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与区域文化融合的发展研究

2024-02-14 00:00:00夏震然徐娇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6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特色发展文化自信

摘要:地方高校文化代表着学校教育的理念、目标、功能定位及走向,是地方高校的灵魂。目前,地方高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重物质轻内涵、文化功能发挥不足、内涵发展同质化的现象,制约了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和引领文化发展的使命。为此该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发展困境,积极探索地方高校文化建设方向,探究地方高校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辨识,寻求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点,提升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合效果,实现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共生发展,构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机制,最终实现地方高校文化建设走区域文化特色差别化发展道路,依托区域独特的文化资源,构筑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互动、互为支撑的特色文化高地,促进地方高校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文化;区域文化;融合;特色发展;文化自信;共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2(c)-0167-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XIA Zhenran1, XU Jiaojiao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500, China; 2.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5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presents the idea, goal,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dire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is the soul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henomena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emphasizing material over connotation, insufficient play of cultural functions and homogenization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which restrict the self-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ission of lead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actively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 culture, actively explore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eek the integration point of colleg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colleg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symbiot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to build a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y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Finally,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tion, rely on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region, build a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highland where local college cul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are integrated, interactive an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Fus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fidence; Symbiotic development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文化自信自强”写入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文化强国和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主体,如何培育地方高校文化,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问题。

1" "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辨识

1.1" "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内涵

高校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载体,在高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的,有别于其他文化内涵,是由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它是一所高校的精神理念、传统作风、校园环境、规章制度、教育科研、学科设置、课外活动、人际关系及生产生活等的综合体现,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完整系统。它是高校魅力之所在,也是高校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地方高校在长久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性的文化特色,是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表征。

区域文化指由于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积淀形成的与地理空间紧密相关的地域文化特征,包括思想、观念、风俗在内的诸多文化元素。从教育文化学视角来看,区域文化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1]。它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1.2" "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目前,地方高校都具有明显的“立足和服务于地方”的办学特征,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有着很深的关联,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区域文化浸润着地方高校文化。区域文化是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背景和平台,在长时间的不断交流中,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形态, 地方高校正是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的特别滋养,方显特色鲜明[2]。诸多地方高校的师生因为长期工作、学习、生活于学校所在区域,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他们的处事行为、思考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带上区域的烙印。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文化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的智力资源,通过文化活动、学术研究等方式丰富地方区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其人文精神价值和发展层次,对所在区域的文化发展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为区域文化带来新活力,必然会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走向,甚至成为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风向标、引航灯[3]。

高校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高校和区域的互动、对话和交流,最终可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发展困境的辨识

2.1" "重物质、轻内涵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载体,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保障性和基础性作用[4]。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多地方高校在校园“硬件”上大力投入,校舍、宿舍、办公条件等得到大力改善,校园建筑和校园环境均彰显特色魅力,校园基建开展得轰轰烈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足,人文教育部分缺失,缺乏有效的长期性精神文化建设规划,未能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作用去铸造学生的灵魂。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高校都地处远离都市文化圈的大学城,这使得地方高校无法有效汲取区域文化的营养,虽然大学城美丽壮观,但如果不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将不断流失,学生在校园内学习专业知识,文化对其的熏陶和培育作用将会被减弱。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对当今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仍具有警示作用。

2.2" "文化功能发挥不足

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社会文化发展在主流与非主流、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大众与精英文化之间彼此碰撞,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相互重叠和冲突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地方高校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互联网+”时代,网络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冲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甚至是思维观念都深受影响,虚拟的网络世界给学生们带来了新型的学习方式,网络是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少大学生沉醉于网络世界,缺少了与现实生活的交流和合作,人文文化氛围有所淡化。另外,地方高校的文化影响力未能充分发挥,没有承担起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高校对于社会的开放度、辐射面和引领力不够,没有与区域文化形成良性互动并承担起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重任。

2.3" "内涵发展的同质化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趋同倾向,缺乏个性,同质化现象严重[5]。自高校扩招以来,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办学理念不清晰、办学目标不精准等问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建设质量的提升。一些地方高校忽视区域特点和自身的优势,盲目追求学科专业的“大和全”,跟风重点大学的办学方式,甚至生搬硬套一些重点大学的考核方式,导致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部分地方高校在合并、更名和雷同的考核指标体系下,强调升格、综合化的同时,没有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失去了办学特色[6]。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趋同化现象,相互之间在简单地模仿,缺乏有效的竞争,这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地方高校合理布局都有不利的影响。地方高校文化的同质化,最终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地方高校文化建设融入区域文化的价值旨归

