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节能行为、能源效率缺口与公共政策
——基于国内30 个省份城镇居民的调查

2024-01-26 08:34边俊杰段可仪
财政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贴现率缺口城镇居民

边俊杰 段可仪

内容提要:城镇居民的节能行为反映了我国能源需求端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能源供给侧转型升级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问卷形式对我国城镇居民的节能投资和习惯行为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能源效率缺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节能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关,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的城镇居民节能投资意愿越强烈,收入水平的高低与采取节能习惯行为的意愿呈现“U”形关系;从城镇居民节能投资行为来看,城镇居民对冰箱、空调节能产品主观贴现率较高,所形成的能源效率缺口较小,对新能源汽车主观贴现率较低且能源效率缺口较大,通过设置碳价格和政府补助的政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弥补能源效率缺口。

一、引 言

能源系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稳定运转的基石,未来资源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 年全球能源展望:能源转型的转折点和紧张局势》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政治经济动荡,能源价格波动不确定的情况下,由能源供需矛盾而引发全球性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①RFF(Resources for the Future),“Global Energy Outlook 2022:Turning Points and Tension in the Energy Transition”,https://media.rff.org/documents/Report_22-04_v1.pdf.。全球能源系统处于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此,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我国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更大范围规范市场主体节能行为,加快形成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可能性三角。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能源结构逐步向家庭耗能倾斜,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家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36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率为13.8%,高于一、二、三产业;二氧化碳排放中家电耗能排放占75%,其中空调、冰箱和电视耗能占比超过一半①国家能源局:《2022 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https://www.nea.gov.cn/2023-01/18/c_1310691508.htm?eqid=8a0679250018102b0000000364454bd3。。由此可见城镇居民的节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能源市场运行效率,提高居民家电耗能效率对于推动建设能源可能性三角十分重要。我国目前针对产业部门、业务部门采取多项促进碳减排的政策措施,但就家庭部门而言,通过改善家庭能源需求侧管理,逆向推进能源效率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因此,关注我国城镇居民的能源消费需求问题,通过政策协同转变城镇居民的绿色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于稳定能源消费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梳理了城镇居民节能行为、能源效率与碳价格逻辑关系;(2)通过问卷形式对我国大陆地区30 个省份的城镇居民节能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影响节能行为差异性的个体性因素;(3)以问卷数据为基础计算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节能行为的贴现率、投资回收期以及能源效率缺口,并探讨了能源效率缺口与当前我国碳价格的关系,提出了碳价格定价机制和补贴机制的建设方向。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逻辑

(一)城镇居民节能行为

城镇居民节能行为是狭义层面的能源消费行为,指的是城镇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能源消耗(樊继达,2022)。城镇居民减少能源消耗的其中一种方式是习惯型节能行为,体现在通过随手关灯,减少用电频率等日常节能习惯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另一种是投资型节能行为,通常是城镇居民在不改变以往用电习惯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间接降低能源消耗的行为(Shapiro,2016)。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其对投资型节能行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从长远来看,提高城镇居民能源利用效率应该着眼于合理引导对高效节能家电的投资与消费,实现城镇居民高质量生活方式和能源合理利用双赢的模式。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居民节能行为意愿是由个人对节能产品的行为态度和主观道德规范所决定的主观行为意向,这种主观行为意向直接影响节能行为实施(Ji and Yu,2020;吕荣胜等,2016)。Abrardi(2018)研究居民垃圾回收行为时提出ABC 理论。该理论指出垃圾回收行为(B)是个人对于垃圾回收所持的态度(A)和外部条件(C)的相互作用,最终共同决定个人行为。与城镇居民通过主观能动性的习惯型节能行为不同,投资型节能行为更容易受节能科学技术、政府补贴、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性因素的影响。此外性别、年龄、收入、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对居民节能行为产生影响(宋鹏等,2023)。

