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提高高中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4-01-25 07:45黄彩凤
高考·中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设计要素

黄彩凤

摘 要:贴近教材文本和学生实践的“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毋庸置疑地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课堂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关键要点可从设计依据、文本素材、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展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最后阶段可利用“真实性、综合性、开放性”与“拟真性、目标性、熟悉性”的“三+三”原则进行探究性情境创设的误区避免与突破提升。

关键词: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设计要素;结构重组;个性化体验

课改逐步展开,“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核心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在一线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是感到具体落实有很大的难度。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1]”因此贴近教材文本和学生实践的“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毋庸置疑地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推进教师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课堂设计任务是现在授课的主旋律,它类似于一场语文实践活动,在这场活动中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更多时候,情境设置并非只局限于一个课堂,而是一个系列的课程活动。理论必须依靠实践来检验,因此笔者将探索与总结自身在“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活动成果,以修正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呈现方式。

一、真实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情境活动是创新课堂呈现方式的重要方式

(一)“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的主要特征与种类

“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兼备开放性与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性、综合性、开放性是其三个显著特征,它最终指向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情境任务过程中,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与方法,以此充分展示其富有个性化“任务设计与情境创设”的创造性的学习成果。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2]”其中社会生活情境建立在语文学科认知素养基础上,强调语言交际实践的场合、陈述对象和表述方式等各种要素,更能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知识运用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实践中进行情境化设计的重难点。

(二)“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变革教学方式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化课堂能统筹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情境化的任务设计能有效避免教师“沉浸式”的主角化讲解与灌输及学生“机械式”做题操练全盘接收不进行思考的陈腐现象,耳目一新又贴近社会实践的情境化设计,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赋予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嵌入式”地去思考、分辨、创新、表达课堂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完成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双丰收,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是未来新高考命题的趋势

2017年版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3]”研究“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已经成为新高考命题的趋势,如果在课堂上能渗透新颖多样且具体真实的情境任务,让学生能利用语言与文学的认知规律,根据具体真实的情境创设,结合自身认知体验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思维的获得、认知和判断,最终获得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必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应试素养。

二、“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关键要点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一些课改实践来进行说明。

(一)在设计依据方面,可巧借日常的生活契机炼制情境任务的设计要素

比如: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第一课时中笔者设计了2020年12月晋江市东石镇委与侨声中学联合举办第三届“经典永流传——散文片段欣赏”朗诵比赛这个情境任务。具体如下:你的同学向你征求《故都的秋》或《荷塘月色》的选择,请你为他推荐其中一个篇目的选段,并试着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该活动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推荐经典选段,有利于对散文的语言美、情景美和文化美有更深入的感知,并且能够明确郁达夫与朱自清不同的散文风格,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第二课时里我又设置了侨声中学“纤夫”文学社将在今年的“侨声中学65周年华诞”庆祝活动中开展“大美侨声——校园十景”创作大赛,请你积极参赛。参赛作品应包含以下内容:风景图片、风景命名、选择理由、风景介绍。该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建构水平,获得双性的审美体验。通过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语文学科情境,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美,并且学着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认知和思维见解。这个设计意图是通过设置真实的语文学科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自然美,并且学着用散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見解,提高语言建构能力,获得感性和知性的审美体验。可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最佳成果。

(二)在文本素材方面,可根据文本特征和优质的素材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和重组化

如:笔者在进行郭熙《山水训》单篇教学时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零散与单一化,以画为核心将《山水训》五则进行有机整合,使之系统化。将文本整合为以下六个元素:“景(赏画中景——真境山水)”“技(析画之技——山水章法)”“法(鉴画中法——三远之美)”“意(悟画外意——林泉高致)”“得(述画所得——一代画师)”“通(融会贯通——性灵之居)”。如学习活动五:述画所得——一代画师,可设置以下任务活动: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盛世修典——北宋北派山水画大师郭熙珍本展”将于国庆期间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重点展品推介:《窠石平远图》《寒林图》《早春图》《关山春雪图》。请你结合郭熙的个人简历和其绘画美学为这次展览写一段宣传语,150字左右。通过建构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并以此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历史价值。

同时,以郭熙《林泉高致》(梁燕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其他篇目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进而引导整本书阅读。其中《林泉高致》中的《山水训》《画诀》《画意》以不同比例引入。如学习活动一:赏画中景——真境山水(第二则)我们可设置以下活动:结合《林泉高致·画诀》二则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并思考:咫尺之图如何绘千里之景?

