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4-01-26 02:54朱洪欣张玉鹏李楠张立鹏翟贵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腰背椎体腰椎

朱洪欣,张玉鹏,李楠,张立鹏,翟贵亮

(滨州市中心医院骨脊柱外科,山东滨州 251700)

胸腰椎骨折临床表现为胸腰部剧烈疼痛、损伤处躯干及下肢感觉麻木、呼吸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者患者会出现休克、意识丧失等状况[1]。 目前,临床针对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治疗手段为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术式可恢复椎体正常生理结构,有效减轻因椎体关节错位带来的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但手术可对患者骨质及周边组织结构造成一定损伤,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慢,临床常辅以康复训练以加快患者疾病康复,提高预后。腰背肌功能训练是作用于腰背部核心肌群的针对性锻炼形式, 可有效提升损伤处肌群肌力,恢复腰椎结构稳定,被广泛用于骨科术后康复[3-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对象,就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 例。对照组中男40 例,女35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47.98±4.66)岁;病程3~13 d,平均病程(5.47±0.42)d;骨折椎体为T1122 例,T1217 例,L118 例,L218 例。 观察组中男33 例,女42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47.24±4.58)岁;病程3~12 d,平均病程(5.32±0.40)d;骨折椎体为T1118 例,T1219 例,L1118 例,L220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CT、X 线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2)单段椎体骨折;(3)精神状态稳定,认知清晰;(4)符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指征;(5)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者;(2)伴有先天性脊椎功能障碍者;(3)术后出现感染者;(4)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康复训练。

1.3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照组术后予以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监测生命体征、疼痛干预,并指导患者进行左右侧翻身、膝髋屈伸、直腿抬高等常规术后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腰背肌功能训练。(1)背伸肌伸展训练: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双手置于胸前,利用腰背部肌肉发力伸展头颈及腰背,维持20 s后恢复至俯卧位,10 个动作为1 组,3 组/次。(2)腰部核心肌群训练:指导患者取站立位,双脚自然分开约半步,将双臂上举,然后进行左右侧弯和前后向弯屈,10 个动作为1 组,3 组/次。(3)拱桥式腰背肌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弯曲,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以肩部、肘部、脚掌为支点,上抬骨盆,使肩部、骨盆及膝关节在一条直线上,维持30 s,然后缓慢放下,进行五点支撑训练,10 个动作为1 组,2 组/次。(4)双腿搭桥和深层腰腹部肌肉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膝盖、髋部屈起,抬高腰部,坚持20 s 后恢复仰卧位,10 个动作为1 组,5 组/次[5-6]。 以上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于术后1~2 周开始训练,1 次/d。 训练过程中应向患者说明训练的要点及作用,耐心引导患者完成康复训练,训练时需家属或他人陪同,以免患者受伤。

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2)腰椎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腰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椎功能。 其中,ODI评分内容包含腰背疼痛程度、行走、站立、生活自理、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评分0~45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差;VAS 评分0~10 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3)平衡及运动功能:干预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平衡及运动功能。 其中,BBS 是对身体平衡功能评定的综合量表,评分内容包含患者行走、站立等多个运动项目,评分0~56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强;FMA 评分0~34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能力越强。(4)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FIM)评分及Barthel 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FIM 包含进食、穿衣、排便、交流沟通、行动等方面,评分0~126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越强;BI 评分包含行走、睡眠和大小便等,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3.81±3.32)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4.16±3.6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6,P=0.539)。

2.2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ODI、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ODI、VA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ODI、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ODI、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ODI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12_810_1186_842_1215.pngVA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37.98±2.35 38.02±2.31 0.105 0.916 19.73±2.14*15.57±2.16*11.849 0.000 7.68±0.23 7.70±0.25 0.510 0.611 2.58±0.24*1.87±0.20*19.682 0.000

2.3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BBS、FM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BS、FM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BBS、FM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BBS、F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BB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12_790_2091_822_2120.pngFMA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27.09±3.26 27.22±3.34 0.241 0.810 39.21±3.97*45.52±4.20*9.455 0.000 13.42±1.76 13.55±1.71 0.459 0.647 21.58±2.72*27.49±2.48*13.905 0.000

2.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FIM、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IM、BI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FIM、BI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前后FIM、B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FIM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112_804_3009_836_3039.pngBI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75)观察组(n=75)t 值P 值53.34±3.47 53.39±3.40 0.089 0.929 83.27±3.20*109.45±3.32*49.169 0.000 44.37±3.69 44.59±3.64 0.368 0.714 63.62±5.87*75.31±6.15*11.908 0.000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是指由外力造成的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破坏,是常见的骨科急症,临床症状为局部剧烈疼痛、损伤处躯干及下肢麻木无力、呼吸困难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其是通过将骨水泥注入受损椎体,起到增强椎体强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及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 具备疗效显著、创伤小、疼痛刺激较轻等优点[7]。但术后由于脊柱功能障碍及疼痛导致腰背部肌肉活动锻炼减少,可造成椎体周边肌肉肌力下降,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在术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ODI、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MA、FIM、BI 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腰背肌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 其原因可能在于:腰背肌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胸腰椎等脊柱关节具备支撑和稳固作用,可在站立、行走时缓冲脊柱受力,维持身体平衡。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椎骨质受损,周边肌肉出现萎缩,导致脊柱结构稳定性降低,引发运动功能障碍[8]。 而腰背肌功能训练中的背伸肌伸展训练和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可拉伸背部及腰腹部肌肉,促进核心肌群肌肉纤维生长, 恢复肌力至正常水平,从而为脊柱提供稳定的外源性支撑,确保胸腰椎正常发挥运动支持功能。 通过拱桥式腰背肌训练、双腿搭桥和深层腰腹部肌肉收缩训练可强化背部稳定肌群及腹肌屈髋肌力,改善脊柱受力,平衡各段椎体负荷在正常范围内, 使突出或后曲的椎体回到正常位置,从而缓解患者术后椎体异位的状况,在生理层面上恢复患者腰椎功能[9]。此外,腰背肌功能训练通过引导患者进行动作训练, 锻炼其控制自身躯干和肢体的能力,进而恢复其站立、行走时的平衡能力,从而改善运动功能,还能够促进创伤部位血液循环,加快胸腰椎骨质愈合,防止患者腰背部肌肉萎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10]。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椎组织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止康复期间胸腰椎再次受损,改善患者平衡和运动能力,缓解康复期间的病痛,进一步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腰背肌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腰背椎体腰椎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