(二)能源效率缺口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投资型节能行为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然而从理性经济人视角考虑,在没有外部政策干预的情况下,高效的节能家电扩散速度会比较缓慢,这是由于城镇居民会在购买节能新产品的成本和减少节能支出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孙广生,2011)。节能产品需要额外支出,城镇居民之所以愿意进行节能产品的投资,是因为考虑到在未来能够更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投入的费用(Allcott and Greenstone,2012),也就是购买节能产品的收益。往往会存在具有一定回报率的节能产品不能获得城镇居民消费者的青睐,这种现象被称为“能源效率缺口”(Gillingham et al.,2009)。

碳市场价格是对家庭居民碳排放的定价,增加居民能源消耗的成本,使用节能家电可以减少碳排放,减少用电的支出成本,本文代指节约用电的收益,所以城镇居民需要在节约用电的收益现值与当前购买节能家电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初始投入成本就是安装节能产品相对于非节能产品的额外支出,未来节约的收益就是城镇居民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将收益折算到现在时运用的隐含贴现率,也称为投资决策的主观贴现率(Gerarden et al.,2015)。如果主观贴现率高于节能投资的机会成本,则说明存在能源效率缺口(Pavlyk,2020)。市场最优的能源投资效率水平位于能源投入增加导致的边际资本投入的减少量恰好等于两者之间的相对价格,达到城镇居民能源投入效益最大化水平(Gerarden et al.,2017)。

鼓励城镇居民投资型节能行为是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首要工作是对城镇居民的能源效率缺口进行测度,也就是对城镇居民节能投资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体现在主观贴现率的大小上(周慧、张莹杰,2015)。Duan and Yan(2019)通过对城镇居民的空调购买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居民在购买节能空调时采用的主观贴现率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不同的节能产品能源效率缺口也存在差异,Bagwell et al.(2020)通过研究发现空调的贴现率为89%,而太阳能热水器的贴现率为39%,混合动力汽车的隐含贴现率为21%—49%。

(三)政策干预措施

因为节能减排具有正社会外部性,能源效率缺口不能自发消失,鼓励城镇居民实施节能行为需要外部政策的干预。目前国际通行的碳减排政策主要包括能效与排放标准、碳定价和政府补助。鉴于碳排放种类的差异性,传统的能效和排放标准面临设计成本高、执行标准难以统一等诸多挑战(Duan and Yan,2019)。设置碳排放标准适合强制性控制减排目标实现,碳定价机制则更适合实现市场机制的减排目标(王蒋姜、张旸,2023)。碳价代表着全经济尺度的边际碳减排成本,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成本较低的公共政策工具的代表(张希良等,2022)。碳定价通过提升企业的减排成本促进企业自主绿色化转型,此外,碳定价工具具有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可以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经济总体成本效益最优的激励效果(王茹,2021)。

碳减排政策应采取数量机制和价格机制相结合的策略,针对排放范围较广的家庭微观主体主要采取价格机制,对于排放总量易于控制的行业企业施行数量机制(Knittel,2019)。为了弥补能源效率缺口,通过市场机制引入足够强的碳价信号,构造城镇居民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使得边际社会外部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不成熟,当碳市场运行效率较低时,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碳排放管控的方式进行干预,发挥市场机制和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蒋伟杰、张少华,2018)。为实现节能减排,我国除了在现有能源结构下建立碳价格市场交易机制,还应该实行行政干预、财税和金融手段复合型的政策组合方式来激励家庭、企业微观单位降低碳排放(吴茵茵等,2021;段玉婉等,2023)。

综上所述,家庭能源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模式的关键因素,探究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节能行为是针对性制定能效政策的基础。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关于城镇居民节能行为以及能源效率缺口相关研究较少,碳价格的设定会影响家庭居民碳排放的成本,进而影响城镇居民低碳行为和节能投资行为。如何将碳定价机制引入城镇居民的节能投资决策,分析政策协同引导城镇居民节能行为存在较大研究空间。本文从狭义层面入手,以城镇居民节能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在掌握家庭节能行为的差异性和能源效率缺口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碳定价和政府补助的政策组合在弥补能源效率缺口中的协同作用,对于实现城镇居民能源投资效率提升具有边际贡献作用。