①凡经营下笔……见情于高大哉!《林泉高致·画诀》

②山水先理会大山……如君子小人也。《林泉高致·画诀》

通过整合与重组,希望能通过《山水训》其他篇目建立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速读、精读等方式,组织多角度、多层面的学习活动,由粗到细地理解郭熙山水画中蕴藏的精深文化。

(三)在学法指导方面,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分享体验,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比如:必修下《窦娥冤》,这单元学习“戏剧”这一体裁,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群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分享阅读体验”:自拟主题或从以下主题选择一个进行交流(先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再班级分享)。1.窦娥先斥天责地后又许下三桩誓祈禱天地为她申冤,这两个情节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2.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情?3.“生存还是毁灭,这的确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崇高?”哈姆雷特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性思考与他的复仇计划是否相悖?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希望以戏剧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对剧情和冲突进行深入思考,重视小组成员内部的品味、发现、体验、分享和探究,一步步开展课堂活动,以此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

(四)在学业评价方面,重视实践活动过程中评价工具——过程性评价的框架设计

巧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工具是落实课堂效果的有效支架。因为借助评价工具可以记录阅读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进程,以图表形式展示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从而使情境任务承载的阅读教学具体内容达到“可视化”。过程性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课堂活动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可按照活动类型从学习方法、收获、困惑三个维度让学生自行评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作业中设置一个课堂活动的学习反思表,以可量化的方式评估学生是否有效掌握阅读教学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复盘这节课并回答下列问题:1.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是否得以展现?2.你所使用的方法与策略是否有效?3.项目化学习后你有哪些新的发现、认识和感受?4.从1到10分,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努力?

三、“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的审视原则与突破提升

(一)“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的常见误区

情境任务设计的目的是体现语文的实践价值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容易陷入诸多误区。常见误区有以下四种。一是任务太专业性。超脱于学生素养水平之外的任务,如让初中生去设计运镜、镜头的转换、人物的拍摄手法等,除极个别对于摄影感兴趣的同学有完成的可能性,学生完成的难度肯定是很大的,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看似新颖,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异常困难。这样一来,一堂课的参与度太低,那么这一堂课必然是失败的。二是体验时间太少。很多时候大家都想尝试情境化教学,想让课堂变得更有趣一些,所以就在中途突然插进一个情境,然后草草结束,这样学生只是短暂体验了一下,对于他整个能力的形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提升作用。好的情境应该统筹安排,从始至终贯穿,从第一个环节到作业布置,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三是脱离文本与学科性质。任何的情境都应该是基于文本的延伸和拓展,所有的答案都应该是基于文本的分析。如果说情境或者学生的回答脱离了文本,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为地理课、政治课、历史课、音乐课,甚至是美术课,偏偏不是语文课。

(二)以“三+三”进行探究性情境创设的误区避免与突破提升

由情境任务到现在更加关注具体的学习任务的引领作用,应该说有一个逐渐返璞归真的过程。必需情境并不是最重要的,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素养提升的任务实践才最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一个任务活动后还必须进行审视与修改,以求避免误区,达到最好。为了更好操作,笔者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以“三+三”重视探究性情境创设的突破与提升,即提出问题除了要注意“真实性、综合性、开放性”,更要把握情境创设的“拟真性、目标性、熟悉性”的原则。

拟真性即所创设的情境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符合生活逻辑,设置的情境事件在生活中也可能真正发生。相反,不真实就是所创设的情境不合常理违背逻辑,在当前的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即虚假的情境。虚假拔高的脱离生活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并排斥。

情境的细节性是指所创设的情境既不生硬也不笼统,具有清晰的细节,蕴含着科学探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和完整的信息。这就需要周全而严密地策划,否则开场要囊括明确的细节以及完整的信息,直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句简单的话语难以做到。

熟悉,即严格从生情出发。学生熟悉的情境包括其在生活与劳动、学习及娱乐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场景和经历的相关事件,所出现的情境是学生亲历或者即将经历过的,有过切身体验和感受。熟悉的情境能让学生有亲切感和悦纳感,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引发其探究的兴趣,让提出的问题更聚焦,使科学观察更深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是通过创新课堂呈现方式,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产生思维认知的质变,从而拥有新的知识储备与能力素养。也因此,情境任务在设计方案中就必须具有一个甚至是多个“障碍”,迫使学生化主动为被动,进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当然,在整个学习任务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而是要退居二线做一个点拨者。如教师可以提供几种阅读策略指导,再让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新教材的使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先行者经过了一个长期且艰难的磨炼过程,由必须有情境任务到现在更加关注具体的学习任务的引领作用,应该说有一个逐渐返璞归真的过程。必需情境并不是最重要的,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素养提升的任务才最重要。也因此,面临新课改,教师靠“输入与输出并举”来提升自身素养能力的工作更重要了,唯有见多识广和笔耕不辍才能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设计出符合新课改和生情的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课改的实践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需要自己摸爬滚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继承与创新是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7,48.

本文系2022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阶思维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J2022-ZX06)相关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设计要素
酒店室内设计存在问题及设计要素分析
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方法研究
吉祥物设计的关键要素与设计思路初探
会展设计要素探究
版面设计的要素与视觉传达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论服装风格与设计要素之问的关联性
民用飞机气源系统设计要素研究
艺术角度下的现代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