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思维能力,培养品格,获得乐趣与满足。然而,为了确保读书的效果,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至关重要,优秀的书籍不仅能够开阔眼界,更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重点讨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001-03
一、引言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塑造品格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的重要性变得更为显著。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着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开启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学生的知识积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主题和知识领域。例如,童话故事能够开启想象力、科普读物能够增加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文学经典则能让学生感受历史和人文的魅力[1]。多样性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也使其更加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出宽广的国际视野。其次,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期。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自主选择和体验的方式,有助于激发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持续地愿意主动去阅读,并从中获得愉悦与满足感。再次,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和语言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通过读懂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也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最后,优秀的作品往往蕴含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品格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角色的行为与情感,从中学会区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作品往往塑造着勇敢、坚强、仁爱等积极品格,通过深度阅读,受到这些优秀品质的感染和启示,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进行朗读示范
在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朗读示范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尤其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材料中可能包含大量生字、生词,所以教师的朗读示范十分必要。定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优美的诗歌或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以生动的语调和情感来演绎[2]。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情节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对阅读的热爱。同时,朗读示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参与阅读活动。比如,教师在语文课上为学生朗读《小王子》中的经典段落。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声音变化,教师生动地演绎了小王子与狐狸的对话,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随后,引导学生一起品味文字的美妙之处,鼓励学生分享听朗读时的感受和联想。学生被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继续阅读这本书,进一步探索小王子的故事和哲理。
2.组织阅读分享
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或阅读体验,促进学生之间有效交流。通过分享,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特点,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和理解。这种互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同时,阅读分享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了解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途径,有助于个性化的指导和推荐阅读。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进行分享。比如,一名学生带来了一本有关动物世界的科普读物《动物大百科》,他兴致勃勃地向同学们介绍书中有趣的内容。随后,另一名学生分享了一则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用温情的语言讲述了书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其他同学也纷纷跟着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课堂气氛活跃而温馨,同学们相互鼓励,心生阅读兴趣。
3.提供阅读空间
在学校教室或图书馆等地方,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是创造良好阅读氛围的有效手段。阅读角需要用温馨的装饰、舒适的座椅和吸引人的书籍来吸引学生,放置丰富多样的书籍,涵盖各种类型和题材,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该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加学生主动走进阅读世界的欲望。
4.举办阅读活动
组织各类阅读活动也是创造良好阅读氛围的重要途径,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阅读心得和体会的机会。同时,组织阅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挑战,提高阅读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开展作品创作展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启示创作故事、诗歌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团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学校可举办一个“阅读达人”比赛活动。学生在家中自主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准备一份简短的阅读心得和感想,在比赛当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阅读和分享,比赛的内容包括朗读、表达感受和解读书中的重要情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无论获胜者还是参与者,都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比赛活动激励了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形成了共同热爱阅读的氛围。
(二)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1.展示多样的文学作品
在学校图书馆或教室中,建立一个精心设计的文学作品展示区。展示区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布置,如“童话世界探险”“经典名著之旅”“诗歌缤纷乐园”等,每个主题下陈列着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书籍不仅要涵盖不同风格、题材和时代的作品,还需包括经典和现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示区内放置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从童话故事到传统民间故事,再到经典名著和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感兴趣的读本。每本书旁边贴上简短的书评和适合年龄段的标识,方便学生快速了解书籍内容和推荐适龄范围。文学作品展示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选书方式,还能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
2.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
教师定期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每周或每月,向学生介绍一个精彩的故事、一首优美的诗歌或一个有趣的小说,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道理[3]。此外,教师还可以用丰富的表情和语调,展示出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在推荐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文学作品。例如,对于低学段学生,推荐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和《灰姑娘》,使其在奇妙的故事中感受美丽和善良的力量;对于高学段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鲁滨逊漂流记》,促使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多彩。通过多样化的推荐,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类型、风格和主题的作品,拓宽阅读广度。
3.促进学生阅读推荐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推荐作为一项重要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发现更多好书,在交流与分享中提升阅读效果。
首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优秀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或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学生推荐角”,让学生有机会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阅读过并喜欢的作品。学生可以简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以此不仅能让其他同学了解到新的书目和作品,还能在同学之间形成积极的阅读推广氛围。其次,鼓励学生在校园读书角内展示自己推荐的文学作品。学生可在展示区放置自己推荐的书籍,并留下一些推荐语或心得体会,吸引其他同学前来阅读。展示区的高效利用使之成为学校内交流和共享阅读的重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对文学作品的共同喜爱和理解。再次,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设立学生推荐作品的评选和投票活动,要求学生对推荐的书目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获得高票的作品可以被收录进学校的阅读推荐书单,并在学校图书馆和教室中优先推广。该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阅读推荐的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后,在每学期或每学年末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会。学生向全班或全校展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阅读的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双向的交流会促进学生之间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鼓励每日阅读
鼓励学生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石。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可以设立每日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专注于阅读,该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自觉性和规律性。而且,每日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坚持每天阅读,学生将逐渐形成对阅读的主动态度,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比如,从周一到周五,安排15分钟的“晨读时间”。早上学生进入教室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安静的氛围中专心阅读。教师也要在每周定期组织“朗读晨会”,使学生有机会在晨读时间里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或有趣的书籍内容,激发学生之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互动。
2.设立阅读目标
为学生设立具体的阅读目标是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阅读计划,设立每周、每月或每学期的阅读目标,监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目标的设立要具体可行,并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能力。通过完成目标,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持续阅读的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设立更高的阅读目标,使其在挑战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品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学期的阅读目标,例如每个学生选择三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学期内完成阅读。为了达成目标,学生可以在课间、午休或课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教师监督学生的阅读进展,督促完成阅读计划。
3.设立奖励机制
建立奖励鼓励机制是激励学生积极阅读的有效方式,学校设立阅读奖励计划,根据学生完成的阅读目标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认可。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品、阅读徽章或积分等,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和价值。此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奖励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认可和激励。比如,学校设立“阅读之星”计划,每月评选出一些积极阅读的学生。获得“阅读之星”称号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枚特别的阅读徽章,还有机会在学校阅读推广活动中担任小讲解员或阅读主持人,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同时,开展“阅读挑战”活动,鼓励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目标,达到一定挑战水平的学生将获得特别奖励和荣誉。
4.树立阅读榜样
教师和家长充当阅读的榜样,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也让学生了解到阅读在教师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喜欢阅读的校友或爱好者来校进行阅读分享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榜样,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一位作家来校为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分享阅读心得。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阅读榜样,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我最喜爱的书籍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和参考。
四、结语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扩展学生文学视野,了解不同文化,丰富精神世界。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使其在阅读中思考、探索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鹤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标准化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3(14):218-220.
[2]张美丽.另辟蹊径,快乐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学苑教育,2023(19):42-43+46.
[3]黄春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文科爱好者,2023(3):146-148.
[4]李玉翠.浅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