本文的理论逻辑如图1 所示,城镇居民节能行为分为日常的习惯型节能行为和投资节能产品的投资型节能行为。习惯型节能行为是建立在个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之上,投资型节能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的假设,主要还受节能产品投资的主观贴现率的影响,如果城镇居民的主观贴现率大于节能投资的机会成本,则节能投资额外支出成本大于节能减排收益的现值,说明存在能源效率缺口。节能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为了弥补能源效率缺口就需要政府政策干预,提高节能投资收益,减少节能投资额外成本。目前主要有设置碳排放标准强制性节能减排,碳定价市场机制提升节能收益,政府财政补助降低节能额外支出成本等措施。通过这些形式弥补能源效率缺口,使得节能投资的边际社会外部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最终促进城镇居民实施节能投资行为。

图1 城镇居民节能行为、能源效率与公共政策逻辑关系图

三、城镇居民家庭节能行为的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研样本包含我国30 个省份的城镇居民,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和小区街道随机走访的形式。设置调研问题包含受访者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等基本信息,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习惯与节能投资行为等有效信息。本次共发放554 份调查问卷,其中获得有效问卷506 份,有效回收问卷率为91.34%。样本分布特征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中涉及的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特征,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见,男女比例接近1∶1,金字塔型家庭收入结构,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状况,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是30 岁以下的未婚群体,采取节能行为的群体占80%以上,主要是在水电费领域实施节能行为,所以减少家电耗能是城镇居民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通过分析回收的调查表发现,大多数家庭关心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有79.6%的居民会优先考虑水电费节约的问题。在预防气候变暖这一问题上,家庭也感受到,节能行为不仅仅是产业界和政府部门,从自身做起也是必要的,这些方面显示出促进家庭部门采取节能家电投资行为的余地很大。总体来看,本研究样本的城镇居民节能意识和行为水平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理念的平均认知水平,涵盖目前城镇居民大部分居住条件。本研究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较为全面反映我国城镇居民普遍状况,样本具有一定的研究合理性、普适性和逻辑性。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调查问卷的质量进行评估,对城镇居民开展的习惯型节能行为量表运用SPSS 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通过信度检验得到总体16 个调查问题的克隆巴赫Alpha得数为0.895>0.7,所以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效度检验(表2),结果显示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46>0.7,且巴特利特球形度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提取特征值得到大于1 的5 个特征因子,特征因子解释力度达到78.32%,解释了原始变量大部分的信息,所有的调研问题都通过了效度检验,说明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三)城镇居民家庭节能行为差异性分析

通过运用SPSS 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城镇居民在不同的性别和婚姻状况上节能行为存在的差异性,单因素方差分析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对节能行为造成的差异性影响。本文的节能行为分为城镇居民的日常节能习惯和生活中的节能投资行为两个方面。表3 为城镇居民在性别和婚姻状况上节能行为差异性的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著性水平都大于0.05,由此可知,我国城镇居民性别和婚姻状况并不是影响节能习惯和投资行为差异性的因素。

表3 城镇居民节能行为差异性独立样本T 检验

不同教育水平在受访家庭节能行为上差异性ANOVA 分析的结果(表4)显示,不同教育水平上的城镇居民,家庭节能行为在节能投资和节能习惯行为上都有较大差异性,其差异性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在城镇居民的节能投资行为中,受教育水平越高则采取节能投资行为的意愿越强烈,博士学历水平的节能投资意愿明显高于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本科以下城镇居民,研究生和本科生节能投资意愿差异性不明显,本科以下学历的城镇居民节能投资意愿最弱。从节能投资习惯来看,学历水平越低的城镇居民节能投资习惯越好,其更愿意通过日常节能习惯来减少能源消耗。日常节能习惯行为可能会降低生活质量,高学历的城镇居民更愿意通过购买节能家电等节能投资行为减少能耗。另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存在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认知水平较高、节能环保措施信息接受度较高、收入相对较高等因素,更愿意通过购买节能产品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表4 教育水平在家庭节能行为上差异性ANOVA 分析

