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高校近年来大力推行和实施三学期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学期制已经运行了三个完整的教学周期。根据该校的论证,实施三学期制可以带来六大好处,但在三学期制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对三学期制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认识;二是调整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三是端正学习态度,注重个性引导;四是改进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三学期制;教学改革;学期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17-04
学期制是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国内高校近年来大力推行和实施三学期制,这预示着三学期制有可能成为我国高校的主流学制。在实践中也有个别高校在实施了一段时间的三学期制后又恢复了原先的两学期制。那么,为什么高校要对学期制度进行改革?如何看待高校三学期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农大)近年所积累的改革经验尝试对此做出回答。
一、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高校在1985年之前普遍实施每学年两学期的设置,这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和积累了很多矛盾。各个高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锐意改革,学期制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上海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多学期制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其中,三学期制凭借其特有的制度优势获得了诸多高校的青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初,我国39所原“985”高校中已有28所施行了三学期制[1]。根据西北农大的论证,实施三学期制可以带来如下益处①:
1. 有利于缓解和减少学期冗长带来的学习和工作倦怠。通过缩短教学周期和增加学期数量,三学期制有利于学生在较长的学习活动中维持思想活跃度和新鲜感,缓解学习压力,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師提供更多的时间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2.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开设率。教学资源紧张是所有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类课程资源的紧张长期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选择,经常出现学生选不中心仪课程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情况。在三学期制实行之后,各高校可以在夏季学期专门开设一些高水平的通识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根据西北农大的测算,夏季学期预计能增加100—200门新开课程,将使学校的课程资源总量增加20%左右。这对学校来说,可以更好地盘活和更有效率地使用教学资源。
3. 有利于安排基础类核心课程。大多数课程在两学期制设置下是按照一年一轮来上课的。如果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其他原因要重修该课程,必须间隔一个学期。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忘记曾经学过和掌握的知识,加大了重修的难度;另外,一些基础类核心课程,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课程如果不能及时重修和掌握,将直接影响之后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实行三学期制后,在夏季学期专门安排供学生修读此类课程,可以更好地协调师资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4. 有利于学校实行开放性办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国外的带薪实习,也有不少学生参加国内外暑期研修和学术交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接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的教育,推动校际课程互认和学分互认,与当前国内外主流的教学周期对接很有必要。实行三学期制后,夏季学期往往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放假期间,这就为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授课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5. 有利于推行实践教学。有的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也有研究者认为实践教学薄弱是导致一些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不强、就业困难和社会责任感低的主要原因[2]。在传统的两学期制中,各专业的统一外出实习或集中实践训练在时间上很难得到保证,实践教学常常沦为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行三学期制后,在夏季学期内集中安排各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学校也会在这个时间段通过开放实验室、本科研究项目等方式提供必要支持。如果再把夏季学期与部分暑假时间连接起来,学生就会拥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时间,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6. 有利于推进教授、名师给本科生上课。教授、名师是高校的优质资源。如果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能较好地融入本科教学,学生将会是主要的获益者。教育部早在2018年就发出通知,要求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一些教授和名师虽然愿意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但因为同时承担了很重的科研任务和其他社会工作,较难保证在一个长学期的时间跨度上连续性开展课堂教学。实行三学期制后,安排教学课程会更加灵活,那些科研任务较重的教授和名师可以调整工作计划,集中一段时间在夏季学期为本科生上课或开设讲座,而其他时间可以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工作等。
二、西北农大三学期制改革的基本做法
西北农大从2019年秋季学期正式实行三学期制,迄今已运行了三个完整的教学周期。该校的基本做法如下:
1. 在学期设置上:西北农大实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即在全年总教学周次不变的前提下把一学年分成三个学期。其中,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分别对应原先两学期制中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学期,每学期从20周缩短为18周。夏季学期基本教学周是4周,一些跨度较长的实践环节可不受夏季学期校历起止时间的限制而适当延长,从而形成“18+18+4+X”的三学期制教学模式。
2. 在夏季学期安排上:夏季学期是三学期制最有特色的制度安排,西北农大围绕第三学期设计和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根据该校《2022年夏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提供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教师能力提升活动以及学校安排的其他活动等五大类的活动内容。以课程教学为例,一是开设本科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本科低年级安排以新生研讨课、通识类选修课程为主的小学分课程,本科高年级原则上不安排理论和实验课程,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科创训练、就业指导等活动。实践教学环节以专业实习、工程训练和生物学实习等为主。二是开设卓越成长类课程,如开设辅修专业课程、全英文课程、领导力培养专项课程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三是重修或补修课程。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安排重(补)修课程,帮助学生利用夏季学期进行补缺补漏。对延长学习年限或可能在规定学习年限不能正常修满学分的学生,学校开设部分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三、高校三学期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除了个别先行学校之外,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时间并不长,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和不适应现象,甚至有些现象与原先预期的效果背道而驰。从西北农大的实践来看,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
1. 教学时间不足。学期制改革常常伴随着教学时间的调整。根据西北农大的改革方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从50分钟调整为40分钟,这意味着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并没有相应减少,这对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有部分教师反映课程讲不完或者草草收场。
2. 超长学期带来的不适应。三学期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克服超长学习时间带来的疲惫感,但是当前的改革没有减轻甚至加剧了这一现象。按照原先的设想,西北农大在春季学期结束后会安排一周的休假然后转入夏季学期。由于过去三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预想没有实现。事实上即使有一周的休假时间也很难缓解师生在一学期紧张工作后所产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惫感。西北农大目前的安排是在春季学期结束后立即转入夏季学期。这样的第三学期实际上是春季学期的加长版,是一个叠加的超长学期(18+4=22周),师生反而更加疲惫和不适应。
