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探析

2024-02-14 00:00:00闻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6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文化认同

摘要:文化认同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华传承,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文化认同这一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增进国内外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文化认同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文化认同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旨在巩固和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进而提升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健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R2-03"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c)-0171-05

Analy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Identity

WEN Ya

(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identity,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strengthening confid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forg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inally, it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identity, aiming to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reby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nation and the coun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confidence; Healthy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关注并持续支持国内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也再次提到了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这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其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文化认同是民族和国家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1]。在这个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有了新的方向,也成为增强国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及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2]。因此,寻求文化认同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与方法,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文化发展工作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产业和中医药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 文化认同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契合关系

中医药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认同是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增进国内外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1.1 文化认同与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它在塑造个体自我认知及社会归属感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石,对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构成了稳固的支撑。就个体层面而言,个体在特定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或受特定行为准则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的引导,会对某种文化模式形成共有的心理共鸣与情感倾向。在组织维度上,组织文化或外部文化若与组织自身的价值取向及成长需求相契合,则会引发组织内部的认可意识或觉醒状态,这种认同随后转化为广泛的接纳与传递行为[3]。

中医药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及内涵的医学文化体系,吸收了以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庸”的认识论和“道法自然”的方法论为代表的核心内涵,是集自然和人文科学于一体,又蕴含中华民族核心理念的综合文化体系。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诚”“精”“和”等。它所蕴含的“共同体”特质,凸显了各民族医药文化间的汇聚与融合,构筑起一种“多元并存、一体共生”的独特架构。此架构的显现,不仅彰显于中医药体系广泛吸纳汉族与各民族医药精华的广度,更深刻体现在各民族在医药智慧上的协同创造与资源共享的深度。

1.2 文化认同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认同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其重要基础,更是核心要素。文化认同不仅能够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还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4]。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属性塑造了中医药学的内在范式与外在形式,引领其未来发展走势。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传承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化灵魂和精神引领[5]。中医药文化不仅是治疗身体疾患的智慧结晶,始终承载着维护中华民族康健福祉的崇高职责,更是推动社会文化认同与自豪感提升的关键力量。中医药文化具有特有的“共同体”属性,与各民族医药在理论和实践上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这种共同体属性增强了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今,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浓烈,中医药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在预防、治疗、复健、服务国家大局及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不断加强群众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个体或群体只有在文化上认同中医药时,才能在实际行动中支持中医药的发展。

1.3 中医药文化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源。回溯历史,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举世闻名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等关于中医药的著作。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一直都有着深刻的联系,中医药文化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活态样本,为促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可行、可及、可感的具体支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6]。例如,中医主张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契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互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有中医推崇的预防为主、“治未病”的基本理念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密切关联,这主要体现在未病时要预防、已病则及早治疗、痊愈后仍需防范、药物与食物同源4个层面。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和中草药辅助治疗等方式解决健康和疾病问题,这与我国的养生文化相契合,对保持人体健康,提升生活幸福指数有很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强化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2 文化认同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意蕴

在文化认同背景下,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对提升中医药特色认同、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全球健康共同体等,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价值及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1 为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认同提供了新活力

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拥有治病救人的功效,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自然的独特认知与尊重。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的需要,更是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健康养生价值。中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赖和喜爱。这种健康需求的转变也为中医药特色认同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发展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特色认同增添了新的活力,这既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变化的产物。未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医药文化特色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2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是独具民族特色的珍稀资源,其植根于广博的文化沃土之中,汇聚了历代先贤的睿智之光。中医药文化不仅汇聚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独特的物质文化与严谨的制度文化,更深刻揭示了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瑰宝的独特本质与迷人魅力。中医药自信,这一涵盖着发展道路、理论创建、经验创新及实践推广等多层维度的坚实而全面的基础信念,在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医药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更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了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升了全社会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强化了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谱写了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新篇章,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3 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航标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中医药特色认同的重要窗口。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展,它体现了中国在推进全球多元化和健康文明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智慧,为全球民众的身心健康贡献了中国式的思考与解决方案,是我国和其他各国一同提升生命幸福指数的重要渠道。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其中提到“中国通过提供药物、技术援助、援建抗疟中心、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全球积极推广应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全球疟疾防治、佑护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努力已经成功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健康事业中的担当与贡献,成效显著,为全球疟疾防控大业及人类健康福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的坚实守护者,凭借独特价值不仅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福祉,更以中国智慧的姿态,对全球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整体进步。近年来,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这不仅增强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为中医药特色认同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文化认同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策略