收入水平在家庭节能行为上差异性ANOVA 分析结果(表5)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节能行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有较大差异。从节能投资行为来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则采取投资行为的意愿越强烈,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不愿意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通过节能习惯行为减少能耗,反而更愿意购买节能家电,因为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较少考虑节能投资的使用成本,有充裕的流动性资金投入环境保护领域,相应的节能投资行为意愿较高。收入水平与采取节能习惯的意愿呈现出“U”形关系,当收入水平很低时节能习惯最高,低收入者更多通过日常节能习惯行为减少能源消耗,随着收入增加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节能习惯意愿逐步降低,直到年收入达到20万元—30 万元,之后随收入增加节能习惯行为意愿升高,体现高收入城镇居民社会责任感较强,更愿意通过节能投资行为和日常节能习惯行为组合的方式,共同降低能耗进行环境保护。

四、能源效率缺口的测算与补偿

家庭采取节能相关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家庭能源支出,而且可以促进企业产品进行绿色转型,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即使存在有可能使生产力提高、家庭能耗降低的节能机会,企业和消费者也不一定会加以有效利用。由于城镇居民的主观贴现率大于节能投资的机会成本,说明存在能源效率缺口,导致即使存在能源效率改善的机会,企业或消费者也认为,利用这些能源节约机会不能对自身利益带来正效益。所以找出制约企业和消费者节能决策的因素,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根据30 个省份506 个调查对象得到的调查数据,排除无效回答的样本后,以386个有效样本对居民的节能投资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在分析中,关注决定家庭节能投资意向的重要因素:主观贴现率。测量家庭在购买节能冰箱、空调或者新能源汽车时使用的主观贴现率,并基于此推算购买节能冰箱、空调和新能源汽车将来节约能源费用的现值。再运用该推算结果,考察由额外支出费用带来的能源效率缺口。

(一)贴现率

由于节能性不同的产品价格存在差异,如果消费者购买节能性高的耐用品时需要额外支付的费用低于将来节约的能源费用的现值,消费者会决定购买该产品。具体如下:

式(1)中,P0是能源价格的初始值,E是每年的能源节约部分,r是贴现率,f是能源价格的年增长率,n是使用年限,I是购买节能性高的产品需要额外支付的费用。假设能源价格增长率是0,使用年限足够长,上式可以写成:

式(2)意味着,只要能源效率改善投资的收益率不超过贴现率,消费者就不会购买节能性高的耐用品。针对高节能性家电消费者所进行的能源效率改善投资的实证研究也明确指出,消费者主观贴现率一般比较高。有学者通过构建离散选择模型计算节能产品隐含贴现率,研究发现节能型热水器平均隐含贴现率为30%,远高于其资金的机会成本,存在较大的能源效率缺口(周慧、张莹杰,2015)。

本文问卷调查中提出的问题借鉴Shapiro(2023)采用的方法,以测量贴现率为目的而设计。问卷对空调、冰箱和新能源汽车都进行了调查,节能空调调查的相关问题为:“节能空调(一级能耗)比非节能空调(二级能耗)成本高,但具有省电优点。目前节能空调市场价比非节能空调价格高出1300 元。而且节能空调使用寿命更长。那么你认为一年应节省多少电费才会购买节能空调?”冰箱和新能源汽车提出的问题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向回答者提示的购买节能空调、节能冰箱需要额外支付的费用(空调1300 元、冰箱800 元、新能源汽车35000 元)是达到甚至超过节能标准的产品组和未完全达到节能标准的产品组的平均零售价格的差额。

计算时,使用回答上述提问的数值(S)和提示额外支付的购买费用(R)的比率(S/R),作为主观贴现率。运用式(3)能够利用主观贴现率计算投资回收期:

式中r 为主观贴现率,N 为产品的使用年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现行标准》,冰箱和空调使用年限为10 年,新能源汽车使用年限为20 年。

表6 列出了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购买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的城镇居民主观贴现率。从平均值来看,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的主观贴现率分别为40.54%、46.03%、16.73%。可见,节能冰箱主观贴现率相对较高,冰箱相对于空调和汽车而言,在居民家庭中的普及率较大,属于家庭必需品,居民对节能冰箱的节约电费敏感度相对较高。其次是节能空调,对于部分家庭而言,空调非生活必需品,节能空调需求弹性较大。新能源汽车是生活非必需品,目前的发展环境仍然在不断完善,部分城镇居民表示需要等待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后再考虑购入新能源汽车,并且有意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城镇居民收入往往较高,收入较高的家庭相应的主观贴现率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反映在消费者采用的主观贴现率上,城镇居民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主观贴现率相对较高,而对于居民消费者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主观贴现率相对较低。

