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梦雪 李瑜 李洋 张瑞敏 供图|贵阳公路管理局
省道104线贵罗石门路段 钟庆全 摄
今年夏天,贵州旅游火爆“出圈”,贵州省会城市“爽爽的贵阳”也成为各大社交平台推荐的热门旅游城市,来贵阳旅游的众多游客下了飞机、出了高铁站,通过贵阳市国省干线的交通网络衔接到达贵阳周边各个景区,“沉浸式”体验贵阳夏季的凉爽与舒适,真正实现了在贵州醉人的山水中“快行漫游”。
贵阳公路管理局管养的多条公路途经旅游景区,为当地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贵阳市“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贵阳公路局始终坚持以“设施数字化、养护专业化、管理现代化、运行高效化、服务优质化”为发展重点,为“强省会”五年行动提供公路保障。
8月18日,在国道320线上瑞段花鱼洞大桥的一侧,来自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路桥工程系教师向程龙带着一队暑期研学的学生到花鱼洞大桥进行现场教学。学校把课堂搬到现场,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距离学校仅20分钟车程的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的代表作——花鱼洞大桥成为他们首选的研学基地。
花鱼洞大桥自建成通车以来,先后获得国际桥梁大会IBC2022年度“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2022年“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创新奖一等奖”、2022年“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工程奖”等荣誉,且获得了4项省级工法、实用新型专利7项等丰硕成果,俨然成为贵州国省干线桥梁建设工程的典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桥梁爱好者和研学者前来观赏、学习。
“花鱼洞大桥地处的红枫湖很特殊,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区,更是哺育贵阳人民的‘大水缸’,被誉为生态之眼。在这样的水源保护地拆旧桥建新桥,难度非常大。”贵阳公路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花鱼洞大桥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秦瑜正在给研学的学生介绍建桥的理念和施工难点,“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我们创新性的采用了‘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设计思路,首先将旧桥作为施工平台和运输通道,安装新桥拱肋,‘包住’旧桥;其次沿新桥拱肋法向布置临时扣索,将旧桥整体扣挂在新建钢管拱肋上……”参加研学的学生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秦瑜讲解的重点,并被花鱼洞大桥生态建桥的建设理念所折服。“我们是从浙江过来,特地到贵州来看桥的,今天来到了花鱼洞大桥,遇到了设计团队,在贵州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设计出来的桥梁除了能够有交通的功能之外,另外又具有美观和欣赏的功能,是非常了不起的。”杭州游客黄尹隽说道,新建的花鱼洞大桥已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贵阳北线,位于国道212线兰龙段上的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园之首——中国阳明文化园则是贵州的思想文化研学圣地。作为“心学圣地,王学之源”的中国阳明文化园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重点名胜古迹“阳明洞”为核心景区的文化旅游园区,是集旅游、文化、休闲养心、研学体验、度假及商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每到节假日,到阳明文化园访学、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目前阳明文化园日接待量为1000人左右,游客分为散客和团队,散客以自驾游为主,每天至少有一半的人会从高速公路通过国道212线兰龙段来到园区,团队则有三分之二的大巴车通过国道212线兰龙段来到园区。可以说,国道212线兰龙段对于中国阳明文化园乃至整个修文县的旅游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贵阳往四周辐射,省道104线贵罗段途径的桐埜书屋、国道354线南兴段双流镇上的张学良幽禁之地、国道212线兰龙段上的贵州野生动物园、青岩古镇等众多景点,已经成为贵州省内研学游的好去处,游客、学者、学生们都能在享受通行条件的前提下,在知识与文化的海洋里恣意探寻。
省道104线贵罗石门路段 钟庆全 摄
每到周末,带上家人,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度过周末闲暇时光,休闲舒适的“周末微度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自驾出行成为周末短途游的主流出行方式。贵阳公路管理局管养的省道104线贵罗段就是一条体验感极佳的自驾游线路,沿线景点众多,农家乐、露营基地、夏季的花海、冬季的滑雪场……一年四季,玩法不一。
每年5月至9月,花溪高坡苗族乡石门村的紫色马鞭草进入盛开期,前往石门花海赏景、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石门花海景区大门就在省道104线的沿途,紫色梦境般的花海成为在路上就可以欣赏的美景,呈现一幅路景相融的和谐景象。
花溪黔陶马场村周边的农家乐,集烧烤、游泳、特色农家打糍粑等活动为一体,每到周末游客爆满,往往需要提前三四天才能订到位置。“每年夏天都会自驾到这里来玩水,这条路很方便,路面很平坦,沿线的风景也多,基本上可以一路玩到高坡云顶,是周末出行线路的极佳选择。”和家人一起出行的市民郭女士告诉笔者,她每年夏天都会到这里游玩,短途周末游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娱乐。
