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好红色资源,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要“不断挖掘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自该文件出台以来,江都区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点燃“红色发展引擎”,加快推动“五区”同创步伐。该文基于已有研究,从旅客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完成对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定量评价分析。针对模型分析出的权重最高的5点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创新开发路径,即以“好风景”塑造文旅亮点、以“优设施”推进互联互通、以“趣课堂”激发奋进力量、以“精体验”款留他乡流量、以“佳口碑”树立品牌形象。
关键词:文化旅游;红色文旅;江都区;AHP模型;定量评价;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c)-0083-0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du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 Cultural and Tourism City
—Analysis Based on AHP Model
MEI Zijie
(Party School of Jiangdu District Committee of Yangzhou City,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China)
Abstract: Good Use of Red Resources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Red Tourism Boost Casting Sou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3—2025) pointed out that \"we must continue to excavate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innovate the expression of red culture\".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ction plan, Jiangdu District has closely focused on the goal of building a famous cultural and tourism city, lit the \"red development engine\", and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the \"five distric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this paper complete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e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du District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eight. According to the five factors with the highest weight analyzed by the model, the correspond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is proposed, that is, to shape the highlights of cultural tourism with \"good scenery\", to promote the interconnection with \"excellent facilities\", to stimulate the striving force with \"interesting class\", to \"fine experience\" and to establish the brand image with \"good reput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tourism; Red cultural tourism; Jiangdu District; AHP mode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Development path
江都是一片有着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红色土地,在近代爱国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革命时期,恽代英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到江都县发表演讲,点燃了江都的革命火种,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以吴家桥、网子桥、三墩桥、焦家荡、花家荡的“三桥两荡”地区作为渡江北上抗日的桥头阵地,奏响了“东进序曲”。解放战争时期,近20万大军从江都进发,跨过长江,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了功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贯彻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指示,江都先后动员百万人次,历时17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管理的大型泵站群——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涌现了殷炳山、孙汉明等一批先进模范[1]。
1 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利好和文旅市场的逐步复苏,江都区红色文旅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1 政策“领航”
2023 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及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强调要以“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红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2]。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江苏省于2024年初通过了《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对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保障监督进行了明确规范[3]。面对这一发展契机,江都区紧跟政策导向,不断挖掘红色、生态等特色资源,抢抓发展机遇。
1.2 资源“护航”
在红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江都久久为功,常态化修缮和保护遗址旧居、烈士陵墓、纪念馆等。根据《江都统计年鉴(2023)》的统计数据,江都区共拥有红色景点52处,其中代表性的有许晓轩故居、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邵伯保卫战纪念馆、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等[4]。郭村保卫战纪念馆、许晓轩故居、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入选江苏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更是被列入全国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1.3 市场“引航”