表6 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及新能源汽车的主观贴现率 单位:%

计算投资回收期,如表7 所示,对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这类的投资成本较低、需求弹性相对较小的家电产品来说,投资回收期较短,一般家庭希望用平均2 年半到3 年的时间收回。新能源汽车等消费者需求弹性较大的耐用品主观贴现率较小,投资回收期较长,城镇居民希望用9 年左右的时间收回。

表7 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及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回收期 单位:年

通过对家庭需求弹性较小的冰箱、空调的主观贴现率和投资回收期进行调查研究(图2、图3),发现购买节能空调的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的主观贴现率较高,随着收入增加,贴现率逐渐降低。购买节能冰箱的城镇居民中,主观贴现率随收入增加先降低再上升,投资回收期则随着收入的增加先上升再降低。其原因在于:从收入水平来看,低收入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较强,希望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节能家电的成本,相应的主观贴现率较高,投资回收期较短,随收入提高投资回收期上升。冰箱需求弹性较小且没有替代品,当收入水平达到30 万元之后,高收入群体选择购买能耗性能更高的冰箱,期望节约用电的收益较高,主观贴现率提高,相应投资回收期降低。

图2 回答节能空调相关问题者收入情况

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图4),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对于大部分城镇居民来说属于非生活必需品,消费群体集中于收入水平较高、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绿色环保人群,其主观贴现率首先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当年收入水平高于30 万元后,主观贴现率逐步下降。新能源汽车通常在购车成本上高于传统燃油车,低收入者更关注于汽车初始购车成本,因此主观贴现率较低,接受的投资回收期也较长,随着收入提高,家庭居民更容易承担高成本,节能投资收益提高,主观贴现率升高,实际接受的投资回收期逐步降低,当家庭居民收入水平高于30 万元,掌握的市场信息更为充分,更愿意使用新能源汽车降低长期使用成本,并且随着收入提高资金流动性限制较小,愿意接收的投资回收期也逐渐增长。

图4 回答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者收入情况

(二)能源效率缺口

节能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同时,决定节约效果的未来能源价格具有不确定性。Larch and Wanner(2017)就消费者的贴现率进行模型分析,认为考虑随着几何布朗运动的概率过程而变动的能源价格与不考虑该概率过程的能源价格相比,其贴现率更大。这意味着,未来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主观贴现率。

根据城镇居民使用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将在每年实际节约的电费,运用上文算出的主观贴现率折算成现值。该现值可以认为是家庭认可的“不后悔”投资额I,节约的电费数据从价格网站取得。R与I 的差值(R-I)被认为是家庭购买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额外支付的费用,也就是能源效率缺口。

运用主观贴现率计算购买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及新能源汽车每年节约电费现值①计算的前提条件包括:假设节能空调和非节能空调的产品差价是1300 元,节能冰箱和非节能冰箱差价是800元,新能源汽车差价是35000 元。节能空调和冰箱使用年限10 年,新能源汽车使用年限20 年。。根据城镇居民回答每年节约电费,带入主观贴现率计算使用年限内所能节约电费的现值,最后计算购买节能环保设备的额外支出费用,得出目前城镇居民的能源效率缺口。如表8 所示,节能冰箱在投资回收期内所能节约能源费用的贴现投资额最小,相应的购买节能冰箱的额外支出费用最少,能源效率缺口最小,由此可见目前节能冰箱在城镇居民绿色消费中的接受度相对最高。其次是节能空调,在部分空调需求量较大地区,居民消费者愿意在10 年的投资使用期内花费1181.06 元投资节能空调,相对目前的市场购买费用1300 元来说,能源效率缺口为118.94 元。购买新能源汽车需要付出的成本较高,投资贴现率达到27179.65 元,相应的能源效率缺口最大,为7820.35 元。

