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25 07:45汪掌霞
高考·中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汪掌霞

摘 要:化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不仅满足了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需求,还帮助学生在化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集中创新思想和教学力量,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改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具体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法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的策略,以更好地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变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与化学学科的特点相契合,还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学习需求。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1]。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化学课程中,以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水平。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侧重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记住和理解知识点”,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升学考试,而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高考化学题目的趋势逐渐向实践应用方向发展,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2]。

中小学阶段,学生通常进行基础的记忆和学习,但高中时期,知识点变得更加复杂。若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可能会觉得高中化学难度过高,产生消极情绪,可能导致以下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耐心讲解,但学生难以保持对课本和教师的专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需要学习更多应用型知识,培养自身学习主动性,而这也是许多高中化学教师目前在课堂中难以提供给学生的。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包括培养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许多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课堂通常由教师主导,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还影响了他们深入理解化学知識。尽管升学率对学校和学生都很重要,但将学生培养成只会应对考试的机械学习者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中,通常存在明确的教师、学生角色分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化学知识,而学生则被期望聆听并吸收这些知识。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常常导致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也很难真正理解化学现象的深层本质。任务驱动教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课堂的核心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方法将化学课程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然后分发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或独立自主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思想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通过实践性的任务和互动来深入理解化学概念。教师则负责规划任务、提供资源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协助他们掌握关键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激发学生对化学探索的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追求深入学习,并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学生化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扩展到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和反思等核心品质。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为化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教师可以策划实际操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炼协作、实践、实验和研究等关键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通过鼓励学生对化学任务解决的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这对于他们的长期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任务驱动法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问题型任务,引发学生好奇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巧妙提出问题,进行适当的问题导入,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营造出充满质疑精神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深入探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以《氧化还原反应》一课为例,在正式讲课前,教师提出一个引人好奇的问题:为什么钢铁制物品会生锈?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思考的欲望。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开始明白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探究阶段,学生将参与实验,观察铁片在潮湿条件下是否会生锈。这个实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实验,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实验结束后,教师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和还原的概念。同时解释为什么铁在潮湿条件下会生锈,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联系起来。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促进了课堂内的积极互动和知识共享。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接下来,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船舶为什么会生锈,并提出如何预防锈蚀的方案。这个案例不仅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还要求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书面作业等方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构建情境化任务,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关注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新经验和结构性知识。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化学情境的任务,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亲近化学,将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以《硫及其化合物》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引入一个生动的情境为开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模拟的环境污染事件。而后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被视为一个“环境科学家团队”,使得学习过程具有实践性和合作性的特点。他们的任务是深入研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以找到解决这一模拟环境污染事件的切实方法。接下来,学生投身于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中,以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例如:他们可能会观察硫黄的燃烧过程,探究硫酸的酸碱性质等。这些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實验技能。学生积极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这一互动过程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分享。随后,每个小组负责准备一份详尽的报告,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及观察得出的结论以及针对模拟环境污染事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这个环节强调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课后,通过全班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点。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在这个情境构建的教学课堂中,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将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这种情境化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营造相对应的现实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深度。

(三)构建实验型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其核心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观察化学反应,测量物质的性质,以及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实验型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和解释结果。这些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考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工作原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乙醇与乙酸”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课堂开始前,教师准备了乙醇样品、乙酸样品、蓝色石蕊试剂、硫酸、碳酸氢钠、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等相关实验用具,而后告知学生本节课的课堂目标:1.探究乙醇和乙酸的性质。2.观察并记录乙醇与乙酸的反应。而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获得乙醇样品并进行乙醇的性质测试,将一小部分乙醇与蓝色石蕊试剂混合,观察并记录了反应结果。这一实验既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又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实验记录的技能。第二步,教师让学生重新分组,每组获得乙酸样品,要求学生用硫酸将乙酸制备出来,并用碳酸氢钠测试制备出的乙酸的酸性。这一步骤让学生了解了乙酸的制备过程,同时加深了对乙酸酸性的理解。最后,学生再次回到原来的小组,每组获得一瓶乙醇和一瓶乙酸。他们进行了乙酸与乙醇的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了反应结果,包括气体释放和颜色变化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探究了乙酸和乙醇的反应性质。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强调了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和反应。学生展示了他们的实验记录和结论,并进行了全班讨论,回答课前问题,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一完整的实验过程,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了化学实验,还培养了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技能,同时深入了解了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四)构建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全球信息化发展已成为首要目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重要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需要聚焦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育实践中。这一举措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课堂状态,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其更具现实意义。

例如:针对现阶段部分地区高中教学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可以用于在没有实际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实验。这种方法允许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深入了解化学原理。举例来说,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一个虚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调整反应条件(例如温度、浓度)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实验,分析数据,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背后的化学原理。这种虚拟实验不仅安全,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结合在线协作工具和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继续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化学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深度学习。假设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深入讨论。学生可以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创建一个共享文档,以便他们能够同时编辑和讨论反应机制的各个方面。他们可以在文档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提供解释,并共同制订一个详细的反应机制图。通过这种协作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复杂的化学概念,同时培养合作和沟通技能。

信息化教学与现实课堂相互融合有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虚拟实验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多次重复的实验环境,而在线协作则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深度学习。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使信息化教学更加匹配现代化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提升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根据化学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并强调对化学任务的分析和讨论,以引导学生共同协作解决化学难题,全面有效地应用任务驱动法。

参考文献

[1]杨兴元.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2,22(22):22-24.

[2]黄海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11):76-77.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