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乐 邓添华 蒋 强 魏建军 卢美璇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723000
麻风是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1]。地处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为汉中盆地,总面积2.7246 万平方公里。辖9县2区,2022年末常驻人口344.9304万。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兼有北暖温带和亚热带地理气候特点。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温和湿润的气候,为麻风流行提供了条件。从解放初到2022年底,全市累计确诊病人数达8239例(其中累计复发515例)。1959年年底现症患者2591例,患病率高达111.76/105。国家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汉中市麻风疫情,全力防控,麻风患病率明显下降,1989年全市麻风患病率下降到10/105以下的低流行区水平,1990年以后维持在5/105以下的国家控制标准以内[2]。近年来麻风发病人数进一步减少,原有的防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流行趋势,为探讨现阶段麻风的流行规律,我们对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制定新的麻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1 资料来源 为2010-2022年汉中市11县区疫情监测报告的麻风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汉中市的数据库。人口数据来源于汉中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麻风新发、复发病例,多菌型、少菌型病例以《麻风病诊断标准》WS291-2008和WS291-2018进行诊断。伤残等级以WS291-2008和WS291-2018标准附录E中表E.3“麻风病残疾分级法(WHO,1997)”进行等级划分,划分为三级(0级、1级、2级)。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流行趋势 2010-2022年13年间,汉中市共发现新发、复发麻风病例88例。年平均患病率0.86/105,年平均发现率0.20/105;其中新发79例,年平均新发率0.18/105;复发9例,年平均复发率0.02/105。年发现率从2010年的0.37/105下降到2022年的0.12/105,降幅67.57%;年新发率从2010年的0.31/105下降到2022年的0.09/105,降幅70.97%;而同期的患病率从2010年的1.55/105下降到2022年的0.55/105,降幅64.52%。见表1。
表1 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发现及年底现症情况
2.2 新发病例情况
2.2.1 新发病例时间分布 2010-2022年新发79例麻风病例。其中,2010年新发11例,新发率最高,0.31/105;其余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稍微有所反弹,新发10例,新发率0.29/105;2020年和2022年新发率最低,0.09/105。2010年年底现症病例55例,患病率最高,1.55/105;2010年以后现症病例和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年底患病率最低,0.55/105。见图1。
图1 2010-2022年汉中市麻风流行趋势
2.2.2 新发病例地区分布 汉中市2010-2022年间新诊断麻风病例79例。11县区均有新发病例,分别为洋县和宁强县各13例(各占16.46%)、城固县和勉县各12例(各占15.19%)、西乡县8例(10.13%)、汉台区7例(8.86%)、南郑区和略阳县各5例(各占6.33%)、镇巴县2例(2.53%)、留坝县和佛坪县各1例(各占1.27%)。
2.2.3 新发病例人群分布 新发79例麻风病例中,男57例,女22例,男女比为2.59∶1,男女性别差异显著(F=53.823,P<0.01);确诊时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确诊年龄(47.94±13.12)岁。年龄分布情况:18~30岁9例(11.39%),31~40岁12例(15.19%),41~50岁27例(34.18%),51~60岁16例(20.25%),61~76岁15例(18.99%)。职业分布情况:农民67例(84.81%),学生3例(3.80%)、工人3例(3.80%)、民工2例(2.53%)、干部1例(1.27%)、无业3例(3.80%)。均为汉族。
2.2.4 新发病例型别分布和畸残情况 新发79例麻风病例中,多菌型(MB)77例(97.47%),少菌型(PB)2例(2.53%),MB∶PB为38.5∶1,多菌型和少菌型病例占比差异显著(F=12.028,P<0.01);男性多菌型55例(96.50%),少菌型2例(3.50%);女性多菌型22例(100.00%),无少菌型病例。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32例,2级畸残比40.51%。32例2级畸残病例中,多菌型31例,少菌型1例。见表2。
表2 汉中市2010-2022年新发麻风病例型比和性别比及畸残情况 例
2.2.5 新发病例诊断延迟情况 79例新发病例中,新确诊病例延迟期最长达421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延迟期65.73个月。其中延迟在24个月内者25例(31.65%),25~48个月者21例(26.58%),49~72个月者15例(18.99%),73~96个月者8例(10.13%),97~421个月者10例(12.66%)。
2.2.6 新发病例发现方式和传染来源 79例新发病例中,皮肤科就诊发现者38例(48.10%)、自报和他报27例(34.18%),线索调查12例(15.19%),症状监测1例(1.27%),其他方式发现1例(1.27%)。传染来源不明者50例(63.29%),家庭内传染者23例(29.11%),传染来源于家外者6例(7.59%)。
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后选择性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3]。从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病例分析结果看,汉中市麻风整体处于低流行状态,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陕西省的整个流行趋势相同[4,5]。汉中市麻风年发现率由2010年的0.37/105下降至2022年的0.09/105;年患病率从2010年的1.55/105下降到2022年的0.55/105。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表明我市麻风防控工作得力,效果良好。但我市的年发现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同期陕西省的整体年发现率和患病率[6]。提示汉中市麻风在整体低流行状态下的陕西省内仍属于高发地区,应继续加强麻风的防控、不能松懈。
