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强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展示了国家为学生减负的坚定决心和保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与目的。在“双减”政策的实际影响下,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与课外培训强度明显减弱,自由可支配时间增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需对应“双减”政策与小学生实际教育现状进行观念的转变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双减”政策的大规模实施,对小学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双减”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学生减轻负担,学生减负是一个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班主任作为学校、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减负的过程中,就需要班主任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自觉承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学校、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各项工作,将以往管理的重心由成绩为主不断向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健康等综合方面转变,并达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状态。并且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素养,明确减负工作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课业压力与实际心理活动,探寻出一条真正适合小学生的减负学习之路。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对国家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也是进一步发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德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反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教育生涯中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更需要转变思想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将德育工作不断地细节化、日常化,渗透于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着重关注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与培养小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身心品质。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严格践行“减负提质”的发展理念,“减”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课外培训负担以及学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负担;“提”的是教师教学与管理的综合效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1]。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必须学会突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将课堂教学向外拓展,为学生营造自在、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面对每一位有着自身闪光点的学生,一方面班主任要认真挖掘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善于引导学生保持并发扬自身的优势,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多种活动。另一方面,要教导学生端正学习与兴趣爱好两方面的平衡工作,在保证学习成绩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学习,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根本目的。
目前,许多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依旧较传统,常采用威严式教育进行学生管理,管理理念往往从班主任自身出发,凭借自身管理经验进行严格管理,而不是倾听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进行管理。该方式虽能以强制性的特点使学生接收管理,但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逆反甚至厌恶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友好相处。
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学生的成绩管理与日常行为表现,往往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双减”政策更加关注和重视的是学生的综合方面发展,尤其是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再以传统思维简单地约束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目前来看,显然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未认识到这一点。
长久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贯是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目标,家长未完成的事业往往被寄托到孩子身上继续完成。此举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还会在无形中抹杀学生自身的特长与发展优势。“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作业与课外辅导的压力,却进一步加剧学生家长想要争先争优的焦虑情绪。当班主任就“双减”政策开展一系列减负活动时,家长或带负面情绪,沟通时存在一定难度。
班级教育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尤其在减负的大环境下,班主任更应顺应减负教育发展背景,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创新班级教育管理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习减负、心理减负,实现快乐课堂、快乐学习。在保持好课业学习的同时,增加班级的心理教育、德育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的直接依据。班主任应根据“双减”工作的开展,与任课教师积极讨论,制定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正式施行前,可以就试用稿征求班级学生的意见,以便后期开展管理工作。当正式施行时,班主任要采取“赏罚分明”的工作态度与管理体系,严格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并且针对具体工作对规章制度实时改进。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管理者与责任人。面对学生,小学班主任应该秉持充分的耐心与爱心,尊重与支持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特长活动等内容,善于挖掘学生的独特闪光点,高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际指导,真正做到个性化、差异化管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并且该阶段的人生价值观易受影响与变化。小学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就在校表现、课堂管理、日常相处、潜在特长等方面对家長进行反馈,家长也应将学生在家表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双方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教育合力,达成教育方式的共识,以便更好地形成家校互联,共同推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也应将“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与方式详细地传达给学生家长,缓解学生家长的焦虑情绪,为学生提供开朗、活泼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叶芳芳.“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19):35-37.
[2]杨聆羽.“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思路思考[J].华夏教师,2022(29):37-39.
(作者单位:诸城市东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