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步金
写作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思维过程,能体现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当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写作技巧、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时,方可敏锐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将心中所想、眼中所观的事物呈现在书面上。新课标提出了“多角度观察生活”“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等相关要求,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具体的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探索初中作文写作技巧指导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认知以及审美创造能力。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思维过程和艺术形式。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无法达到“文从字顺”“语句疏通”等要求,自然难以写出优质的文章。为此,在写作指导中,锤炼语言是基础,也是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斟酌字词的组合方式,并根据作文的内容和主题等,灵活地更换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统编教材中选入了众多文质皆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典雅、生动形象,极富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可将教材中精选的课文作为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品味、细致琢磨文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字词和语句的组合规律、明确“文从字顺”的方法,并解决“如何写得生动活泼、优美典雅”等问题。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抓住细节”,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刻画人物的细节、体现人物的典型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锤炼能力。为此,可以利用同一单元的优质课文,如《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细节描写,领略文学大家的语言魅力。如《阿长与<山海经>》在描写“长妈妈”的睡姿时,运用了多个动词,展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征。针对这段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批注细读,让他们重点关注文段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及语句组合方式。
示例如下: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与〈山海经〉》
【细读批语】作者巧妙运用了“伸”“摆”“挤”三个动词,细致刻画长妈妈的动作细节,并通过“大”字的不雅睡姿,展现长妈妈率性粗俗、不拘泥于小节的性格特点,表达“我”此时对她的厌恶,这与前文中“我实在不大佩服她”相照应,同时也为后文“我”对她产生敬意作铺垫。
又如《老王》一文中,杨绛先生在描写与老王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时,展现了她独到的语言表达方式。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老王》
【细读批语】作者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借助“镶嵌”一词夸张地再现了老王步履维艰、病入膏肓的形态,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和视觉体验。
教师带领学生品味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经过细读,学生逐步领悟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及雕琢语言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改写课文中的语段,让他们以课文为支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比如,以前文中《老王》的例句为例,可以提出要求:
结合现实经验想一想,人在生重病时身体会呈现出怎样的姿态?请你关联课文内容,扩写“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在扩写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在明确要求后,学生可进行言语训练,探索字词和语句的组合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等。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切入,以优质课文为载体,指导学生锤炼文本语言、探索语言表达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列纲起草”的要求,要求学生将写作思路展现出来。为此,要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将脑海中的创意和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优化作文的结构布局,进而写出逻辑清晰、层次递进的作文。
“学会记事”板块旨在锻炼学生写记事文的技能,而记事文的亮点就是“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优化作文的结构布局,让他们合理地安排段落内容。记事类的文章有“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列提纲时,学生要始终围绕“六要素”展开,如图1。
图1.“学会记事”作文结构思维导图
按照图1 所示的方式,学生依据记事类文章的“六要素”,梳理每一个要素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在列提纲时,学生要根据思维导图中呈现的要素,进一步划分作文的结构和层次。教材中给出了《那一次,我真_____》的半命题,如果以《那一次,我真感动》为题写作,学生可以列出提纲:
那一次,我真感动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交待人物、时间和地点,概括事件发生的大背景。
第二部分(第2 自然段):简要概述事件的起因。
第三部分(第3 至4 自然段):说明事件的发展历程,详写“我”受到感动的具体场景。
第四部分(第5 自然段):事情的结果以及“我”的真实感受。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将脑海中的创意展现在思维导图上,并关联作文的题目、立意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作文的提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语言文字,能够在列提纲时发展逻辑思维。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作文不仅要写得有条理、有新意,还要写得精彩、写出美感。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指导他们巧妙构思,让他们通过设置悬念、锤炼开头、完善结尾等方式,增强作文的语言美、人情美。
写出精彩开头。一篇作文的开头是否精彩,直接影响读者的观感。在构思文章时,要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开头,让学生以名言警句、修辞等,作为文章的开头。以“学写传记”为例,学生可以根据人物传记的对象,合理地选择名言警句。比如,若传记中要重点体现人物“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在开头处,学生便可运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名言警句,引出人物传记的主人公。学生还可以运用排比修辞方法,以“诚信是……诚信是……诚信是……”的排比段,增强作文开头的语势、凸显作文的主题,以此增强作文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写出精彩结尾。文章的结尾能起到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等作用,为增强作文的美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结尾。以“学写读后感”为例,学生可以结合名著的内容,写一篇观点新颖、感受独特的读后感。在结尾处,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整篇文章的美感,可以设置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如“祥子的结局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那么,与他同处于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走向了怎样的人生终点呢?”这样的结尾,不仅呼应名著的内容和主旨,也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作文的人情美,丰富作文的意蕴。
通过巧妙构思,学生写出了精彩开头和结尾,也优化了作文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作文的审美意蕴会愈发深厚。
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只有具备文化自信的意识,学生才能真正升华精神境界。基于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在初中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品质,让学生精选作文的素材,如古诗词、国学经典等,进而强化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
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例,为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强化文章的底蕴,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品质,广泛搜集和选择古诗文素材。如在写作《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一文时,学生可以引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经典的古诗词名句,让学生的作文观点与诗词名句结合起来,用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美好品格。这样的作文不仅有清晰的观点,还有典雅的语言,同时还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基于新课标第四学段“表达与交流”的要求,立足核心素养,通过锤炼语言、绘制导图、巧妙构思和精选素材等方式,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作文技巧的指导策略。在此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表达技能、优化了作文的结构布局、增强了作文的美感,同时也强化了文章的文化底蕴。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以及反复练习,学生掌握了多样化的写作技巧,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这样初中写作教学的效果即可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