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莉
[摘 要]电视的自媒体化栏目是指由电视台主办的,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由个人或小团队创建、编辑、发布和推广的栏目。相比于传统的媒体栏目,自媒体化栏目的优势在于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灵活性、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
[关键词]自媒体;电视栏目;平台;终端;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49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1-0169-04
0 引 言
日前网络中有个有趣的调研,让人们说出未来十年最先淘汰的家电,令人意外的是电视竟高居榜首。回看20世纪70年代末,电视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普及,一跃成为家中的第一家电,傲居家家户户的客厅中央;随着优质节目的不断推出,一次次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晚八点的黄金剧集和每年一度的“春晚”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飨宴。一时间电视第一传媒的地位不可撼动。
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开始习惯于从电脑和手机上获取信息,从图文到视听,伴着纸媒和电台的悄然退场,电视也日趋式微,开机率、收视率逐年下滑,收视人群日趋老龄化,只有一些怀旧的人们还在坚守着经年的习惯按着节目单开机关机,而年轻人则开始将电视悄悄移出客厅。
面对如此窘境,电视,尤其是电视栏目该何去何从?
其实很简单,凭借自身优势,电视可以学习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优势与长处,拥抱新媒体,采用新旧媒体相融合的信息、数据采集模式,以及运营编播的管理方法,实现多平台、多终端的互联互通互动,电视栏目的再崛起指日可待。
1 欄目自媒体化的必要性
1.1 新媒体和自媒体
1.1.1 新媒体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1]。
中文的“新媒体”一词是英文“New Media”的直接翻译,所以要了解“新媒体”的起源,还得从“New Media”一词的来源说起。一般认为,“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专有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一个叫P.戈尔德马克(Peter Carl Goldmark)的人提出来的。P.戈尔德马克是LP(留声机唱片,the long-playing microgroove 33-1/3 rpm vinyl phonograph disc)和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的发明者,还是参与制定彩色电视NTSC标准的重要成员,曾担任过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他在1967年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商品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他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之后,有一个叫E.罗斯托(E.Rostow)的人,他是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他在1969年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处使用“New Media”(新媒体)一词,从此以后,“新媒体”一词就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步流传到全世界,“新媒体”也逐渐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2]。
1.1.2 新媒体
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美国人明确提出了“We Media”这一概念,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自媒体”,并对其进行了非常严谨的定义。至此,“自媒体”这一概念真正地进入大众的视野[3]。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4]。
1.2 新媒体与自媒体时代
1.2.1 新媒体的到来
20世纪末网络勃兴,以网易、新浪和百度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和以腾讯为代表社交平台,以及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交易平台纷纷出现,随着大量的图文和视听资讯在PC端电脑屏幕上的出现,人们开始慢慢习惯在线了解资讯,新媒体开始蚕食和瓜分电视的资讯信息和文化娱乐传播的主导权。
在各大平台出现阶段,其自身团队尚未成熟,资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局限,新媒体的采编发布还是需要协同作业,需要团队和机构完成。很多门户网站吸纳了大量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借鉴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结构、风格和栏目。
在此阶段电视凭借着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强大的公信力,以主要视听内容提供方的姿态傲然存在,甚至各大电视台纷纷成立官网,将其作为分支的网络平台运营,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时间不可小觑。但好景不长,各大平台以其市场化的灵活多变和即时亲民的特点迅速抢占了市场,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信息的主渠道。
1.2.2 自媒体时代
进入21世纪,新媒体中自媒体勃然兴起,随着带宽、摄录和编辑,以及大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让个人摄录编播、共同取向的甄选推送成为可能,视频,尤其是短视频一时兴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应运而生、推波助澜,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以主播为核心的编播运营系统并迅速普及。
由于个人化的创造自由、碎片化的信息处理、病毒式的传播通路,尤其是各大平台依靠大数据的甄别推送,让拥有共同取向的自媒体创作和欣赏变得直接顺畅,再加之自媒体直播的即时互动,大大降低了创作养成的难度,提升了用户欣赏的感受和黏性,在欣赏和创作的互动互推作用下,自媒体呈现出雪崩式的野蛮成长。
经过了一段时间社交媒体群圈功能的使用,用户开始习惯于通过转发评论深度参与,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被培养成主动的信息传播者和创作者。信息通过自媒体投放后,整体的信息走向不再由发布者完全掌控,而是由用户的关注、评论和转发等操作不断发酵,整体来看,自媒体已逐步呈现出一种自我繁衍生息的生态闭环。
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是通过用户习惯的大数据推送信息,随着数据分类的日益精准,广域发布的信息资讯或观点会经过数据评估后,推送到有接收意愿或可能的用户终端,屏蔽了无接受意愿和可能的用户,解构了传统媒体以媒体为中心的发布模式,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接收导向,变相构建了每个人的信息茧房。
1.3 新媒体和自媒体冲击下的电视栏目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栏目收视率和开机率迅速下滑,收视人群日益萎缩、日益老龄化,编播人才流失,收益逐年下跌,曾经的媒体之王逐渐成为明日黄花。
面对这样的境地,本文认为电视栏目与其故步自封,不如主动地向新媒体和自媒体学习,大胆介入新媒体,采用自媒体的养成模式,拓展发布终端,实现与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信息互通互动,进而实现共融共赢。相互兼容才是未来电视和电视栏目的生存之道。
2 自媒体栏目的信息化养成
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5]。
