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价值与实施策略
—— 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2024-01-31 08:54屈晶瑶
中学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研习选择性考查

屈晶瑶

自2019 年秋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相继投入使用,单元研习任务的推出是其一大亮点。单元研习任务反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对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开展语文教学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对如何发挥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价值值进行探究。

单元研习任务一般由三至四个研习任务组成,呼应单元学习主题,兼顾单元学习目标,深化单元学习内容。研习任务各有侧重,任务一凸显单元人文主题,任务二、三探究单元文本的写作手法,最后一个任务围绕单元内容开展写作训练。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核心任务是“诗意的探寻”,人文主题是“诗意人生”。单元研习任务板块中的几个研习任务相互关联,从不同层面深入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一、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价值

1.引领教学活动

单元研习任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研习任务既能体现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活动,又能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例如,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的研习任务一充分体现了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的教学目标,创设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的问题情境,提供了“班级研讨会”的教学活动范例,对教师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与示例。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单元研习任务,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提炼单元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单元研习任务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阅读不同文本的方法、开展研习活动的多种路径以及各种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等。例如,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的研习任务二提供了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研习任务四提供了古代诗词的拓展阅读资源。

2.促进教考衔接

正如温儒敏所说,高考的考试内容至少有70%与新教材相关,体现“教—学—考”一致性原则。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看,高考命题与单元研习任务的设置有较大的关联性。因此,要重视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实施,灵活运用单元研习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考命题与单元研习任务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情境任务为载体。这两年高考语文命题以真实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名篇名句默写上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完成理解性默写,以此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23 年新课标Ⅱ卷中语言文字运用Ⅱ设置了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完成辨析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情境补写、辨析并修改病句等任务。这一类题型将学生置于日常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单元研习任务是在真实具体的言语实践情境下的语文研习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要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一设置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

其次,命题形式遥相呼应。为了考查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高考命题的设问形式更加开放多样。2023 年新课标Ⅱ卷中第16 题要求分析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观点在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考查学生评价鉴赏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在考查形式上抛弃传统的直接设问,而是以引用名人观点并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问,命题形式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单元研习任务中,类似的考查形式屡见不鲜。例如,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册第四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一引用了西方文学史家关于“娜拉出走”的评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时代背景,讨论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这样的问题设置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作文题目的设置上,高考命题也进行了创新性尝试。2022 年新高考Ⅱ卷中的作文题以“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为任务情境,要求学生认真揣摩具体情境和任务要求,从而完成任务驱动式写作。单元研习任务中有相似的任务驱动型写作训练,如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三要求学生围绕“家乡的英雄”进行写作训练,合作编辑文集。

最后,考查内容具有贯通性。考查内容上,高考试题与单元研习任务的贯通性主要呈现为显性相关和隐性相关两种形式。2023 年新课标Ⅰ卷中第9题关联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该题要求围绕关键词写文学短评,与必修教材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单元写作任务“学写文学短评”相呼应,体现出与教材的显性相关。高考更多考查学生对单元研习任务中知识点的迁移运用。2023 年新课标Ⅰ卷中第20 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这一考点出现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研习任务二。2022 年新高考Ⅰ卷中的第6、8 题反复考查人物的心理,而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二也考查了小说中心理描写的运用。2022 年新高考Ⅱ卷中的第14 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这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三中“写一则人物短评”相关联。此外,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基本观点的能力,也深受命题人青睐,这类考点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研习任务一中有所涉及。这体现出高考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核心知识点和基本能力的理解、迁移与运用。

3.落实任务群教学要求

单元研习任务是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抓手,是对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与细化。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归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单元研习任务结合单元文本内容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进行落实,如表1 所示。

表1.单元研习任务与学习任务群对照表

二、单元研习任务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价值,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从三方面探究单元教学活动中单元研习任务教学的实施策略。

1.研读单元研习任务,提炼单元教学目标

以单元研习任务为引领,开展单元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研习任务对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及完成什么教学目标都有所提示。单元研习任务内容丰富,包含问题情境、学科知识、方法指导等,教学目标隐藏其中,需要理解并分析其具体内容,将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提炼、细化和明确,最终确定教学目标。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对单元研习任务进行梳理和分析,提炼教学目标如下。

(1)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歌的异同,了解古典诗歌的叙事风格。

(2)掌握“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了解古典诗歌中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

(3)学会撰写诗歌评论,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和撰写议论性文章的能力。

(4)反复诵读诗歌,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炼教材单元研习任务对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强化了单元研习任务对单元教学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了单元研习任务和单元教学的内在关联。明确单元研习任务的学习要求,增强了单元研习任务的实操性。

2.落实单元研习任务,贯穿单元教学活动

单元研习任务强调“研习”二字,突出研习“面”的广度和“点”的深度,仅仅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和练习来达成任务要求是困难的,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习活动,完成研习任务,达成研习要求。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单元研习任务三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望海潮》和《扬州慢》,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如果直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比较阅读寻找两者的不同,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多数学生可能不知从何下手,学习效果也难以保障。因此,教师可以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对比教学中融入单元研习任务三,设置“同‘象’不同‘意’”的主题情境任务,让学生比较鉴赏两首词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如表2),把握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进而体会同类意象营造出的不同意境,并思考其原因,以此完成单元研习任务。

表2 同“象”不同“意”

在研读课文和单元研习任务基础上,找准二者的联结点,结合学情设计教学,落实单元研习任务。

3.拓展单元研习任务,丰富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教学的需要,要对单元研习任务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探究“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研习任务为例,该研习任务仅要求探究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运用,但考虑到选择性必修教材下册的学习意味着高中的语文学习即将接近尾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逐步开展专题复习,以本单元的诗歌为载体开展“虚实相生”专题研习,系统地梳理“虚实相生”的系列知识。

单元研习任务是教材编写者为教师教学提供的参考和范例,教师可基于学情和课文内容对单元研习任务进行二次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单元研习任务时要注意,研习任务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与课程理念相统一。

综上,基于对单元研习任务的具体分析,明确单元研习任务的教学要求,寻找单元研习任务与教学活动的联结点,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单元研习任务,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单元研习任务进行二次开发,是实施单元研习任务群教学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研习选择性考查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选择性听力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