在文化认同背景下,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肯定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中,坚持守正创新和交流互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3.1 在充分肯定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药学是一种科学体系,它研究的是宇宙、自然界、社会与人类间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内在关联,蕴藏着我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而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作为中华文明基本载体的中医药学,在维护国人基本身心健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及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石与民族健康保障。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认为中医太过传统或过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相符合;一些人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医学不同,缺乏科学性和证据支持,不认同其有效性。权威人士对中医药的地位、特性和作用做出了新的科学界定,坚定了中医药人的信心和决心[8]。传统医学不仅是人类文化多样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促进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维护全球民众健康福祉不可或缺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们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精髓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誉,因此,发展中医药文化,首先要肯定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认同中医药文化的理念,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和积极展现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决心,在充分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中医药文化。

3.2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中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源于民众,最终也要发展成为服务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详细来讲,就是中医药文化及事业的发展,必须以保障民众的基本身体健康为核心,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与幸福要求。从实质上说,认同中医药文化就是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就是保障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人民健康不仅是保障国家及社会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基础,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前提与基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中医药发展时,着重指出:“应确保民众切实受惠于中医药的实质成果,其发展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至关重要。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独特优势,以促进其成果惠及全民,彰显传统特色优势。”因此,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更要让人民群众认同中医药文化服务的特色优势,将保障全体民众的基本健康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及最终的落脚点,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及理念,促进中医药文化及产业发展[9],重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为实现“全民健康”理想目标奠定基础,也为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群众认同感和信任度、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供新的方向。

3.3 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传承中华文化,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盲目的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0]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以及洗礼,传统中医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局限与不足,正确处理传承、发展和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关键所在。唯有传承精髓并持续创新,中医药的发展才会更上一层楼,从而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例如,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取出了青蒿素,带来了全球抗疟的特效药。直至今日广东青蒿抗疟团队已经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第四代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哌喹片。这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被商务部列为我国援非抗疟药品;我国的科研人员借助纯天然药材,从薏苡仁中提取了薏苡仁油,从丹参中获取了丹参酮,从喜树中分离出了喜树碱等中药成分,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受到了全球重视。这都是中医药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成果,也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优化中医经典方剂经实践验证,优势凸显。因此,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需要在认同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传承其精华,创造性地发展中医药文化,为世界医学注入中国智慧。

3.4 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抓手,也是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以进步,在学习互鉴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不断自我更新中保持生命力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结合国情,深入剖析其全球发展模式,以促进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化进程。在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正确看待中西医的关系,摆脱传统偏见,坚持用包容且开放的眼光及态度对待西医,借助西方现代医学精准的大数据、生物技术及人工智能等融合中西医发展,促进中医药与西药互补、协调发展。比如,在中西医结合新药研发方面,以麻杏石甘汤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半夏泻心汤对溃疡型结肠炎的疗效,以及麻子仁丸在缓解便秘方面的效果为例,这些传统方剂为现代药物创新设计开辟了新路径,为全球医疗领域贡献出独特的治疗方案与创新思路,是中医药文化和西方医学、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借助海外华侨华人的口碑相传、互联网媒介等,向更多的海外侨胞、国外民众传播,使中医药文化走进更多国家和地区。

4 结束语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在保留传统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健康事业的建设贡献出中国智慧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雯.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52-57.

[2] 蔡心,李隽.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8):1014-1017.

[3] 张小凡,张宗明.文化认同视角下中医惠侨工作探析:以江苏省中医惠侨工作为例[J].江苏中医药,2024,56(10):70-73.

[4] 张鹏利.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路[J].延边党校学报,2017,33(5):64-66.

[5] 徐永红.中医药文化传承战略思考[J].学术界,2022(5):172-180.

[6] 丁元辰,殷忠勇.“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价值和创新使命[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2):71-76.

[7] 新华网.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EB/OL].(2022-04-25)[2023-08-15].htps://www.court.gov.cn/xinshidai-xiangqing-356581.html.

[8] 张洪雷.习近平关于中医药发展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93-9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中医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1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新疆新闻出版,2015(6):14-20.

作者简介:闻雅(1999-),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文化认同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4:58:54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2:37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