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
【摘要】本文探究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基于特征重组的汉语习得研究以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英语母语者和韩语母语者;聚焦于不同汉语句法成分,复数标记“们”和句式“是……的”相关研究最多;研究问题是学习者的特征重组情况与影响特征重组的因素;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主,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为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未来汉语习得研究带来启示。
【关键词】特征重组假说;汉语习得;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5-0117-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38
一、特征重组假说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发展
近年来,生成语法下最简方案的特征理论成为了语言学界的热门理论,不少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开展新一轮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2008年,Lardiere将特征话题引入二语习得领域,提出了特征重組假说。特征重组假说关注一语特征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变化组装,认为学习者对一语语法功能与词汇形态的映射构成了二语的初态,之后受到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普遍语法的影响,对一语特征进行删除、添加等重新组合,最终形成二语的语言特征,完成二语习得。假说提出二语习得中特征重组的步骤主要有两步,第一步是映射,学习者根据接触的二语新词项找到与之对应的一语词项,并将一语词项的所有特征映射至二语词项,映射可以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第二步是重组,学习者发现二语词项的特征与一语词项特征有所不同,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进行特征重组,包括特征的保留、删除、添加与拆分,最终习得二语词项的特征。假说认同学习者一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持全部迁移全部可及假说,认为学习者能够通过母语迁移,进行特征的映射与重组,从而完全掌握二语特征,成功习得二语。
特征重组假说提出后,围绕该假说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假说的解释力与预测力,还丰富了假说内容,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假说意义重大,为二语习得开创了新视野与新角度;也有学者(Slabakova,2009;戴曼纯,2011)不认同特征重组假说,认为假说过度强调一语迁移的作用,反而淡化了普遍语法和参数设置的影响。还有学者为假说添加了理论内容。如Diaubalick&Guijarro-Fuentes把特征重组的两个步骤重新细化,提出特征重组的三个步骤,一是将一语词项特征映射至二语词项,二是对原有特征进行特征重组,三是再将新组装的特征映射至二语词项。Yuan(2014)聚焦于一语中具有在二语中却未被使用的语言特征,以特征重组假说为基础理论提出了特征休眠假说,假说认为这些特征并非消失,只是处于休眠状态,需要大量正面的语言输入将其“唤醒”。毛眺源、戴曼纯(2015,2016)探讨影响特征重组的因素有哪些,研究显示特征的识别难度与重组的复杂度对特征重组产生较大影响,从而提出了特征识别——重组复杂度假说。综上所述,特征重组假说提出后,在二语习得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中外学者对其理论内容进行探讨与修正,更多学者为验证该假说的解释力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目前的实证研究表明,特征重组假说对于二语习得总体趋势有很强的预测性。
二、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特征重组假说提出后,英语、西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的二语习得研究均有引用。近年来,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也逐渐增多,目前还未有人总结述评。笔者以“特征重组”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筛除与汉语二语习得无关的研究,获得中文文献11篇;又以“Feature reassembly”和“Chinese”在web of science进行检索,筛除与汉语二语习得无关的研究,获得外文文献5篇。本研究以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对象是国内外以特征重组假说为理论基础的汉语二语习得相关研究共16篇,其中包括中国知网上的中文文献11篇,以及web of science上的外文文献5篇。研究目的是目前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现状如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探究对未来的汉语习得研究的启示。研究问题是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知网上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章节的“研究对象”指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针对的学习者。目前研究关注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包括英语母语者、韩语学习者、日语学习者、西语母语者、俄语母语者、泰语母语者和马来西亚语母语者。