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超(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扬州 225106)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病因涉及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损伤、腰骶先天异常以及遗传等,在腹压增加、突然负重以及受寒受潮因素影响下诱发。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骶管注射等保守治疗方法较为常用,能够缓解炎症反应[1]。近年来,改良骶管注射在临床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范围,存在易吸收等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小针刀也较为常用,存在操作简单、切口小、经济性等特点。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以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患者75例为例,对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市广陵区李典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抽签法的应用下,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参考组(38例)和研究组(37例)。参考组年龄34-72岁,均值(53.25±4.74)岁,男23例,女15例,病程2-28个月,均值(15.35±2.08)个月;研究组年龄33-73岁,均值(53.31±4.68)岁,男22例,女15例,病程3-29个月,均值(15.41±2.11)个月。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患者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③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④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由于肿瘤、骨质疏松等因素造成的腰腿痛;②患者遵医行为较差;③患者疼痛耐受力较低;④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⑤患者存在晕针史。
1.2 方法 参考组:应用改良骶管注射治疗,引导患者持左侧卧位,促使双腿保持屈曲状态,实施常规铺巾消毒处理,于骶管裂孔位置完善标记工作,应用25ml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g)、0.1mg维生素B12注射液(1ml:0.5mg)、0.1g维生素B1注射液(2ml:0.1g)、0.1g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0.1g)、5mg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5.26mg),将上述药物混合配置成30-45ml混合液,并确保其温度为40℃。选取7号穿刺针,确保针头角度为45°,在标记处刺入,将深度控制在3.5cm,当阻力感消失并且回抽无血时,按照每分钟7ml速度进行混合液注入,每日1次,连续治疗21d。
研究组:采取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按照参考组方案实施改良骶管注射治疗。小针刀主要操作方法为将患者棘突间、小腿阳性反应点等位置明确下来,并实施相应标记工作,为患者提供常规消毒,通过针刀垂直刺入皮肤,应确保针刀口线与肌纤维走向一致,实施疏通以及剥离,当存在松动感之后出刀,治疗频次为每周1次,治疗周期为21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直腿抬高实验结果等加以判断,患者疼痛消失,恢复正常活动,直腿抬高实验超过70°,则为治愈;疼痛症状有所改善,活动功能有所恢复,直腿抬高实验在30°-70°范围内,符合有效的判断标准;疼痛未改善甚至加重,活动功能未恢复,直腿抬高实验结果未变化或是小于30°,记作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临床指标:①疼痛水平。通过视觉模拟量表加以评估,分值在0-10分之间,评分越高则说明疼痛水平越严重。②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加以判断,总分为0-5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腰椎功能越差。
(3)炎性因子:取治疗前后患者空腹静脉血,实施15min离心处理,取上清液,通过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4)疼痛介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羟色胺以及前列腺素E2加以检测。
(5)不良反应: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皮下血肿以及下肢放射痛情况进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例数+皮下血肿例数+下肢放射痛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n(%)],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以及检验方法分别为、t;P<0.05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表1可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参考组为78.95%,参考组较低,P<0.05。
表1 组间治疗效果观察[n(%)]
2.2 临床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参考组临床指标相比于研究组较差,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
表2 组间临床指标观察 (,分)
表2 组间临床指标观察 (,分)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考组,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3。
表3 组间炎性因子观察()
表3 组间炎性因子观察()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疼痛介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介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介质相比于参考组较为良好,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疼痛介质均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4。
表4 组间疼痛介质观察()
表4 组间疼痛介质观察()
注:和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不良反应比较 如表5所示,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表5 组间不良反应观察[n(%)]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基于外力因素影响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在破裂位置突出,相邻脊神经根在压迫或刺激作用下会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出现。根据病理变化、影像学检查表现等,能够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成膨隆型、突出型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展开,手术治疗能够对突出腰椎间盘实施摘除处理,将椎管、神经根管扩大,有助于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改善,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存在并发症多等弊端,导致远期效果并不理想[2]。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牵引、推拿、支持治疗等,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改良骶管注射被广泛运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之中,通过注射硬膜外腔药物,有助于药品对病灶产生直接作用,为临床疗效提供有力保障。小针刀具备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存在创伤小等优势,能够对肌肉实施松解剥离处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够对组织缺氧情况加以改善,从而全面降低疼痛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参考组为78.95%,研究组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究其原因,改良骶管注射可以钝性分离硬膜外腔组织、突出椎间盘等,有助于突出髓核回纳,然而单一应用改良骶管注射的治疗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小针刀能够将神经根压迫有效解除,对痉缩肌肉加以松解,为力学平衡恢复奠定坚实基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3]。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神经节压迫的解除,还可以实现粘连松解,从而全面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相比于参考组较为良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参考组,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较为良好,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组间治疗后疼痛介质比较,研究组较为良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在降低疼痛介质、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腰椎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显著。
白细胞介素-1β能够对免疫功能加以调节,主要由单核、巨噬等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淋巴因子,能够对大量细胞分化以及生长发挥出调节价值,还能够参与免疫应答调节;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可以对全身炎症反应及其程度加以反映[4]。由于患者髓核组织会对神经根加以压迫,导致软组织受损,对炎症机制加以激活,使炎性因子水平上升,加重炎症反应,对疾病进展控制造成不利影响。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之一,对诸多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前列腺素E2由前列腺分泌,对血管收缩起到促进作用。在神经根受压的影响下,能够对局部神经末梢加以刺激,促使前列腺素E2、5-羟色胺分泌,对疼痛加以调节,使得疼痛水平上升[5-6]。
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治疗效果,主要是由于改良骶管注射通过多种药物混合,能够对病灶代谢产物加以清除,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对椎管内环境的优化发挥出积极影响[7]。在混合药液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可以优化神经细胞代谢,还能够对神经末梢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有助于神经纤维再生;利多卡因可以对神经细胞膜内Na+以及K+移动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对免疫反应进行影响,同时对毒性物质释放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还能够对自由基加以清除,对结缔组织增生加以抑制,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8-9]。小针刀能够有效松解小关节囊与骨纤维管等,促进椎间孔的扩大,有助于痉挛以及粘连症状的改善[10]。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治疗能够剥离、疏通粘连软组织,对血液循环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腰椎功能的恢复也有着积极影响[11-12]。本研究证实,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参考组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应用方案的治疗安全性较好,主要是由于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剧烈的应激反应,进而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13]。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小针刀联合改良骶管注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改善疼痛症状,还能够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存在突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