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

2024-01-28 22:18周秋萍黄正盛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周秋萍 黄正盛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但是过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脱离了生活实践,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效非常一般。而情境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深度融合到一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本文尝试对情境教学的概念、特征、重要性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初步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46-03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情境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聂霄曾经指出: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从情与境、法与理等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深度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够伴随着情感而前进,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效率。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感性认知为核心,重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内在认知,能够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征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性

情境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情感,使得学生在情感上、认知上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情境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认同,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成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参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征,尽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索中掌握更多知识。

2.注重情境内容的启发性

情境教学应该在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情境内容的启发性,要知道情境教学是有内涵、有意义、有拓展性的教学方式,课堂知识、书本教材仅仅是情境教学的根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现实情境,对生活问题创新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来说,情境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相关事物,尝试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这些事物,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和特征,从而形成全新的认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情境、反思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将课堂知识充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教育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优势分析

(一)达成课标要求,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体现课程性质为根本,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突出《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式教学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场景当中,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现实价值,将书本知识内化到实际行动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相契合,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讲解复杂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大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一般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导致课堂教学成效非常一般,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始终处于低下水平。除此之外,很多小学生都觉得《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丝毫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变得异常困难。而情境式教学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列举一些丰富多样、趣味十足的案例,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难度也会大大减小。与此同时,在情境式教学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营造互动性十足、色彩鲜明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情境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在过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树立良好的情境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成效十分一般。首先,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时,过分重视理论教学,仅仅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宣读一遍就草草结课,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十分片面,大部分学生都面临着“前面学,后面忘”的窘境。其次,很多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情境教学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对课堂教学不会产生太大意义,丝毫不把情境教学放在心上。例如,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课堂中,很多学生对“贡献”和“责任”都比较陌生,假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又非常模糊,就无法帮助学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为家庭做贡献的意识。

(二)情境教学设计不够丰富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烈,尤其是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缺乏情境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部分教师的情境设计能力比较一般,无法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情境体验。有的教师经常沿用过去的情境教学法,导致《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产生极大的厌恶情绪。然后,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质需求,而是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维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活动,这使得《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學与学生需求存在很大的鸿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重视,极大地弱化了学生的情境体验。

(三)情境教学体验形同虚设

情境体验是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但是对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表现都不容乐观。首先,在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只针对部分学生,情境实践机会只留给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旁观状态,这些学生的情境体验非常差。例如,某教师在执教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情境教学中,只让少部分学生上台操作,导致其他学生根本享受不到良好的情境体验。其次,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时,没有塑造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整个情境教学活动的代入感非常差,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思想跑题、注意力涣散的问题。最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没有将相关内容延伸到课堂外、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情境教学环境,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一)列举真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为情境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充式教学,给学生列举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场景,打造一个丰富有趣的情境小课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拓展到现实生活当中,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早睡早起》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因为贪玩而存在“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白天打瞌睡”的小毛病,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损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具体说明晚睡熬夜的坏习惯,如熬夜会影响人体内分泌、降低人体免疫力、记忆力减退等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晚睡熬夜的小视频,对小学生的心灵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晚睡过吗?”“你一般是几点睡的?”“学习本节内容之后,你还敢晚睡吗?”通过这一课的内容学习,小学生认识到晚睡熬夜的坏习惯,慢慢下定决心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争当一名品质优秀、生活自律的好学生。

(二)创新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知识理解

众所周知,知识源自于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参考课本内容,创新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大大提升。在创新设计情境式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尽可能使情境式教学达到更好的成效。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尊老爱幼是美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敬老院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唱歌、跳舞、聊天等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心,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等。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老人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帮助老人的乐趣,掌握一些照顾老人的技巧,在小学生心底种下尊老爱幼的思想种子。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向学生提问:“大家在生活中还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有的人会说:“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关心照顾社区里的老年群体!”等等,教师还可以督促小学生将“尊老爱幼”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慢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本质需求、年龄特征出发,创设出真实、贴切、合理的教学情境,着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定》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依照自己的思维来制定班规,必然会导致很多班规与学生需求不符,学生的依从度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对班规产生严重的排斥情绪,班规的约束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见解来制定班规,例如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很重要,制定了“各门功课要学好,各科作业按时交”的班规,有的学生觉得穿戴礼仪很重要,制定了“穿戴整洁重仪表,相互问候有礼貌”的班规。而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制定的班规进行优化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升,对班规的依从度也会大大提升。

(四)营造良好情境氛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寄希望于一节课堂、一个活动。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督促学生将课堂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内化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处于良好的情境氛围当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熏陶,一些固有的小毛病、坏习惯能够得到很大改观,学习效率能够大大提升。例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营造一个低碳、绿色、健康的场景氛围,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瓶子制作一些小花瓶,并种植一些多肉、吊兰等植物;带领学生用旧纸片制作一个小风车,并放到“创意天地”中;鼓励学生利用易拉罐做一些小飞机、小笔筒等。这种情境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也有无限的利用價值,只有勤思考、勤动手,就能使废旧物品变成宝贵的资源,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而言之,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不仅可以更快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参考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列举真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知识理解,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品德好、素质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聂霄.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2023(4):15.

[2]姜倩倩.情境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J].成才,2023(2):25.

[3]刘仕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索[J].新教育,2023(1):10.

[4]王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J]. 天津教育,2022(9):20.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