其中以英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最多,共有5篇,Mai(2016)、闫姗姗等(2019)、Guo(2020)、侯建东(2022)、王佳等(2022)等学者都在特征重组的视角下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二语习得进行研究;其次是以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有4篇, KIM MINKYUNG(2017)、 Su(2019)、张思(2022)、张红叶(2022)等针对韩语母语者汉语习得的特征重组过程开展研究。除英语母语者和韩语母语者,有学者也关注了日语、西语等母语者的汉语二语习得,但这些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少。如赵而乐(2021)的研究对象为日语母语者,范梦迪(2021)的研究对象为马来西亚语母语者,张鑫淼(2022)的研究对象是西语母语者。还有学者为探究母语背景对学习者特征重组的影响,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特征重组的过程与结果。如孔德然等(2021)以英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两类学习者在汉语习得中的特征重组过程并进行对比,从而探究母语背景对特征重组与二语习得的影响。特征重组视角下的汉语习得研究,需要分别提取一语词项与二语词项的特征,对两者特征进行对比总结,从而得出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任务。英、韩两种语言不仅自身的语言学研究较为成熟,而且与汉语之间的语言比较研究也较丰富,为基于特征重组的汉语习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基于假说的中国学习者英语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有利于与汉语习得研究相互促进。再加上以英语、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数量较多,所以以英、韩母语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多。
(二)研究内容
本章节的“研究内容”指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针对的句法成分。目前相关研究涉及的句法成分有未完成体标记、复数标记、否定标记、中动结构、表复续义“再”、连词“和”、表处所“在NP上”、“是……的”句式、“到底……wh”句式和比较句。其中对复数标记“们”的二语习得研究最多,共有5篇,其次是句式“是……的”和否定标记“不”“没”的研究,各有2篇。复数标记“们”是特征重组视角下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关注内容, Su(2019)、孔德然等(2021)、Prawatmuang&Yuan(2020)等学者都以汉语复数标记“们”的习得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比汉语复数标记特征和韩语、英语、日语、泰语复数标记特征,总结学习者需要进行的特征映射与特征重组任务,设计问卷探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与习得结果。Mai(2016)、韩燕(2020)等学者则围绕“是……的”句式以特征重组假说为理论基础开展了研究。Wang&Chan (2021)、王佳等(2022)共同关注了汉语否定标记“不”和“没”的二语习得,讨论了英语母语者和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否定标记的特征重组情况,两项研究都认同不同语境下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会产生差异。还有学者关注了汉语的未完成标记“在”“着”、态度疑问句、中动结构等其他句法结构,但研究数量较少。相较于语言中的其他句法成分,复数标记、否定标记和“是……的”句式是相对简单且基础的句法结构,且存在于世界上的大部分语言中,学习者能够轻易将二语中的复数标记、否定标记和“是……的”句式与一语中的复数标记、否定标记与“是……的”句式对应起来,容易将一语特征映射至二语上。复数标记、否定标记和“是……的”句式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法结构,语言输入较为充足,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特征识别与特征重组。再加上国外特征重组假说研究针对其他语言的复数标记、否定标记和“是……的”句式也有研究的先例,便于借鉴,所以汉语二语研究以复数标记习得、否定标记习得和“是……的”句式习得为研究内容的文献居多。
(三)研究问题
目前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在探讨学习者的特征重组情况,包括能否将一语词项特征成功映射至二语词项、能否成功完成特征重组习得二语词项特征、哪些特征的映射重组较为容易、哪些特征的映射重组较为困难、不同特征在哪个语言学习阶段完成重组、不同特征习得的顺序以及学习者的习得是否会随其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国内外所有汉语习得相关研究都在关注以上问题。许多学者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特征重组情况,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学习者特征重组的因素,深入探讨了母语背景、语境、二语输入、特征数量等多种因素对特征重组的影响。如孔德然等(2021)同时研究英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复数标记“们”的特征重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的母语背景对学习者的特征重组存在重大影响;王佳等(2022)的研究也显示不同语境对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会产生影响。侯建东(2022)基于“语言模块接口处”的理论,对比分析了英语态度疑问句和汉语态度疑问句的特征,探讨了相同与不同的语言模块接口处是否会对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态度疑问句特征产生影响,结果显示相同与不同接口处的特征重组难度都存在差异。Su(2019)在研究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复数标记的特征重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学习者特征重组的触发装置,研究认为触发学习者进行特征重组的装置有三:语言学数据中的积极证据、语法教学中直接的消极证据和语言输入中间接的消极证据。Prawatmuang&Yuan(2020)更是直接探讨了积极证据与消极证据在泰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复数标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积极证据在特征重组中有促进作用,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没有积极证据的特征重组具有挑战性,但并非不可能。
