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联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高中教育进入了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和新评价同步实施、协同推进的黄金期。毫不夸张地说,此轮变革是高中教育的格局性变化。
2021年8月,山西现代双语学校正式提出了建设学思课堂的教学规划,吹响了现代双语学校课堂变革的号角,学思课堂建设由此展开。
1.学情调查。根据我们对高一、高二学生课堂教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87%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全是教师讲述的课堂,这种课堂很容易走神;70%的学生希望尽量缩短讲课时间,多让他们思考,并且对一些难点希望给一点时间让他们“消化”。
2.对策规划。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2022年暑假,高中部完善了教研工作中的长期目标,重点厘定了教师教学新理念、编制了学思课堂实施的原则、路径。
我们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智慧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打造学校教学品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完善学思课堂的教学实施整套工具(评价工具、设计模型、教学模式、教学手册、学习工具等),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课堂教学文化;编制学思课堂教学思想、要素与原则、实施路径等论文集,编制学科三年一体化方案,形成基于校本实践的教学教研理论;汇编学思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电子包,打造精品课例群。
3.教研模式。高中部制定了《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高中教研工作条例》,意在精细化落实教研各项工作,构建独具特色的“日———周———月”相互衔接的教研模式。具体来说,日教研是基础,周教研为核心,月教研则是补充。教研主题范围是“三研”“两设计”。“三研”是研究课标、研读教材、研做真题,“两设计”是设计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教研主题的确定避免了随意性,保证了教研的有效性和校本化。
4.学科建设。统筹高中各学科发展和建设,为各学科选聘了学科大组长,充实了教研力量,九大学科编制《学科三年一体化教学规划方案》,为高中学科整体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1.开展四类公开课,以主题促落实。每学年,我們都进行四类公开课,包括学科组长研究课、轮教课、新教师汇报课和大赛课。学科组长研究课是探路示范,轮教课是扩展铺开,新教师汇报课是快速融入,大赛课是实力比拼。年度的四类公开课均以主题化方式展开,主题化的推进方式融入了我们对学思课堂建设实践的思考。
2022—2023学年四类公开课以“问题化情境式”为主题。我们认为,内容“问题化”是最具操作性的教学方式;“问题化”让打破“满堂灌”成为可能,“问题化”也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学”必然指向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则带动思维训练。高考命题改革遵循“无情境不命题”的原则,情境已经成为新高考试题名副其实的载体,“情境式”就是要把新高考改革的精神融入学思课堂。
本学年,四类公开课的主题是“深度思维,高度参与”。“深度思维,高度参与”主题是对“问题化情境式”主题的深化。如果说“问题化情境式”教学是学思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实现了学生初步“动起来”的效果,那么,“深度思维,高度参与”就是要提升问题设计的质量,具体着眼于思维冲突、思维进阶、问题主次、问题内在逻辑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升。
2.做好课堂记录,追踪建设过程。在进行学思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感悟理解、总结反思。在进行主题化公开课过程中,我们编制了《学思课堂记录表》,统计了课堂的时间结构,作为衡量“学”的指标之一。对比近两年的数据,我们看到老师们“讲”的时间在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的时间在延长。
3.初见成效,形成阶段性成果。通过四类公开课实践及相关考核,老师们在情境运用、问题设计、思维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增进了对学思课堂内涵的理解,涌现了一批精品课。
例如,政治学科的赛课精品课《薪火相传有继承———万贯家私如何继承》,就是实践“问题化情境式”教学的典范。本课以热播电视剧《人世间》的故事为情境,依托情境设置问题,巧设角色置换(学生充当法官断案)解决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学”和“思”,很好地实现了从应试到素养、从预设到生成、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生物学科的汇报课精品课《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课,用精准的问题设置引导小组有效合作,学生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活动有效,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语文学科的轮教课精品课《石钟山记》,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针对重难点设计问题,主问题把握准确,辅问题支撑恰到好处。在思维的关键处老师们适时板演,行文运笔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主辅分明,很好地辅助了教学。此外,高中创办了《双语教研(高中版)》,汇编了《高中学思课堂建设优秀论文集》,为学思课堂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思课堂的终极旨趣是促进学生的“学”,“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高阶思维的锤炼。据此,我们形成了两点反思。
1.“学”的时间得到了保证,但学习活动形式仍较为传统。根据2022年11月《组长研究课课堂记录表》测算,学生“学”的平均时长是13.19分钟,2023年10月的展示课这一数据是22.64分钟。一年的推进,“学”的时间净增加9.45分钟,超过了课堂时长的半数,这是学习时间的飞跃。但是,学习活动的形式仍以传统的“回答”为主,“讨论”“阅读”“表演”等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明显不足。开展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多样化方式的学习,将成为今后学思课堂建设的重点之一。
2.问题化已是学科教研和课堂实践的重点,但是问题的思维含量有待提升。观察四类公开课,我们会发现,课堂中设计的大部分问题可以用课本或有明确来源的证据作解答,而在建设批判思维、拓展性思维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今后学思课堂建设的另一个着力点就是创设更多“拓展性思维”的学习任务(活动或问题),以促进学生认知丰富性的提升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正所谓以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智慧学”来促进学思课堂深层次建设。
2022年6月,山西省教育厅组织了我省新高考改革培训会,臧铁军教授作了题为“新高考命题对教学的要求”的报告,臧教授指出高考改革和课堂改革已形成合力同向而行。这一判断表明,适应高考之变关键在课堂。在这一意义上,学思课堂的实践可谓先行一步抓住了变革的要点。三年的学思课堂实践小有成就,但变革永无止境,我们仍然会不断探索符合新高考的新教学,为提升区域高中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中校长)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