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娟,许 晗,于红婷,武利雅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河南郑州450000)
股动脉穿刺技术是冠状动脉介入早期治疗常用的穿刺技术,80%的血管介入治疗在穿刺部位选择股动脉[1]。但随着股动脉穿刺在临床广泛应用,股动脉穿刺引发并发症较多,而桡动脉血管位置较浅,在穿刺后更易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2]。有研究指出,经桡动脉穿刺后穿刺部位出现穿刺前臂血肿及桡动脉痉挛等并发症,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此外,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大多为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陌生感,会加重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部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且联合不恰当的饮食措施会导致预后不良[4]。负性情绪可能会影响患者睡眠,不利于介入完成的后续治疗,因此,识别并尽早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尤为重要。目前,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已成为医疗护理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将循证医学理论作为基础,对护理工作中对已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依据存在的问题对患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5]。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因并发症或认知不足等因素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常规护理措施不具有针对性,且对患者负性情绪重视不足。2022年1月1日~12月30日,我们对收治的6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旨在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桡动脉穿刺指征者[6];②年龄25~75岁,具备良好沟通表达能力者;③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②介入手术禁忌证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或重要器官疾病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56.37±4.26)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2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36例;心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28例,Ⅲ级11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8例,高血压23例;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12例。观察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55.49±3.87)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5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37例;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8例,Ⅲ级14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4例,高血压28例;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慢性稳定型冠心病1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介入治疗前,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疑问,缓解其恐惧、焦虑等情绪。介入前做好患者腕带标识,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嘱患者更换手术服。②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低血压等,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此外,手术过程中与患者交谈,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症状。③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渗血、皮肤温度、颜色,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2.2 观察组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明确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问题: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对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方面关注的问题,并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在介入治疗方面的需求,通过与患者交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②制订并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方案:a.针对患者由于对冠状动脉介入认知不足等引起的恐惧、忧虑等负性情绪,简单向其介绍介入的原理和过程,加深患者印象,减轻患者对治疗未知的恐惧;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并鼓励患者与同科室其他已行介入治疗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从而增强介入治疗的信心。b.向患者说明穿刺后可能出现的桡动脉痉挛、局部出血等并发症,并解释造成并发症的可能因素,一方面增强患者介入治疗后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另一方面减轻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引起的焦虑情绪。c.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向其说明穿刺进展,给予心理支持。d.介入治疗完成后,及时询问患者护理需求,注重穿刺点止血和减压护理,告知患者在穿刺处皮肤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感受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并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
1.3 评价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正相关。②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对医护工作配合度划分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遵医嘱进行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对医护工作配合,但在治疗期间出现<4次漏服或不按医嘱剂量服用药物;不依从:患者不配合医护工作并且拒绝服药,在治疗期间>4次漏服或者不按照医嘱用量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9]评估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共43个条目,且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与自护能力呈正相关。④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介入治疗完成后1周内桡动脉痉挛、局部出血、手臂疼痛、肢体肿胀发生情况。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比较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而心血管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因此,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临床上关于心血管疾病诊疗方案不断更新,常见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术[10]。目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然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侵入性治疗,会使患者在治疗前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1]。因此,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工作关键的部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较科学的评估,在护理工作前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和所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采用以为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更加明确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因此,针对性地解决,如通过告知介入手术具体流程、分享以往穿刺成功案例等手段,缓解患者由认知不足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此外,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认知和理解程度,进而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引发的不良情绪[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通过护理人员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介入成功率的介绍及患者沟通交流,可以加深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流程、并发症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激发患者接受治疗积极性,同时提高患者对后续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增强自护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后,能针对性地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问题采取措施,如在介入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桡动脉痉挛、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及对应处理措施,使患者了解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恐惧感。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取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护能力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本研究存在不足,如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缺失观察相关指标,因此,在今后研究中会扩大样本量、增加更多观察指标,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