从地域分布来看,虽然2010-2022年汉中市麻风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地域分布不均匀,新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洋县、宁强、勉县、城固4个麻风历史高发县,4个县发病人数占全市11个县区新发病例总数的63.29%,可能与这些县区历史累计发病人数多,传染源基数大有密切关系。此外,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紧邻四川省,多山,气候温和湿润,地理和气候特点与四川相似。四川省为全国麻风高发地区,2011-2015年平均患病率1.297/105[7],高于汉中市近十年平均患病率0.86/105,明显高于陕西省近十年平均患病率0.305/105[4]。2020年底,四川省现症病例276例,患病率0.033‰;陕西省现症病例53例,患病率0.14/105[5];汉中市现症病例21例,患病率0.61/105。同时期四川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汉中市和陕西省的整体患病率,而同时期汉中市的现症病人数占整个陕西省39.62%,患病率明显高于陕西省整体的患病率。汉中市毗邻四川,目前麻风仍然流行,可能与四川麻风流行有一定关系。
2010-2022年新发现病例中男女之比平均为2.59∶1,与本省王耀斐等报道的男女之比2.71∶1[8]、张金玲等报道的男女比例2.68∶1[9]和刘军等报道的2.44∶1[6]基本一致。男、女性别差异显著(F=12.028,P<0.01),可能与男性大多为体力劳动者,社会活动范围大,皮肤在外暴露多,受物理损伤和紫外线照射时间长有关。新发病例中农民占84.81%,与农民基数大,生活贫困,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相对贫乏有关,以后应加强这部分人群的麻风健康教育工作[10]。新发病例年龄分布在18~76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47.94±13.12)岁。未发现15岁以下少年儿童病例,与2002版《麻风防治手册》所述“在麻风流行得到控制的低流行区,发病年龄高峰上移,通常在40岁以上”相一致[11],也间接证明汉中市麻风处于较低流行水平,同时也与低流行条件下病例发现难度大有关。
从病例分型来看,新发现病例以多菌型为主,临床多菌型占比97.47%,少菌型占比2.53%,MB∶PB为38.5∶1,多菌型和少菌型病例占比差异显著(F=12.028,P<0.01)。提示这些病例的潜在传染性强,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非常重要。新发病例平均延迟期65.73个月,高于陕西省平均延迟期62个月[12],也高于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区[13-15]。提示我市麻风早期发现率较低,应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提高麻风的诊断水平。新发病例畸残比是指某年(阶段)内新发现(仅指初发)病例中有2级畸残病例所占的百分比[2]。我市平均2级畸残比40.51%,高于陕西省2011-2020年新发麻风2级畸残比(37.31%)[6],高于2010年全国新发麻风2级畸残比(22.5%)[16]。我市畸残比高与我市诊断延迟期较长、多菌型占比较高有关。2级畸残病例中多菌型病例占比96.88%,提示多菌型病例更容易致残。诊断延迟期和畸残比是衡量一个地区麻风防治水平的重要指标。汉中市这两项指标均高于陕西省和其他部分省市,今后如何提高麻风早期发现能力是我市麻风防控工作的重点。
从发现方式来看,皮肤科就诊为主要发现方式(占48.10%)、其次为自报和他报(占34.18%),线索调查发现12例(占15.19%),症状监测发现仅1例(占1.27%)。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下发了《全国麻风病症状监测方案》以进一步早期发现病例,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的认识和警惕性,减少麻风的漏诊。我市从2019年开始开展麻风症状监测工作,主动发现病例,但是4年来通过症状监测仅发现1例病人。分析原因,我市症状监测工作大部分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从本次分析的2010-2022年汉中市的麻风病例发现情况看主要以皮肤科就诊发现(48.1%),目前汉中市的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皮肤病执业医师,更无专门的皮肤病科室,其他科室的医生很难诊断患者是否有麻风,有症状的患者基本去了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皮肤科就诊。所以我们以后的麻风症状监测点尽量设在县级和市级有皮肤科的医院,同时扩大麻风防治知识培训范围,对所有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麻风诊疗意识。并进行报病奖励,提高发现病例的积极性。
从传染源来看,传染来源不明居多,达63.29%,反应了麻风监测的困难,在劳务输出较多的汉中市,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人员流动性的逐步加大,大规模的普查和线索调查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情况,促进患者的自报和门诊检查是麻风发现的主流和方向。家庭内传染者占29.11%,提示麻风病人家庭内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仍是今后早期发现病人的重点。
综上所述,汉中市麻风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主要集中在洋县、宁强、勉县、城固4个历史高发县。以中年男性、农民、多菌型为主。皮肤科就诊和自报、他报为主要发现方式。大部分传染来源不明,少部分为家庭内传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后期应在重点县区加强麻风症状监测、强化病例发现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人能力,实现早期发现病例、规范治疗、减少畸残,消除麻风危害的防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