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薛小燕,巫莉萍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临床治疗以紫杉醇、铂类药物联合的TP化疗方案为主,但化疗过程中常会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进而延长治疗时间。目前国内关于硫培非格司亭与其他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现观察硫培非格司亭对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TP化疗方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G-rhG-CSF组和硫培非格司亭组,各42例。PEG-rhG-CSF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8(45.4±13.6)岁;病程1~44(20.5±2.7)个月。硫培非格司亭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67(45.7±13.4)岁;病程1~48(20.7±2.4)个月。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均采用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2)年龄≥18岁;(3)化疗前骨髓造血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4)心功能正常;(5)预计生存期≥3个月;(6)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既往有骨髓或干细胞移植手术史者;(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5)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研究者;(6)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5倍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TP化疗方案治疗,其中PEG-rhG-CSF组患者于化疗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 mg皮下注射,每个化疗周期1次。硫培非格司亭组患者于化疗后48 h给予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 mg皮下注射,每个化疗周期1次。2组患者均用药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研究期间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体温≥38 ℃并怀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于化疗后第1、3、5、10天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2)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可分为0~4度,分级越高表明患者粒细胞缺乏越严重。(3)生命质量评分:采用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估2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生理、社会与家庭、功能、情感、附加关注5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不良反应。
2.1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化疗后第1、3天,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5、10天,硫培非格司亭组白细胞计数低于PEG-rhG-CSF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PEG-rhG-CSF组(P<0.01),见表1。
表1 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化疗后不同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2.2 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比较 化疗后,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于PEG-rhG-CSF组(P<0.01);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轻于PEG-rhG-CSF组(P<0.01),见表2。
表2 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比较
2.3 FACT-L评分比较 治疗后,硫培非格司亭组生理、社会与家庭、功能、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及FACT-L总分高于PEG-rhG-CSF组(P<0.01),见表3。
表3 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化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PEG-rhG-CSF组发生疲劳4例,肌肉骨骼疼痛4例,注射部位疼痛7例,总发生率为35.71%(15/42);硫培非格司亭组发生疲劳3例,肌肉骨骼疼痛4例,注射部位疼痛6例,总发生率为30.95%(13/42)。PEG-rhG-CSF组与硫培非格司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目前,静脉化疗仍是临床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该治疗方法可减轻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痛苦[2-3]。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进而增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造成无法顺利进行下一个化疗[4-5]。另有研究表明,42%~72%的接受骨髓抑制化疗患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6-7]。近年来,临床常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的T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有报道显示,使用紫杉醇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5.95%[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分为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长效PEG-rhG-CSF,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且可有效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风险的药物[10-11]。PEG-rhG-CSF是使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细胞因子,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故临床常将其用于常规化疗患者免疫重建。聚乙二醇现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常作为多种基因重组技术的基础药物;PEG-rhG-CSF可通过其特有的基团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控制粒系单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12]。与传统的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半衰期长、血浆浓度稳定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13]。传统rhG-CSF可通过体循环进行体内清除,而PEG-rhG-CSF则是通过中性粒细胞的胞吞作用进行体内清除,该药物在人体内的血浆清除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是在非格司亭基础上进行聚乙二醇修饰的一种PEG-rhG-CSF,常用于治疗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14],该药物的分子量较大,药物半衰期可长达55.99 h,因此可减轻患者痛苦而增加治疗依从性[14]。与rhG-CSF相比,硫培非格司亭预防第2个化疗周期4度及以上粒细胞减少的效果优于rhG-CSF,且安全性与rhG-CSF相似[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第5、10天硫培非格司亭组白细胞计数低于PEG-rhG-CSF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PEG-rhG-CSF组,且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于PEG-rhG-CSF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优于PEG-rhG-CSF组;此外,化疗后硫培非格司亭组生理、社会与家庭、功能、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及FACT-L总分高于PEG-rhG-CSF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TP方案化疗后预防性用硫培非格司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其可更有效地缩短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