(四)研究方法
目前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先依据一语词项特征与二语词项特征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后,再对问卷结果进行赋值与量化分析。16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采用了以上两种研究方法。参与问卷调查的二语学习者均按照学习者汉语水平进行分组,具体分组依据是HSK汉语水平、班级水平或者问卷中附带的汉语水平测试成绩;再邀请一定数量的汉语母语者参与问卷调查设置对照组。问卷方法方式既有线下发放也有线上发放。问卷内容主要有语法判断测试、可接受度判断翻译、选择、问答、完句、补全对话、语感排序、句子图片匹配等题型。其中,选择语法判断测试作为问卷题型的研究最多,共有7篇文献,包括Su(2019)、Wang&Chan(2021)、侯建东(2022)、王佳等(2022)、张鑫淼(2022)、张思(2022)、张红叶(2022)等学者的研究。语法判断测试提供多个句子表达,让学习者判断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往往有“正确”“错误”“我不知道”三个选项供学习者选择,可以检测学习者是否成功完成特征映射与特征重组。其次是采用可接受判断作为问卷题型的研究,共有6篇文献,包括Mai&Yuan(2016)、闫姗姗(2019)、Guo(2020)、孔德然(2021)、范夢迪(2021)、 Prawatmuang&Yuan(2020) 等学者的研究。可接受度判断也是提供多个句子表达让学习者判断,往往有“完全不接受”“可能不接受”“可能可以接受”“可能完全可以接受”“我不知道”五个选项供学习者选择。还有学者采用多种题型设计问卷,以期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与习得水平。如 Guo(2020)为探讨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未完成体标记“在”“着”的特征重组情况,设计多种问卷题型,采用可接受度判断检验学习者能否习得“在”的[+进行性]、[+持续性]特征与“着1”的[+进行性]、[-终结性]特征;使用句子图片匹配任务检测学习者能否“着2”的[+结果性]特征;最后设计句子完整性任务探究学习者能否习得“在”的[+可独立成句]特征与“着”的[-可独立成句]特征。
除问卷调查、量化分析外,也有学者采用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KIM MINKYUNG(2017)探究汉韩比较句的特征分析与重组,先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比较项、比较点、比较结果项三个角度切入,分析韩语比较句与汉语比较句的语义特征;再采用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料库中抽取语料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比较句的特征重组情况。韩燕(2020)研究特征重组视角下俄语母语者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情况,也采用了偏误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料探究特征重组的情况。范梦迪(2021)结合问卷调查法与偏误分析研究马来西亚学习者汉语连词“和”的习得情况,先对语料库中提取的语料进行偏误分析并归纳偏误类型,再依据偏误类型与特征设计问卷,有利于获取更全面的习得情况。目前国外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也多采用可接受度判断、选择、完句、翻译等任务,与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基本相同。偏误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但无法显示具体、动态的习得过程,因此大部分研究还是选择了问卷调查与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这与国外其他语言的二语习得研究相同。而特征重组假说下的二语习得,必然涉及一语词项特征与二语词项特征的对比,是以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为基础的,因此对比分析也成为了研究所选的方法之一。
三、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述评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范式
目前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习得相关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以英、韩、日、西、俄等多种语言的母语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了未完成体标记、复数标记、否定标记、中动结构、表复续义“再”、连词“和”、表处所“在NP上”、“是……的”句式、“到底……wh”句式、比较句等句法成分;研究问题主要是探讨学习者的特征重组情况与影响特征重组的因素,与国外其他语言的二语习得研究基本一致;由于主要是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主,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为辅。
