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荣,祝睿颖(.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450;.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肠外营养支持是新生儿在不耐受喂养情况下,通过部分或者全部经静脉供给液体、热量等方式,满足新生儿身体正常发育、代谢需求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1]。肠外营养液的合理配制,以确保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目标,目前临床中肠外营养的应用在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方面还有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完善治疗方案的措施,对于提高患儿治疗效率具有积极意义[2]。有肠外营养指征的新生儿(主要是早产、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给予较高剂量氨基酸注射液干预,对于帮助患儿改善生命体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以200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分析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其氨基酸初始剂量为低剂量,按0.5g/(kg·d),出生24小时后开始应用]、实验组[100例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其氨基酸初始剂量为高剂量,按1.5-2.0g/(kg·d),出生24小时之内开始应用]。对照组新生儿情况为:日龄0-14天,平均(9.24±1.80)天,胎龄28-42周,平均(35.20±1.64)周,极低体重儿48例、早产儿52例,男患儿54例、女患儿46例。实验组新生儿情况为:日龄0-14天,平均(9.27±1.81)天,胎龄26-42周,平均(35.32±1.04)周,极低体重儿50例、早产儿50例,男患儿53例、女患儿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儿经过检查,符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指征。②患儿日龄标准,<28d。③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伴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③家长依从性差等。
1.2 方法 对照组:1 0 0 例符合条件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具体用药包括: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规格20mL:1.348g/瓶),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后开始应用,初始剂量0.5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3-3.5g/(kg·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14-24);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0%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实验组: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氨基酸初始剂量为高剂量,按1.5-2.0g/(kg·d),出生24小时之内开始应用。①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氨基酸之外的其他成分的具体应用方案同对照组。②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用法为(规格20mL:1.348g/瓶),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内开始应用,初始剂量1.5-2.0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3.5-4.0g/(kg·d)。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患儿体重、头围、身长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营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体格生长情况。
1.3.1 患儿营养情况 对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情况进行观察。
1.3.2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统计两组患儿出现胆汁淤积、血糖紊乱、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患儿数/病例数×100%)。
1.3.3 体格生长情况 对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等以()表示、组间对比用t进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营养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营养情况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体重、身长、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格生长情况比较()
?
近年来,随着围产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中出现概率提高,该类新生儿是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宫外神经发育迟缓会直接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及时采取干预尤为重要[3-7]。
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患者,均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的小儿氨基酸注射液的实验组治疗后患儿营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体格生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干预优势明显。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易出现营养状态不理想,存在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过低情况,影响新生儿成长发育。本次研究中予以不同营养方案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营养状况。治疗后,实验组体重、身长及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合理应用氨基酸注射液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于24小时之内应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并把初始剂量加大为1.5-2.0g/(kg·d)进行早产儿营养治疗十分必要,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稍大剂量小儿氨基酸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提高血清总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容易操作、难度小,可以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