表8 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及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缺口 单位:元

表9 显示被调查城镇居民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能源效率缺口与其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贴现投资额来看,随着收入增加,城镇居民消费者愿意投入节能产品的投资额先减少后增加,当年收入水平高于30 万元后,城镇居民更愿意投入更多资金消费技术性节能产品。随收入增加,城镇居民购买节能产品的额外支出费用先增加后下降。总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越高,信息接收程度完全,可支配收入资金流动性充裕,则投入绿色消费的意愿越强烈,能源消费缺口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表9 收入水平与能源效率缺口 单位:元

比较各项节能家电的贴现投资额和额外支出费用,能源效率缺口普遍较大。从能源消费需求端来说,虽然家庭对电费的节约较为关心,但没有优先执行购买节能家电等金额较大的节能行动。选择节能产品时,城镇居民通常无法充分了解产品节能的具体信息,这不利于对使用能够提升能源效率的产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而影响节能投资决策。如果家庭正确认识各项节能行动的效果,实施效率和节约金额的相关度应该很高。

(三)弥补能源效率缺口的相关政策

1.碳价格的设定

碳税或者碳排放交易制度等碳定价机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弥补能源效率缺口?以上文的结论为基础,就这一问题进行考察。设定碳价格会提高电费,从而提高了购买、使用节能家电带来的电费节约收益。但是,在决定购买节能家电时,消费者会根据使用的贴现率求得全年节约的电费现值,比较该现值和购买节能家电额外支付的费用。当全年节约的电费现值超过额外支付的费用时,消费者选择购买节能家电。根据以上结论,将设定碳价格以提高城镇居民对节能家电的投资意愿。当碳价格设定使得不后悔投资额足以弥补额外支出费用时,消费者选择购买节能家电。计算样本城镇居民的意愿投资额等于额外支出费用时候的平均碳价格设定值①根据《2021 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参数设定标准: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电费平均水平0.59 元/千瓦时,电力指标系数为1.229 吨标准煤/万千瓦时,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2132 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如表10 所示。

表10 碳价格设定与额外支付费用 单位:元

通过计算样本城镇居民平均碳价格设定值,当节能空调的碳价格设定为80.704 元每吨CO2时,节约电费所需额外支付的二氧化碳排放价格为46.711 元,此时居民购买节能空调则每吨CO2额外支付费用小于0,说明居民通过购买节能空调的额外支付成本小于节省能源带来的收益,所以城镇居民会选择购买节能产品。城镇居民对节能冰箱的投资意愿较大,碳价格设定在55.134 元每吨CO2的水平上就可以达到城镇居民的不后悔投资额。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缺口较大,需要将碳价格设定在657.085 元每吨CO2的较高水平上才能弥补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额外成本。

2.节能投资政府补贴

如上所述,仅仅依靠碳价格来促进节能投资的话,只能得到高额的碳价格。但是,如果配合使用能够降低节能投资初期费用的政策措施,可能会使必要的碳价格水平降低。在此,假定将节能投资的政府补贴政策与碳价格设定两种政策措施进行组合,则必要的最低补助金额将会随着碳价格设定水平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碳价格的上升,对于家庭来说,不后悔投资额(I)增加。节能投资的额外负担(R)和投资额(I)的差额(R-I)减少。R-I 可以看作促进节能投资必要的最低补助金额。

图5、图6 分别描述了节能空调、节能冰箱、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碳价格设定和最低补助金额之间的关系。当碳价格下降时,为了促进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及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必须提高一定的最低补助金额。例如,碳价格水平在10 元每吨CO2的情况下,为了促进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的购买,必要的最低补助金额分别是每件38.754 元和15.074 元。另外,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碳价格水平在100 元每吨CO2的情况下,必要的最低补助金额是每台6495.609 元。碳价格下降1 单位,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和新能源汽车政府补助分别上升0.578、0.360、12.562 单位,与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相比,随着碳价格的降低,新能源汽车最低补助金额的上升幅度较大,理由如下: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观贴现率较低,碳价格设定的效果比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要好。因此,当碳价格下降时,为了替代其效果,必要的补助金额也将变大。