3. 教学和科研的矛盾。三学期制改革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缓解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矛盾,特别是教学时间的冗长使得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反思,科学研究所需的不受干扰的整段时间也得不到保障。三学期制的施行并没有解决反而加剧了这个矛盾。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任务没有减少,而且有很大的可能在夏季学期增加新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原本整块的暑假时间被各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分割得支离破碎,时间的碎片化使得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学术问题,投入科学研究的精力受到挤压,科研能力也很难得到实质性提升。
4. 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三学期制下的学生管理(主要是夏季学期)比两学期制更加困难。夏季学期安排的教育教学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显得庞杂,既包括课程教学活动,也有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进行境内外的夏令营和短期访学,还有部分学生不参加上述活动,学校对学生的活动轨迹难以掌握。学生在夏季学期的学习态度普遍较差,上课时往往带着应付的消极心态,逃课缺课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尽合理,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没课而过于清闲,有些学生白天在宿舍玩游戏和上网,晚上出去聚餐和逛街,此外,学生作息不规律以及过度使用网络娱乐的状况普遍存在[3],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5. 教育成本增加。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夏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工作效率最低的时候。在夏季学期开课多少有点“逆天而行”的意味。为了让师生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学校有必要在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安装空调设备,有必要对食堂、澡堂、校医院等进行改造以满足夏季教学的新要求,在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和“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势必大幅增加学校的教育和办学成本。
四、改进和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对策
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的高校三学期制,在改革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正视问题并找到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西北农大近年来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摸索。可以借鉴该校的做法和经验,通过以下对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西北农大的三学期制改革从方案制订到组织实施一直存在不同声音,这从侧面说明师生员工还没有完全树立和落实对三学期制的正确认识。三学期制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改革,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系列关于三学期制改革的大学习大讨论,解決教职员工、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存在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问题,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观念转变问题。教务处、宣传部、研究生院和各二级教学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解读,特别是教务处要始终站在统领地位,发挥主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师生认识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帮助师生尽快调整和适应。只有广大师生员工对三学期制的认识和观念达成共识,才能以此作为三学期制改革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三学期制改革的进程,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4]。
(二)调整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三学期制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在原来二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学期,因为其不仅仅是学期的数量和形式的改变[5]。三学期制是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培养方案的调整势在必行。教务部门要统筹做好调研和论证工作,及时修订培养方案,调整学分学时的对应关系,精心设计适合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方案的重要载体是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合三学期制运行的课程体系是改革的核心,尤其是在短学期能否开出多元、灵活、适时以及普及性的课程尤为重要。学院作为主要教学单位要发挥主体作用。学院要建设符合短学期特点的专题研讨课、通识课、辅修课以及一定数量的国际课程,规划好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要建立相应机制,促进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共享,确保课程开出的数量和建设质量。
(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个性引导
三学期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政班级的概念,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夏季学期合班上课,这对课堂管理和学生管理形成很大的挑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到夏季学期并不“多余”,而是正常的教学学期,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要像春秋学期一样积极的对待和投入学习。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个性,张扬青春,因此有必要引进相关制度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中,本科生导师制是诸多实行三学期制高校的通用做法。学生在三学期制下选课自由度加大,学习方式相对独立和松散,更需要老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指导。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将教师的职责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业,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进行引导,这是三学期制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
(四)改进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
三学期制改革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后勤保障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调整和改进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各学期特别是夏季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秩序,主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比如,教务处要及时调整或修订课程设置、排课管理、教室分配、学籍管理等制度和文件;后勤管理处要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场所安装空调设备,尽量减少夏季气候对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食堂要加大投入,满足夏季对食物安全的更高要求。另外,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奖惩制度和措施来激励和保护教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对在夏季学期工作的教职工,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激励他们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总之,后勤保障落实到位才能保障三学期制的有序推进和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殷旭辉. 三学期制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J]. 大学,2021(23):81-85.
[2] 柯星星. 高校三學期制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4.
[3] 舒高磊. 三学期制下学生夏季学期生活状况探究:以南开大学为例[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61-65.
[4] 乔连全,辛丽清. 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J]. 中国大学教学,2015(09):62-67.
[5] 李兴华,王斌,张九洲,等. 大理大学“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大理大学学报,2017,2(11):90-93.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三学期制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SGH21Y002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殷旭辉(1978—),男,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① 以下内容引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期和教学作息制度改革方案》,2019年9月。本文引用时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