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甲磺酸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

2024-01-31 13:53汪利娟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非洛地平甲磺酸氨氯地平

汪利娟(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原发性高血压指的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在140mmHg及以上,和/或舒张压在90mmHg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遗传倾向,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药物、精神和吸烟等因素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该病起病较为隐匿,缺乏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等。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能够对脑、肾、心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引起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并无特效治愈方案,在发病后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压水平稳定,但是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长期用药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2]。因此,原发性高血压需要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这对血压控制尤为重要。钙离子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均是钙拮抗类药物,但是目前这两种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多采取单一给药,两者联合用药的研究则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采取单一用药方案及甲磺酸氨氯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方案,分析联合治疗方案对血压水平控制的作用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1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展开分析,参与研究的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48例观察组和48例对照组。观察组:男性、女性比例为25∶23;年龄范围在35-75岁,平均年龄(58.94±6.81)岁;最短病程4个月,最长病程23个月,平均病程(12.05±2.13)个月;高血压分级:1级、2级分别为30例、18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比例为27∶21;年龄范围在36-74岁,平均年龄(58.83±6.78)岁;最短病程5个月,最长病程22个月,平均病程(11.86±2.07)个月;高血压分级:1级、2级分别为31例、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后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②经临床症状、体格和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显示均未存在异常;③临床病历资料和检查资料并无缺失;④在知晓研究全部内容后,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甲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存在过敏反应者;②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④对本次研究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口服给药,剂量为5mg,每日1次,于早晨进餐后服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甲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每次用药剂量5mg,每日1次。两组均需要持续治疗1个月。

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需要对饮食进行控制,限制盐和钠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果蔬,针对吸烟和饮酒患者,则需要督促其戒烟限酒,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按时进餐和睡觉,形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患者用药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加强患者的用药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需要立即告知医生,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做好对应的数据记录,便于后续用药;高血压患者不宜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血压水平上升,可选择平稳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适当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经治疗后,血压水平下降,降低至正常水平,或者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即为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下降在30mmHg以上,或者舒张压下降在10-19mmHg以内即为有效;在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则为无效。显效与有效百分比之和为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的诊室血压水平,两组在治疗前后均需要测量诊室血压水平,在测量前,患者需要安静休息10分钟,保持坐位,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重复测量两次,并且两次测量间隔时间为1分钟,计算两次平均值。③比较两组的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在治疗前后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两组的24h动态血压,记录24h、日间和夜间平均血压及心率。④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水肿、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皮疹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分别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根据表1可知,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比较两组的诊室血压水平 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的诊室血压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的诊室血压水平比较()

注: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比较两组的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前24h、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24h心率比较,均未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的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表3 两组的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注: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4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由表4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5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相关,除此以外,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嗜烟、叶酸缺乏等因素均能够诱发此病。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导致机体血压调节功能丧失。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长期持续高血压状态可对机体的多个靶器官造成损伤,如心、肾、脑等,促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并且还会造成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调查[3]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4.4%,居于疾病死亡的第一位,而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在我国的成年群体中,高血压发病率高达18.8%,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高血压需要积极采取降压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研究[4]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每下降4mmHg,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6%、3%,而心血管事件减少34%。

目前,高血压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钙拮抗剂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均是钙拮抗剂,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够使小动脉扩张,从而使外周血管阻力和动脉血压下降。氨氯地平的半衰期较长,通常为35-50小时,药物的起效时间较长,在用药6-12小时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甲磺酸氨氯地平是国产氨氯地平剂,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其价格更加低廉,而在疗效方面,两种药物的差异较小。非洛地平是缓释剂型,药物的半衰期在10-36小时,药物的起效时间相对较短,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在2-5小时[5]。目前,临床对于两种药物单一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相对多见,但是联合治疗的研究则较为少见,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联合用药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单纯予以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在持续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诊室血压,24h、日间和夜间血压及24h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单一非洛地平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但是与联合治疗相比,血压控制效果则较弱,即联合治疗能够增强血压控制效果。除此以外,本次研究对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是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均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用药能够长时间发挥降压作用,这是由于两种药物具有相应的延长药效机制。氨氯地平与甲磺酸进行结合,能够生成难溶性盐类,而其在血液中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此形态下不易与钙通道接近,而在肝脏的生物降解速度较为缓慢,故药物的起效时间较长,但是却能够发挥出长效作用;非洛地平多制作为缓释片,在给药后能够缓慢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逐渐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药物本身为中短效降压药物,但是将其制作为控释片则能够发挥出长效降压作用,进而长效控制血压[6]。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采取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持续、稳定地控制血压水平,联合治疗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非洛地平甲磺酸氨氯地平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增溶策略促非洛地平口服吸收的作用研究
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拉西地平片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比较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