图5 节能空调、冰箱的碳价格设定与政府补助

图6 新能源汽车的碳价格设定与政府补助

通过对碳价格设定和政府补助的政策组合进行考察发现,消费者采用的贴现率较大的节能空调、节能冰箱,其碳价格设定的效果较弱,相对而言补助政策则可能有效地促进购买。关于促进购买节能家电的措施有必要指出的是,区分即使没有补助也会进行节能投资的主体和没有补助就不进行节能投资的主体存在难度,因此,对于补助并非必要的消费者来说,给予补助是财政资金的一种浪费。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政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节能投资的成本。信息不充分、流动性约束、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的教育水平导致的有限理性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程度反映在消费者节能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主观贴现率大小上。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对我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耗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节能投资和习惯行为的差异性,以及不同节能产品存在的能源效率缺口,最后分析弥补能源效率缺口的政策组合,得出以下结论:

1.城镇居民的节能投资行为和节能习惯在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上都有较大差异。受教育水平越高则采取节能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学历水平越低的城镇居民节能习惯越好。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则采取投资行为的意愿越强烈,收入水平与采取节能习惯行为的意愿呈现出“U”形关系。

2.在城镇居民家电投资期望收益率上,节能冰箱主观贴现率相对较高,投资回收期短,其次是节能空调,新能源汽车主观贴现率较小,投资回收期较长。低收入者的主观贴现率较高,随着收入增加,贴现率逐渐降低,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收期逐步增长。

3.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节能投资额外支付费用来看,节能家电市场存在能源效率缺口。对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如节能冰箱、节能空调,能源效率缺口较小;对于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非必需品,如新能源汽车,能源效率缺口较大,能源效率缺口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4.碳价格设定和政府补贴的政策措施结合能弥补能源效率缺口。节能冰箱、节能空调主观贴现率较高,通过政府补贴可以更好促进节能投资。消费对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观贴现率较低,碳价格设定的效果比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要好,新能源汽车设置合适的碳定价可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投资效果。

(二)政策建议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认为资金约束、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是导致消费者主观贴现率偏高和能源效率缺口的原因。通过碳定价机制和政府补助可以优化城镇居民能源需求结构。针对以上研究结论,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干预建议:

1.关注信息不对称和政府补助。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其主观贴现率较高,通常比较关注经济效益,以习惯型节能行为为主。针对此类群体最主要的是提高节能信息透明化,可多渠道向城镇居民宣传节能信息,为其购买节能家电、降低能耗、节约电费消耗等行为提供必要的指导。鼓励节能产品通过安装“智能仪表”等提升节能效益的“可见化”“信息化”水平,从而弥补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导致此类城镇居民节能措施单一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为其提供更多的政府补助,包括财政节能补贴、税收减免、节能贷款减息等,降低节能投资门槛。

2.关注节能成本内部化。受教育程度良好、中等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具有一定的节能环保意识,采取投资行为和习惯型节能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更关注实施节能行为的成本和降低能耗带来的收益。针对此类城镇居民采取的干预策略是通过设置碳价格、环境税和补贴将节能成本内部化。一方面,政府部门同时适当调整能源价格,从而提高城镇居民节省能源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对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节能家电进行消费补贴,建立绿色消费个人账户,提高中等城镇居民节能投资意愿。通过政府的经济干预将节能成本内部化,弥补节能家电投资消费能源效率缺口。

3.关注节能行为问题导向。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主观贴现率较低,对外界信息接收较为充分,可支配收入现金流充裕,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导向节能投资消费模式。针对此类居民,政府补助并非最好的措施。一方面,基于道德导向的宣传教育,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舆论和行为进行合理引导,进行社会责任奖励、社会认同形成节能示范效应,激励其实施节能行为。另一方面,给市场上节能产品设置合适的碳价格,增加能源消费价格的差异化,从而能较为明显地提升节能投资的收益,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等需求弹性较大的节能产品。

猜你喜欢
贴现率缺口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堵缺口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影响贴现率选择的关键要素:成本效果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