国外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实证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基本上延续了这一研究范式:首先以特征重组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取一语句法结构的特征与汉语句法结构的特征并进行特征对比,归纳学习者特征重组的任务;其次依据前人习得研究对学习者特征习得情况做出预测;接着采用问卷调查与量化分析的方法,检测学习者特征重组的真实情况;最后将量化结果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目的一是检测特征重组假说的解释力与预测力,二是探究汉语句法结构的二语习得规律与习得特点,从而提出教学建议与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但基于假说的汉语习得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基于假说的汉语习得研究文献与研究成果还不多。总体上实证研究偏多,理论研究较少。研究针对了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但主要还是英语母语者和韩语母语者,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待扩大。研究涉及了多种汉语句法成分,但大部分研究还是围绕复数标记“们”和“是……的”句式,应将更多的汉语句法结构纳入,丰富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主要是验证特征重组假说的解释力与预测力,但深入探究学习者特征重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总体来看,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面临研究文献较少,研究积极性不高,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
综合分析特征重组假说与汉语语法体系特点,本研究认为,造成汉语相关研究少的原因主要是特征重组假说的提出时间与汉语语法体系带来的困难。特征重组假说2008年由Lardiere提出,虽然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大量探讨与研究,但总体上还是较年轻的假说,相对成熟的语言习得理论来说,相关研究还是较少。而汉语语法体系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也为特征重组相关研究带来了困难。依据特征重组假说的实证研究范式,汉语语法体系主要在一语二语词项的对应、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影响学习者特征重组的因素等多个层面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一是汉语词项与其他语言词项的对应存在困难。在特征重组假说中,映射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学习者需要先接触二语词项,找到一语词项中与之相似或对应的词项,再将一语词项的特征映射至二语词项。但汉语语法体系与其他语言语法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学习者与研究者都不一定能准确找到与母语词项对应的汉语词项。如语言中的时体理论,英语是存在时体的语言,而多数学者认为汉语是有体无时的语言,这就造成了英语中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无法在汉语中形成直接的对应,不仅造成了学习者特征映射的困难,也为研究者增加了研究难度。二是汉语语法体系中词项特征的提取存在较大困难。目前相关汉语研究主要在讨论复数标记“们”与句式“是……的”,原因就是特征精简、较易提取;而大量的汉语句法成分特征十分复杂,不仅要同时考虑语义、句法特征,还要考虑特征的限制条件,研究者提取概括汉语句法成分的特征存在困难,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问卷设计的困难程度。三是学习者特征重组情况的分析存在困难。学习者真实的习得情况可能与预测习得情况相符,也可能与预测习得情况产生了偏差。研究者需要分析偏差的方向与偏差产生的原因。前人研究表明语言输入中的正面证据与负面证据会对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产生影响。但汉语在日常用语中常常存在省略的情况,有时难以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负面证据;再加上学习者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存在特征休眠的可能性。总体上说,准确分析偏差成因对研究者来说是一大难点,可能需要增加实验步骤,甚至设计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
(三)对未来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
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探究了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与习得规律,验证了假说的解释性与预测性,其成熟的实证研究范式与研究存在的问题也为未来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经验与启示。目前基于假说的实证研究偏多,围绕特征重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未来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学习者特征重组的影响因素。如探讨母语背景、语言输入、负面证据等因素是如何影响特征重组的、影响过程如何;除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与特征习得。特征重组的复杂度也是值得未来研究探讨的问题,如哪些因素会影响特征重组的复杂度、这些因素与特征重组复杂度呈何种关系、它们如何影响特征重组的复杂度。未来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可以围绕影響特征重组的因素和特征重组的复杂度深入探讨学习者的特征重组与二语习得。针对一语词项与汉语词项难对应的问题,未来的汉语习得研究可以改词项视角为特征视角,由特征出发,研究具有该特征的一个或多个汉语句法结构。如英语的[+过去]特征往往由过去时来表达,而汉语的[+过去]特征则存在于“了”“过”等多种词汇与句法结构中,研究汉语的[+过去]特征,则需要考察不同结构中的[+过去]特征与其他特征的重组过程。研究者跟踪某一特征,探究多种句法结构的特征映射与重组,可以全面描写该特征的习得过程与习得情况,丰富特征重组假说的研究内容,整体上把握学习者的习得水平与习得能力。由于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许多句法结构与语法特征都是非强制性的,在日常用语中又经常隐藏或省略,学习者对许多特征并不敏感。未来的汉语习得研究的问卷设计需要更加凸显特征,帮助学习者进行特征识别,才能获取更准确的特征习得数据。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研究手段和问卷题型,线上问卷可以使用动画、情景对话等表达形式,帮助被试理解题意与识别特征,有利于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数据以反映习得情况。
