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2024-02-13 00:00:00邱模香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逐步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并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间通过团队合作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明了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宁化县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编号:NAKT234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094-03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随着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它逐渐成为了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其探索价值尤为突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响应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还为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恰好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等。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种参与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三)适应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

因小学生自身存在较大差异,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教师需注重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通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节奏上发挥学习有效化,并激发自身的潜能。

(四)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正面互动,有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挑战。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还有助于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团结。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索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还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在新课标背景下,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一个有效的学习小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小组的目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将小组目标设定为“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分数解决问题”。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意味着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力求每个小组内成员能力互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兴趣和社交倾向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既有数学学科较强的学生,也有需要帮助提升的学生,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互帮互学。教师可设计一系列基于实物操作的学习活动,如使用水果或饼干进行分割,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含义。然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需监督小组讨论的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解答,促进思维的碰撞。最后,教师还应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小组纠正错误的理解,深化学习成果。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如何用分数表示某物体的一部分”。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苹果、月饼、披萨等),并讨论如何将其等分,每组成员选择不同的分法进行实践,然后用分数表示分割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亲手操作实物,还能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如何用分数描述实际问题,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明确小组任务和小组角色

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小组角色和任务有助于确保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小组角色,确保班级内的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发挥各自的长处。每个小组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明确任务目标,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还需引导小组内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兴趣和能力分配具体的任务,这一过程可以各小组内部讨论完成,教师的角色则是为其提供建议和辅助决策。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主动和投入,还能促进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可适时地提供结构化的学习材料,如步骤指导、问题清单、探究提示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聚焦关键问题,还能进一步指导学生们如何步步深入,从而有效推进小组的学习进程。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属性及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可以在互动和合作的过程中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分配特定的角色,如“探索者”负责引导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属性,“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和结论,“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发现,以及“图形设计师”负责在纸上绘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尝试计算其面积。教师可明确指出,每个小组的任务是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包括识别图形的基本属性,如底和高,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属性来计算面积。为了辅助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包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提示卡片,以及探索这些图形属性的引导问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不时巡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相互讨论和合作。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

在开始活动之前,教师通过讨论和演示引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及其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知识。接着,学生可按照分配的小组角色开始他们的探索任务。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利用结构化的材料和互动讨论,深入探讨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如,“图形设计师”在小组的指导下,绘制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标注了相关的尺寸,如底和高,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还加深了对这些图形属性的理解。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最后向全班展示了他们的发现和解题过程,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反馈和补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一来不仅明确了小组的角色和任务,促进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提问式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与协作技能。提问式教学还能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探讨和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设计问题:“学校要创建一个新的花园,你的小组被选中来设计这个花园的布局,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区域。花园的总面积和每个区域的面积比例已经确定,你们如何设计才能让花园既美观又实用?”这个问题不仅涉及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还包含了比例和美学的考虑,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性思维去解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首先需理解问题的要求,然后分工合作,一部分学生负责计算各个区域的具体尺寸,另一部分学生考虑植物的种类和布局的美观性。小组成员需要不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结果,通过集体智慧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此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关键策略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通过设计精妙的引导性活动,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为例,教师可用两个标有不同比例分数的杯子作为教学工具,如一个杯子标签写着“1:2”,另一个写着“1:3”,给学生示范糖和水的比例,给学生直观展现两杯液体中糖的含量差异。随后,教师可提出问题:“请观察两杯液体标签上的分数,你们觉得哪杯糖水更甜呢?为什么?”这一活动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过的比例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力。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教师应鼓励学生探讨分数大小的关系,并深化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并协同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地,教师可给学生展示15%和16%这两个百分数,解释它们同样代表糖含量的比例,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对比例概念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积极探求数学规律。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强化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在新课标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五)创新评价机制

互评与反馈机制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工作中学习,通过给予和接受反馈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这要求教师创建一个积极、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为例,每个小组在完成自己的项目后,进行班级内的展示和分享。不仅仅是为展示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述他们的调查过程、数据收集方法以及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的小组为其提供积极的反馈,如对数据分析的深度、数据展示的清晰度等方面,有值得学习的部分,也有不足需要改进的部分。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给予正向的反馈,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另外,这一过程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了一个具有支持性和合作性的高效学习环境。通过创新评价机制,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丰富和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系,还引入了创新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学习,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证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育和教学推动方面的高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林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1(3):50-51.

[2]惠康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2021(44):137.

[3]贾衍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5):91-92.

[4]杜海清.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173-174.

[5]黎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初探[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115-117.

作者简介:

邱模香(1977年6月—),女,福建三明宁化人,汉族,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知识构建问题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0期)2017-02-17 15:27:02
“合”乐而“不为”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4:16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情景创设对策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59期)2016-08-23 18: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