传统的电视媒体则是一种具有信息采编、信息传播、审美、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复合型制作传播平台,虽然一度作为主信息源存在,但整体的信息仍属于发散性的。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视将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数字化特征,使自身栏目的传播信息化。
电视自媒体化栏目的养成,是指电视节目在制作、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借鉴自媒体的特点,增强栏目的个性化和用户黏性。在养成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优势,将栏目设立、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主控权、评价权让渡给市场,让渡给新媒体平台和广大用户,让他们来把握整体栏目的发展。而电视台更多地去做好栏目的发布平台、投资者和制作人的角色。
在栏目立项阶段,不要急于使用自有的电视頻道播出,而是要在新媒体平台上组织多个创作团队尝试性播出,通过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吸粉,待栏目的创作风格和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为受众接受,且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收视和粉丝基数之后,再尝试将栏目在自有的电视频道中播出。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编播创新:电视自媒体化栏目是在新媒体平台测试养成后再在电视频道播出的栏目,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特性使之更为自觉地关注用户需求,提供具有吸引力、价值和趣味性的信息和内容,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2)传播渠道:此类栏目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平台,拓展栏目的传播渠道。例如,在视频网站或平台、社交平台、移动客户端等发布节目片段、花絮和幕后制作等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3)互动性强:依托社交软件的群圈功能,增强与观众的互动,让用户参与节目制作和传播。可以通过设置话题讨论、转发推送、在线互动等方式,让观众成为节目的一部分,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
(4)个性化引流:依靠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根据用户接收信息的历史、习惯和兴趣爱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实现,帮助用户发现自己喜欢的信息,提高栏目的用户黏性。
(5)品牌建设:树立栏目的品牌形象,提高栏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广等方式,增加栏目的曝光度,提升品牌价值。
总之,电视自媒体化栏目信息化的养成需要从内容、传播、互动、品牌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信息接收体验。自媒体化栏目信息化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改进,只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自媒体市场中脱颖而出。
3 自媒体化栏目的信息管控
电视的自媒体化栏目是指由电视台主办的,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由个人或小团队创建、编辑、发布和推广的栏目。相比于传统的媒体栏目,自媒体化栏目的优势在于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灵活性、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广泛的传播范围。
自媒体化栏目养成管理是指将传统电视栏目的信息传播方式与自媒体元素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和互动的管理工作。
在自媒体栏目信息传播的养成过程中,在保护栏目和创作团队活力的同时,电视台作为发布平台、投资者和制作人,必要的管控不可或缺,这也是保证栏目持久有序发展的基础,其具体管控的内容如下。
(1)团队和绩效评估:采用自有团队与外包相结合的模式。以大数据的粉丝量、活跃度,以及完播率、转发率等数据为团队的评估标准,结合平台分成收益等因素,形成优胜劣汰的团队竞播机制,保证团队和栏目的活力。
(2)编播导向和风格的把控:改变电视自我主导创作的传统,适应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生态的需求,把编播导向和风格的主控权和评价权交付给市场,让用户通过点赞、关注、评价和转发等方式自由表达,并以此来把控整体的编播导向和风格。
(3)优化传播渠道和平台:冲破电视媒体的传统地域藩篱,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进行节目传播和宣传,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4)建立互动和参与机制:鼓励受众参与互动和分享,利用社交媒体的群圈功能实现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制造事件性效应。还可以多设置观众互动、线上投票、线下活动等环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5)数据分析和优化: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栏目的传播效果、受众反馈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并以此为核心依据,实现对栏目的即时调整,随时完善信息的传播策略和内容,提高播出的效果和影响力。
(6)建立社群和粉丝运营:以电视台的名义建立社群,积极发展节目的粉丝社群,定期与粉丝互动和交流,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增强粉丝黏性和忠诚度。进而提升电视的开机率和收视率,扩大收视人群。
(7)合作与跨媒体整合:与各大官网、新媒体平台、其他自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等合作,进行内容共享和跨媒体推广,形成战略合作,共同谋求栏目的影响力和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8)风险管理和舆情应对:即时关注舆情动向,协调公关和法务机构建立风控和舆情管控机构,协调战略合作的相关媒体和协作机构,建立联动联防机制,做到风险和舆情的及时发现、即时管控。
通过以上养成管理办法,电视台的自媒体化栏目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增加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实现信息更广泛的传播,提升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4 自媒体化栏目信息化的未来
电视走到今天,时代使然、技术使然,而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面对蓬勃兴起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我们与其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放下矜持和自叹,拥抱全新的技术和时代,电视不会消亡,而会浴火重生,凭着自身强大的编播力量、雄厚的底蕴和广大观众的信任,电视将借着自媒体栏目发展的契机再次崛起。
主要参考文献
[1]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培训教材编写组.公务员核心能力提升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2]曾来海.新媒体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刘阳.自媒体终极秘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6.
[4]总政治部宣传部.网路新词语选编[M].修订本.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5]王济昌.现代科学技术名词选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