石门观景台位于省道104线贵罗段上,依山而建的一座天桥式观景台,视线开阔、风景宜人。在观景台上可以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可以俯瞰四季景色俱佳的石门梯田,不少追求自然体验的游客都会到观景台上看一看。“我们来自山东,今年贵州旅游特别火爆我们就跟风来了,这里很凉快、很漂亮。”来自山东的年轻人尹柳丫说道,比起人山人海的著名景点,他们更喜欢小众一些的景点。
周末微度假推动城乡文旅融合,给当地公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好机会。“省道104线贵罗段是我们到花溪、贵阳的必经之路,对居住在高坡的少数民族居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条出行通道,更是我们认识外面世界的纽带。”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刘德琴介绍,“这些年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周末和节假日来高坡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村民也能在家里开农家乐、民宿,或者到景区务工。”刘德琴表示,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18000余元,相较于2016年的8000元翻了一倍还要多。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沿线公众的出行,为花溪旅游经济提供交通保障,近几年,贵阳公路管理局在省道104线贵罗段实施了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整治行动、弯道会车智能预警系统建设、预防性养护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同时积极开展了小修养护工作,确保公路的日常通行。
从贵阳出发,周末出游两个小时自驾游可选的目的地实在是数不胜数,而为公众出行提供基础交通保障的国省干线也在周末短途游爆发时满足了更多公众的出行需求。
5月26日,开阳枇杷节在南江乡苗寨村举行,此时正是开阳富硒琵琶上市的旺季,漫山遍野挂满了“黄金果”,空气中弥漫着枇杷的香甜气味,来参加枇杷节的游客络绎不绝。
省道101线贵狮段公路两旁,枇杷挂满枝头,果园主人肖大姐笑盈盈地介绍:“本地枇杷正是上市的时候,我们都卖了几天了,大的卖8元至10元,小的卖3元、4元,每天可以卖200来斤,每天收入有一千多元,这两天枇杷节,游客变多了,我们也会多卖点,大概每天卖300斤至400斤。”位于省道101线贵狮段的开阳富晒枇杷交易市场,一排排装满枇杷的箱子摆放整齐,吆喝声不绝于耳……不时有游客驻足询价,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这箱有11斤,刚买的,挺甜。”游客陈先生表示。
据了解,开阳枇杷种植历史悠久,是贵州省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枇杷种植面积达8.3万亩,年产量3万吨以上,年交易量2万吨以上。南江乡是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不管是到南江采摘枇杷,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到南江大峡谷漂流,省道101线贵狮段都是必经之路。
“最近开阳南江的枇杷上市了,这里的枇杷又大又甜,果肉多,色泽好,从贵阳开车走这条公路很方便。”收购商陈先生高兴地说道。
省道101线贵狮段旁的南江大峡谷景区 任珍宇 摄
依托政策优势和便捷交通,南江乡龙广村和苗寨村等地大力发展枇杷种植业,枇杷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过7000吨,收入达6000万元以上。省道101线贵狮段方便特色农产品“出山”的同时,更为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交通保障。“我有七八年没出去打工了,以前都是到广东一带打工,工作辛苦还赚不了几个钱,后来政府搞大规模枇杷种植,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效益也不错,我就回家种枇杷了,每年收入有六、七万元。”谈及工作变化,龙广村村民陶秋运笑得合不拢嘴。
同样,在国道320线上瑞段公路旁,贵州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优质“阳光玫瑰”也成了北上广一线城市市民的桌上水果。该公司从选址、产品种植品类、数量、市场定位等方面,都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种植出来的产品也能快速输送到一线城市。在葡萄园务工的当地村民,不仅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葡萄,还能在葡萄园务工挣工资,收入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贵州旅游的持续“出圈”,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决策部署下,贵阳公路管理局紧跟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决策部署,持续在提升公路路况,不断推进“公路+”的拓展深化,推动路、旅、农、工等多业态、多维度的深度融合。
贵阳公路管理局突破传统公路交通管理仅仅提供公路基础设施服务的单一功能,围绕“把公路打成一条景,同时融入景区”这个目标,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投入37800余万元资金,用于日常养护、小修保养、水毁恢复、危桥维修改造、安全精细化提升及省级挂牌督办项目上的公路建管养工作,实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旅融合的发展目标。
“贵阳公路管理局将继续围绕公路建管养中心工作,突出‘多彩贵州路·畅安舒美行’主题,全面推进畅安舒美公路建设,继续在贵阳这块土地上续写好‘路旅融合’的文章,为‘强省会’行动提供坚实的公路保障。”贵阳公路管理局局长杨刚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