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德育策略探讨

2024-01-28 18:04:51陈芝
教育界·A 2023年35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德育

【摘要】新课改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研究如何落实小学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提出构建“校园环境育人—师德师风育人—学科教育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校本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家校协同育人”的多维度德育体系,以期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陶行知教育思想

作者简介:陈芝(1992—),女,江苏省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

小学阶段的德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教师可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班会教育和校本活动中,同时依托社会与家庭的力量,全方位开展德育,多措并舉,构建完整的德育框架,有条不紊地落实小学德育。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价值

(一)德育是育人核心内容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体系下,义务教育课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主要目标,德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都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德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关键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

(二)小学是德育关键阶段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该时期接受的教育,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生造成影响,甚至会在学生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抓住这一育人关键阶段,实施正向、积极的道德教育,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助力学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小学德育常见难点与问题

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各地学校都致力于落实德育,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存在德育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德育目标和全面、丰富的德育内容,很多德育活动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德育效果不如人意。

其次,小学德育未能深深扎根于各科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德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以及班主任班会来实现,校本活动开展得较少,学生接受德育的途径较少,德育覆盖面不广。

最后,小学德育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很多学校的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安全、道德和礼仪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无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原则

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具有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

开展小学德育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方式。第二,要遵循融合教育原则,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中,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第三,要遵循实践教育原则,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和内化德育知识。第四,要遵循激励教育原则,利用奖励或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获得全面提升。

四、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校园环境育人,创设德育环境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要想落实小学德育,应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比如,学校、教师可在校园读报栏、走廊、教室后墙等位置张贴德育宣传海报,或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健康、正能量的事迹或思想,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二)师德师风育人,全面辐射德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会在观察、借鉴和模仿中学习和成长。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形象“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孩子”。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与社会的理想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校要严抓师德师风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大夏书系·教师要学陶行知》等法律文件或书籍,对教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向教师普及学校对师德师风的要求,使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监督与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评选模范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总之,学校要多措并举,严抓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三)学科教学育人,挖掘德育元素

教师要发挥各科课程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使得每一门学科都发挥出德育作用。各门学科教师都要积极探索德育融合教学路径,坚持教育隐性化原则,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形成大德育体系,在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德育,让学生既成才,也成人。

例如,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如在教学《悯农》这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教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引导学生体会狼牙山五壮士所具有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等,鼓励学生向狼牙山五壮士学习,传承红色精神。

(四)主题班会育人,搭建班会展示舞台

陶行知为“学生自治”下了这样的定义:“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来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组织起来,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在学校,学生最好的自主管理舞台就是班级。班主任要利用好班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真看真听真感受,能够获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班会活动,进行自主管理,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江苏省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将“励行奖励工程”作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核心活动,其中,“班会工程”就是学生的展示舞台。比如,我校有83.6%的学生来自二胎家庭,围绕“二胎家庭中的孩子如何分享和付出爱”这一主题让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主开展班会活动。教师为学生制作了“我是好哥哥”“我是好弟弟”等卡片,卡片上写有“为弟弟讲一个睡前故事”“和姐姐一起洗碗”等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完成“卡片作业”,并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和交流。一开始,很多学生只是把它当作一项教师布置的作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业变成了自觉行为,学生也逐渐养成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

此外,我校学生也会自行组织“红色精神”主题班会。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以视频短片的形式介绍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并壮大的过程,介绍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红色革命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

(五)校本课程育人,发挥育人价值

相比于学科课程德育与班会活动德育而言,校本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实践性,能够走出校门,延伸到社会中。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學习,收获来自他人的赞扬和肯定,内心的收获感与幸福感就会更加强烈,德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陶行知曾在论及师范教育时说:“在这共和的学校中,无论何人都不应该取那武断的、强迫的、命令的、独行的态度。我们叫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和他说‘你做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们要使得他明白‘为何做这样的事,为何这样做。’”这一观念在今天仍然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

我校通过开展校本实践活动认识到:一是要促使德育评价机制由“知”向“行”全面转化,不仅要考查“知”,还要考查学生的“情、意、行”;二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我校制订了“励行奖励券”评价机制,采用量化积分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每开展一次校本活动,我校都会设立相应的奖项。

案例1:2023年暑假,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隆重举办。开学典礼上,校长围绕暑期重大事件做介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典礼结束后,有的班级组织学生重温赛事经典瞬间,有的班级举办微型运动会,还评选了运动“小明星”。活动结束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运动员们获得奖牌的不易,为国争光的荣誉,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案例2:中秋节,我校会举办诗朗诵、演讲、手工制作等活动,并设立相关奖项,不同的奖项对应不同分值的励行奖励券。学生参与的校本活动越多,累计获得的励行奖励券也越多。在每年儿童节这天,学生可以持励行奖励券到学校德育处兑换心仪的奖品。

(六)社会实践育人,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德育

社会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阵地,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借助社会力量来拓展德育的广度。这也契合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社会即学校”理念。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在农忙时开展“我是小农民”活动,在周末时开展“当一日环卫工”活动,在重阳节开展“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在环保日组织学生组成“低碳环保小卫队”开展环保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三百六十行的劳动者,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社会是大课堂,学生长大后,都要展翅飞向广阔的社会大世界。因此,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丰富社会经验,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七)家校协同育人,家校结合渗透德育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校合力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家校协同育人背景下渗透德育,学校和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开展“我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家校联系记录本上记录每日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为父母做一次饭、打扫卫生、晒衣服等。学校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反馈,提升德育效果。

此外,在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特殊节日,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参与德育活动,或是与家长联合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享受爱、懂得爱、感受爱、回报爱。

案例3:2023年的“三八”妇女节,我校围绕“我为母亲送惊喜”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六(1)中队向全校做“感恩”主题的中队活动汇报。我校邀请了全校154名学生的母亲来校参加活动。学生、学校和家长共同完成了一场效果显著的家校德育活动。

结语

总之,落实小学德育,可从构建“校园环境育人—师德师风育人—学科教育德育—主题班会德育—校本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家校携同育人”的多维度德育体系入手,坚持德育为先,实施全面性、综合性的小学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杨艳棠.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J].求知导刊,2020(49):74-75.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 18: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