神。第五,注重家校共育,让集体主义思想从班级延伸至家庭。在带班过程中,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认识个体在集体中成长的价值,进而将集体主义精神内化为信念。

2.情感联结:培育班级归属感

在集体主义教育中,情感联结是培育班级归属感的关键维度。它萌芽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生长在师生日复一日的相处细节中,积淀于师生一起面对的大事小情。这种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条情感链中,班主任个人的情感素养尤其关键。它包含了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对集体的热爱与投入、对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引导能力以及将情感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能力。所以,在集体主义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从权威型转向智慧型,从重要他人、陪伴者的视角出发,关注自己情感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携手打造情感型班集体。

3.使命担当:激发集体责任感

在构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命担当是引领学生从“我”走向“我们”,从“小我”走向“大我”,从聚焦个体成长迈向承担集体责任的关键一步。在班级会议上,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班情,共同探讨并确立班级的长远目标和短期任务,再通过集体劳动、环保行动、社区服务等,亲身体验为集体付出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是激发集体责任感的好方法,能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沉浸式体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切身感受个人行为对集体成果的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明确小组目标与责任分工、鼓励积极投入与贡献、强调成果共享、实施奖惩机制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为集体贡献力量。

4.实践探索:深化集体行动自觉

实践探索是深化集体行动自觉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并内化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展现班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例如,我引导班级学生自主开展“班级LOGO设计大赛”,自主编创班歌,开展班级劳动技能大比拼,组织“寻找班级吉尼斯”活动,结合劳动周清扫校园,结合“学雷锋日”开展和“社区心连心”活动等。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学生自发组建“小黄帽”送餐小分队,争当“班级护球长”,设立“共享文具角”“公用物品柜”等。从个体的小生活到公共的大生活,可爱的“每一个”都以自发的姿态、自觉的行动,为集体的每一个角落增添光彩,共同绘制一幅幅生动的集体主义教育画卷。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更需要弘扬和传承集体主义精神,在班级建设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增强集体意识、丰富集体情感、促进集体参与,在集体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严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210032)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模拟情景】自从中途接班,班主任王老师就发现,除了几个班干部尽心维持班级日常事务外,不少学生对班级卫生、纪律、活动等摆出一副“与我无关”的态度。为此,王老师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有的学生说:“我们班一直这样,您就别费劲了。”有的学生甚至直言不讳地问:“老师,我为什么要关心班集体呢?”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
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研
成才之路(2017年2期)2017-01-17 18:18:07
浅谈起始年级的班级建设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1:23:09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8:41:08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浅谈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8:32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20:18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8:56:49
职业院校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效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07:47:48
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探赜
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07: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