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究

2024-02-03 13:33:52龙果兰
江西教育C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龙果兰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依托于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数学教学而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就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数学情境创设展开讨论,分析了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创设情境的策略,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   情境创设

适当的情境创设,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灵活,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创设高效、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情境教学的质量。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需要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以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学习方式,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何用处,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数学既不是毫无意义的符号,也不是毫无用处的推理,而是充满实用性的知识,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包含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学生而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直接解释的方法,给学生解释概念的内涵、特点以及用法,这样的教学枯燥单一,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对应的概念。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同时,可以深入把握概念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应情境中进行学习体验与知识学习,强调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与知识应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进行融合,并逐步将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一)新旧知识相联系

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情境的关键所在,是促使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有启发性的新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中。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有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到生活中。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是极具实用性的学科,因此,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熟悉感,才会更愿意投入情境之中,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同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能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连接,进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主要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相对枯燥乏味,理解难度较大,但实际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都是千姿百态的。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发展史中,有非常多传诵至今的数学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古今中外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各个数学家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笛卡尔梦到蜘蛛的爬行这一故事,以故事作为教学的背景,逐步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如此一来,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会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实验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要让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理论学习是认识知识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才能够验证知识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实验情境,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等方式验证数学知识,并探讨数学知识的可操作性。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将极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及内容变得更加具象化、形象化,降低学习的难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各种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让学生在课堂上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并尝试将这三个角拼到一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如此一来,学生在动手验证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还能发现验证真理的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思考、探究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数学知识,还能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车轮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车轮会被做成圆形呢?”学生或许会因为常规认知的限制,认为车轮就是圆形的,而不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话可行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如此一来,学生会对“圆”的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而在后续的学习中积极探究与思考,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创新情境创设的方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收获,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边楚童,贾秀利.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6):75-77.

[2]齐萱. 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1.

[3]孙永涛.一样课堂,别样精彩: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概述[J].读写算,2021(12):163-164.◆(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任弼时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57:22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