2024 年以来,江苏省内各地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组织策划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研学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游客观展体验。纳入省文旅平台统计的17个红色旅游景区仅在2024年春节期间就接待了115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了125.62%,11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 108万元,红色文旅呈现持续升温态势。面对市场利好,江都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融入江苏省红色文旅大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2 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定量评价
本文从旅客视角出发,综合考量政策导向、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采用对文旅资源最常见的定量评价方法——AHP模型进行分析[5]。将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开发研究分解为相关要素,根据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结构模型,再通过计算指标间的权重,明确江都区红色文旅的发展方向。
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参照《旅游行业标准LB/T 055-2016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扬州市江都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结合江都区红色文旅发展现状,确定以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开发研究为目标层,以景点体验、配套设施、宣传评价为准则层,以红色课程、A级旅游景区、通达程度、自然景观等11个指标为指标层,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2 构造判断矩阵
笔者分别向党史党建、旅游经济、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红色文旅从业者、研学旅客发放调查问卷,邀请其对各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以问卷一为例,构造其准则层的判断矩阵(见表1),其中景点体验与配套设施的比重为1,代表景点体验和配套设施一样重要;景点体验与宣传评价的比重为2,代表景点体验比较重要;配套设施与宣传评价的比重为3,代表配套设施很重要。随后,依次构造各问卷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2.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完成重要性排序。随后检验模型的C.R.值,判断其一致性程度。当C.R.lt;0.1时,层次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1)求解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特征向量。计算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对应λ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与其相应元素的单排序对应。
(2)求解C.I.值。用一致性指标C.I.来检验一致性。
C.I.=
C.I.=0,表示判断矩阵完全一致。C.I.值越大,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
(3)求解C.R.值,判断一致性是否通过。
C.R.=
当C.R.lt;0.1,表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程度在容许的范围内,此时可用A的特征向量开展特征向量计算;若C.R.≥0.1,则应考虑对判断矩阵A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各问卷层次排序的C.R.值,如表2所示。
2.4" "总层次排序与其一致性检验
最后进行总层次排序,计算某一层次对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如表3所示。
1,则bi=ajbij是B层的总排序。
其中,某一层B1、B2……对上层(A层)的层次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随机一致性指标为bIj,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
当C.R.lt;0.1时,总层次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最终得到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见表4)。
2.5 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定量评价
由一级指标分析可知,权重最高的是景点体验,权重值为0.451 575。景点本身也是一种产品,景点体验是判断景点是否值得游玩的最终标准,如果为了商业化或噱头,那么研学者在游览时难免会感到失望;其次是配套设施,权重值为0.277 327,配套设施承担着丰富旅游体验的作用,倘若设施不健全,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这将制约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最后是宣传评价,权重值为0.271 098,景区的推广宣传起到了扩大景区知名度的作用,若轻视宣传阵地,一头冷一头热,就无法形成清晰的文旅形象,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
由二级指标分析可知,自然景观(权重值0.146 570 625)、通达程度(权重值0.107 349 400)、红色课程(权重值0.106 020 394)排在前三位。这说明深度融合自然资源是红色文旅发展的首要考量因素,其次是要提升景区的通达程度,打通红色景区间的串联通道,红色课程虽然权重不高但意义重大,通过挖掘本土革命先辈事迹,打造红色实景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熟人评价(权重值0.097 102 147)和网络曝光(权重值0.094 076 694)排在第四和第五位。这表明熟人评价和网络曝光也是研学者选择研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服务和适度的曝光,能让旅客也成为红色景区的推广者。
3 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创新开发路径探索
基于模型分析出的权重最高的5点因素:自然景观、通达程度、红色课程、熟人评价及网络曝光,本文提出以下创新开发路径。
3.1 以“好风景”塑造文旅亮点
红色是江都的精神底色,绿色是江都的自然本色,立足“红绿”资源,聚力塑造有山水、有体验、有口碑的红色文旅新高地。一是夯实绿色根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文件,明确红色景区周边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下好政策“先手棋”。狠抓污水废气排放治理,巩固生态系统自愈成效,以深厚绿色底蕴为红色文旅提供资源“助推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塑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动机”。二是促进“红绿”融合。内嵌红色文旅于绿色生态之中,实现红色研学、生态旅游的协同联动。目前,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邵伯保卫战纪念馆、邵伯船闸和运河廉文化传承馆已初步发挥红色文旅协同自然资源融合发展的效能。下一步,要依托自然资源,深挖红色历史,解锁郭村红色小镇、吴桥红色乡村等更多研学景点,实现红色研学、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三是联动全域资源。可以由江淮文投牵头,串联区内景点,合作谋划一批精品文旅项目,为旅客提供自然景观、红色印记的综合研学线路。同时,进一步探索跨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加快推动“文旅资源共享、旅游线路互通”,积极融入文旅名城大发展圈。
3.2 以“优设施”推进互联互通