3.1" "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

地方高校的发展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如何能够突破“身份危机”,是当前地方高校普遍面临的现实困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地方高校文化建设融入区域文化,已经得到地方高校普遍认可,地方高校必须认识到: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扎根地方是地方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打破现有资源局限、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亦是促进自身发展、彰显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要充分结合学校历史、办学现状、发展前景、所处方位等因素,进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综合考量[7]。同时,紧扣区域经济和文化需求,确立办学理念,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助力地方高校在创新发展中占领文化特色制高点,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持续的推动力。

3.2"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需求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地方高校必须立足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而地方高校要结合现实需求,拓展高校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境界,开创高校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文化建设,依托地方文化优势,融入区域文化,做好区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传承和创新中凝练特色,并转化为对先进文化的传播,提升高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质量和品位,从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文化建设工作,确立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文化建设目标,增强社会的普遍认同感和关注度,最终形成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3.3" "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需求

区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打破旧思维,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实施有效的跨界联动,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地方高校拥有天时地利,毫无疑问可以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再凭借其自身人才、资源的独特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8]。所以地方高校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交流,释放高校文化创新活力,积极参与引领区域特色文化建设,为区域特色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担负起区域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的重任,为区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广作出贡献。

4" "地方高校文化融合区域文化对策分析

当前,地方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现实问题,针对文化建设所遇困境,如何破局前行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探索,回到地方高校办学服务对象上,大部分地方高校办学服务对象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地方高校的文化基因中自带区域性,在办学开放、包容的同时,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地方高校文化具有共性的同时不失个性,促进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高校的建成。

4.1" "“明”办学理念,寻找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点

一流大学文化才能塑造一流大学,一流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灵魂[9],而一流的大学文化离不开对大学自身特色的挖掘和守护,任何一所地方学校发展起来,都有自身的“根”和“魂”,学校的历史沿革、精神传统、师资力量、区域特征形成了独特高校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的同时,结合得天独厚的丰富区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特色,是避免被同质化的有效方式。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结合区域文化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让校园环境与区域文化有机融合,让身在校园里的师生切身感受融合了区域文化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形成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将区域文化融入其中,创新性地设计布局,让师生在课堂中能感受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合的魅力;学校可以结合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设置一部分与之匹配的学科专业,凝练特色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让毕业生成为校地融合的代言人;第二课堂的各项校园活动容纳部分地方特色或区域文化的内容,增加学生对区域文化的了解[10],并使其产生文化认同,提升校园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增加毕业生留在学校所在区域的概率。

4.2" "“强”互动交流,提升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合效果

地方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合效果跟校地互动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往往地方高校与区域文化互动越好,融合效果越明显。在校地文化互动过程中,高校要积极主动争取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等方面开展实质性融合合作。地方高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引领地方文化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持续深远地影响地方;建立区域文化研究团队,成立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赋能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助推区域文化繁荣;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建立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区域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融合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育人格局。

4.3" "“寻”长效机制,实现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共生发展

地方高校文化和区域文化共生发展是二者融合的最终目的,这不仅需要提升文化互动的效果,丰富文化互动内容与形式,还要提升合作意识,搭建互动平台,构建长效的高校和地方文化互动机制。构建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保障机制,校地双方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专班对接机制,设立校地共建工作小组,组建校地共建联络专班,明确相关责任、权利与义务,并给予财政保障,确保各项校地文化互动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构建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校地双方要共同探索相对应的顶层设计和考核方案,对于有效推动校地文化互动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评比表彰。同时,要不断创新现有校地互动的内容和形式,探索校地文化“共建、共享、共融”的特色之路,依托校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为校地文化共生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5"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助于提升学校与区域的文化自信。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明确办学理念,加强互动交流,凝练学科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努力把自身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整个框架体系之中,依托区域独特的文化资源,努力构筑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互动、互为支撑的特色文化高地,最终确保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助推高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毓民.试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特色办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69-72.

[2] 胡解旺.突显特色:地方高校的首要发展战略[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34):80-84.

[3] 胡中月,蔡红生.彰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优势[J].中国高等教育,2021(23):38-40.

[4] 许衍琛.大学文化建构:钱穆的镜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85-88.

[5] 张小芳.基于区域文化资源的地方高校特色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17(3):26-30.

[6] 徐正林.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战略抉择之可能:对接主体功能区的视角[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109-112.

[7] 谢树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22-24.

[8] 白振荣,方合林,王媛丽.地方高校引领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7(14):51-55.

[9] 陈锦,冯国林,李召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3(Z1):54-57.

[10] 刘红旗.闽南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85-88.

基金项目:2024年度江苏省高校社科联发展专项课题“地方高校智库传播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GSB-041)。

作者简介:夏震然(1988-),男,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文化建设和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特色发展文化自信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38:50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2:07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 16: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