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陶,曹娉莎,彭丽君
作者单位: 410004 长沙市,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血管性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供给不足,造成脑组织缺氧,从而诱发脑组织病变坏死,疾病发病急,且致残率较高[1-2]。在疾病发生后的14 d~6个月为康复期[3]。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能够有效防止血管粥样硬化性斑块沉积,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类药物则能够对血小板凝聚产生阻滞作用,进而阻碍血栓形成[4]。丁苯酞能够有效控制机体的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5]。目前以上3种药物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的报道较少。现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2022年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96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二联治疗组与三联治疗组,各48例。二联治疗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3~72(56.79±7.13)岁;体质指数(BMI)15.92~28.12(21.97±2.58)kg/m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24(18.41±3.17)分;合并症:高血压19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4例。三联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2~73(56.84±7.05)岁;BMI 15.86~28.17(22.04±2.63)kg/m2;NIHSS评分12~25(18.62±3.24)分;合并症:高血压17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处于康复期;(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丁苯酞、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成分存在过敏反应者;(2)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3)存在意识障碍,不能清晰准确地描述主诉者。
1.3 治疗方法
1.3.1 二联治疗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补液等,并予以阿司匹林片(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20 mg口服,每天1次。患者持续用药3个月。
1.3.2 三联治疗组:患者在二联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 g口服,每天3次。患者持续用药3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NIHSS评分:该量表涵盖11个条目,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差。(2)核因子-κB(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F-κB、hs-CRP、ICAM-1水平。(3)血液流变学指标: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得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食欲降低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用药3个月后,NIHSS评分降低>90%即为痊愈;NIHSS评分降低45%~90%即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20%~<45%即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三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治疗组(97.92% vs. 83.33%,χ2=4.414,P=0.036),见表1。
表1 二联治疗组与三联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NIHSS评分比较 用药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2组NIHSS评分较用药前降低,且三联治疗组低于二联治疗组(P<0.01),见表2。
表2 二联治疗组与三联治疗组用药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3 血清NF-κB、hs-CRP、ICAM-1水平比较 用药前,2组血清NF-κB、hs-CRP、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2组血清NF-κB、hs-CRP、ICAM-1水平较用药前降低,且三联治疗组低于二联治疗组(P<0.01),见表3。
表3 二联治疗组与三联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清NF-κB、hs-CRP、ICAM-1水平比较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用药前,2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2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降低,且三联治疗组低于二联治疗组(P<0.01),见表4。
表4 二联治疗组与三联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三联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二联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2% vs. 8.33%,P=1.000),见表5。
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疾病发生与肥胖、生活习惯、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有效用药后可提高存活率,但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以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以恢复缺损脑神经,防止疾病复发[7]。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机体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8]。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起到协同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情,但对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不明显[9]。因此,临床还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丁苯酞属于神经系统药物,能够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谷氨酸释放,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预防脂质过氧化,且有效延缓神经元凋亡,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恢复受损神经元。除此以外,该药物还能够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还能调节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环素等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作用于抗氧化酶,增强其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用药3个月后,三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治疗组,NIHSS评分、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二联治疗组,表明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可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较常见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液黏度增加,脑灌注下降,而上述3种药物联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再生有着促进作用,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能够保护神经元,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液黏度。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有纤维毛和脂核,这两种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炎性因子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12]。hs-CRP属于急性时相蛋白,能够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ICAM-1在处于高水平状态时,能够介导血管内皮功能与单核细胞等黏附,加重机体的炎性反应,故该指标是评估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指标;NF-κB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血清NF-κB、hs-CRP、ICAM-1水平低于二联治疗组,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炎性反应。这是由于丁苯酞可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自由基、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本研究中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3种药物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采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提高疗效,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