江都红色文旅资源丰富,但呈现分散态势,加强红色景区之间的衔接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一是升级公路品质。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景区的周边道路长期作为货运通道,如连通郭村保卫战纪念馆的江宜路、连接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的268省道,公路舒适度已大大下降,无法满足旅客的便捷出行需求。对此应加大景区的周边道路建设,贯通红色景区与骨干交通网络、扬泰机场、扬州东站的连接,完善公路沿线的路标、路牌、休憩驿站。二是规划研学巴士。以研学者视角设计研学巴士,合理规划研学巴士的起点、终点及游览线路。例如:可以规划扬州东站—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许晓轩故居—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的东进研学路线;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许晓轩故居—邵伯古镇—渌洋湖湿地公园的北上研学路线[6]。同时,做好末班巴士与景区闭园时间的衔接,给予研学者舒适的游览体验。三是探索数字赋能。借鉴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常享游”建设经验[7],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江都全域旅游智慧平台,设立红色研学子栏目,做好红色景区的数字导览、分时预约、客量监测等配套保障服务,加速数字基建赋能红色文旅产业,打响“龙舞江都大运来”的城市IP。
3.3 以“趣课堂”激发奋进力量
红色课堂是红色研学的灵魂,要切实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是坚定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地把“讲政治”贯穿教学、科研、管理过程,时刻把握新思想、新动向、新要求,教育引导授课教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忠诚卫士。二是创新教学形式。结合独有的人文资源,探索多样的教学形式。在许晓轩故居可以观看热血奋斗的情境短剧,到郭村户外拓展基地体验真枪实弹的军事教育,去运河廉文化传承馆剖析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积极发挥研学者的主动性,增强教学授课的吸引力[8]。三是解锁新奇体验。选取江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典型性、冲突性历史事件,依托红色文旅资源,打造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剧本杀”、文旅实景剧、VR小游戏[9],使旅客置身真实的红色历史中,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趣味性。
3.4 以“精体验”款留他乡流量
对红色文旅而言,历史人文固然重要,特色美食、非遗民俗、趣味体验也不可小觑。旅客乘兴而来,希望走进纪念馆,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也期望品味特色美食、探寻非遗民俗、体验乡村趣事。旅客如愿以偿,一传十、十传百,是最生动的广告。一是寻味江都佳肴。江都作为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自古物产富庶,有“苏北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邵伯龙虾、宜陵螺蛳、小纪熬面等传统特色美食更是家喻户晓。对此,可以制作江都特色美食集章卡,在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合理布局餐饮服务设施,通过集印章、品美食,吸引旅客观展研学。二是寻忆江都民俗。精心打磨邵伯锣鼓小牌子、龙舞(丁伙龙舞)、扬派盆景等优质非遗项目,增设指尖非遗的体验活动,实现研学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10]。同时,围绕重要节庆活动,举办文艺会演、民俗踩街、扬剧月演等优质民俗文化活动,塑造鲜明的江都特色,为旅客提供独特的感官体验。三是寻趣江都田园。充分发挥江都果蔬种植、乡村生态、乡土烟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趣味采摘、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活动,让旅客在研学实践中,零距离感受田园风光,形成“研学旅游+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3.5 以“佳口碑”树立品牌形象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了研学者选择研学目的地、规划研学线路的窗口,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宣传渠道能极大提高红色景点的知名度、美誉度[11]。一是建立营销矩阵。在抖音、小红书、美团等主流媒体平台建立官方账号“都研学”,定期发送研学旅游的游玩攻略和活动通知,提升研学者的游览兴趣。适时举办红色集市、红色光影、红色夏令营等线下活动,增加江都红色文旅的品牌曝光度。二是“安利”爆款特色。依托新媒体平台,分享爆款Vlog、美图,吸引潜在旅客。运河廉文化传承馆的甘棠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的姊妹楼、许晓轩故居的石榴树,爆款成片让人眼前一亮,吸引旅客们前来学习瞻仰。同时,不断更新爆款特色,保持常来常新,提高旅客的研学意愿,使朋友圈、新媒体账号成为旅游宣传的平台。三是畅通沟通渠道。随着景区热度的提升,政府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避免负面评价。可在景区内设置意见反馈箱,鼓励旅客对服务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线上反馈整理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响应,形成正向循环,让研学的头回客变成常来客。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AHP模型,将旅客对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模糊感知定量化,通过逐层比较各关联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来确定各因素权重,以解决景区吸引力测评中复杂影响因素权重确定方面的不足。该方法在江都区红色文旅资源的定量评价中得出较理想结果,识别出的主要因子具有指导意义,表明AHP模型可用于红色文旅资源吸引力的测评,并可供同行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 扬州市江都区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党史办公室.扬州市江都区革命老区发展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9.
[2] 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关工委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8-01)[2024-01-1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8/ content_6897330.htm.
[3] 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EB/OL].(2024-01-19)[2024-03-12].https://www.jsrd.gov.cn/qwfb/sjfg/202401/t20240119_566040.shtml.
[4] 扬州市江都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都年鉴(2023)[M].扬州:广陵书社,2023.
[5] 邹伏霞.基于AHP的湖南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3):79-84.
[6] 张志伟,高翔,张欣悦,等.淮安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J].建筑与文化,2023(1):127-130.
[7] 李佳怿,余洋,李萌,等.新媒体艺术创新设计研究:以“常享游”App界面适老化设计应用为例[J].明日风尚,2024(15):113-115.
[8] 欧巧云,甄凌.红色经典体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范式创新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2):155-160.
[9] 卢璐璐.基于旅游者行为的红色旅游开发探析[J].新农民,2023(19):40-42.
[10]柴一,沈小虎,梅德州.南通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究[J].旅游纵览,2023(2):81-83.
[11]张绍荣.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76-78.
作者简介:梅子杰(1997-),男,江苏扬州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