四、结论
本研究以16篇基于特征重組假说的汉语二语习得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探究国内外特征重组假说视角下汉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研究得出结论:基于假说的汉语习得研究多为实证研究,研究范式与国外特征重组假说的实证研究范式基本一致;研究对象是英语、韩语、日语、西语、俄语等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研究的汉语句法成分包括未完成体标记、复数标记、否定标记、中动结构、表复续义“再”、连词“和”、表处所“在NP上”、“是……的”句式、“到底……wh”句式和比较句;研究问题主要是学习者的特征重组情况与影响特征重组的因素;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为主,辅以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
受到汉语语法体系复杂性的影响,目前研究存在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本研究为未来基于假说的汉语习得研究带来启示:深入研究特征重组的影响因素、从特征角度入手全面描写学习者特征重组的过程、利用线上技术与创设情境改良问卷设计。
参考文献:
[1]Mai Z&Yuan B.Uneven reassembly of tense,telicity and discourse features in L2 acquisition of the Chinese shì...de cleft construction by adult English speaker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16,
32(2).
[2]Su J.Reassembly of plural and human features in the L2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y adult Korean speaker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19,35(4).
[3]Prawatmuang,W&Yuan,BP.Roles of positive and indirect negative evidence in L-2 feature reassembly An empirical study of L-2 acquisi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collective marker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20,3(2).
[4]Guo Y.From a simple to a complex aspectual system:Feature reassembly in L2 acquisition of Chinese imperfective markers by English speakers[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20,38(1).
[5]Wang J&Chan,HYC.A feature-based approach to the acquisition of L2 Chinese negation by L1-English and L1-Korean learners[J].Lingua,2021,252.
[6]闫姗姗,赵杨.英语母语者汉语中动结构动词特征的习得研究[J].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19(01).
[7]赵杨,胡琬莹.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述评[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03).
[8]孔德然,赵杨.日语、英语母语者汉语复数标记“们”的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21,35(04).
[9]王佳,陈月红.特征重组视角下英语母语者的汉语否定标记习得[J].现代汉语,2022,45(01).
[10]侯建东.特征重组视角下的汉语二语态度疑问句习得研究[J].现代汉语,2022,45(04).
[11]韩燕.特征重组视角下俄罗斯汉语学习者“是……的”的习得研究[A]//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三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20.
[12]KIM MINKYUNG(金民庆).汉韩比较句的特征分析与重组[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3]赵而乐.日本汉语学习者对表处所“在NP上”的习得研究——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
[14]范梦迪.特征重组假说视角下马来西亚学习者汉语连词“和”习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15]张淼鑫.特征重组视角下西语母语者“N+们”的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
[16]张思.特征重组视角下韩语母语者表复续义“再”的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
[17]张红叶.韩国留学生“们”的习得研究——特征重组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