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王云 杨萍 孟祥燕(潍坊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潍坊经济电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级中医养生保健班;潍坊市市直机关医院中医科)
腰痛是外科和疼痛科最常见的情况,也是患者来就诊时最主要的描述。严格来说腰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性腰扭伤、慢性或迁延不愈的腰肌劳损,伴有腰部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的腰椎间盘突出,虽然这些疾病各不相同,但都会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经常会听到老人说:“哎哟,这老腰又不行了,开始疼了。”孩子说腰痛的时候,也会听到老人说:“小孩年纪轻轻的,哪里会有腰?”那么,腰到底在哪里?腰痛是从哪里到哪里呢?首先讲一下腰部的范围,它在胸背部的下方和骨盆的上方,且位于身体的中部,也就是腰椎所在的位置。那小孩子有没有腰呢?有的。老人说小孩子没有腰,一是因为“腰”与“夭”同音,古人比较忌讳这个,二是因为中医讲的是老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出现腰酸腿疼,小孩不存在年老体衰这个问题。广义的腰痛是指肋下缘以下到臀皱襞之间位置的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背部、腰骶部以及臀部疼痛,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腰痛时通常难以确定明确的位置,上可以到背部肩胛骨位置,下可以连着臀周、大腿甚至可以到脚趾头不舒服,上下涉及范围较广泛。因此临床上需要明确最初的、最严重的地方,这有助于对腰痛进行诊断。
腰部位于身体的中心,生活、工作、游玩等都离不开腰部的活动,因此除疾病外,不良的习惯会增加腰部的负担,诱发或加重腰痛。因此腰痛的原因也是比较多的,主要分为以下3 类:
1.以脊柱为中心的周围肌筋膜问题,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棘上或棘间韧带炎、梨状肌综合征等。这一类疾病的特点是疼痛范围广,活动可不受限,检查时骨骼、内脏多无异常。
2.脊柱本身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脊柱滑脱、骨折后遗症、椎弓崩裂等;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如脊柱不稳、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等。
另外,骨骼发育的异常及不良姿势引起的如脊柱侧弯、移行椎、扁平足等也会引起腰痛。还有如强直性脊柱炎、结核、肿瘤等涉及腰部的,也是会引起腰痛。这一类的疾病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影像学检查都会有异常,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3.内脏疾病牵涉痛,这一类疾病的患者腰部本身没问题,而是其他地方的病变牵连引发了腰部疼痛。例如:如泌尿系疾患如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等;妇科疾患如子宫及附件炎、盆腔肿瘤等;前列腺疾患如前列腺炎、肿瘤等。这一类腰痛的特点是伴有其他脏器的明显不适,腰痛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到相关的科室处理原发疾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腰痛是如此的让人烦恼,那该如何处理呢?当然是对症对病处理。没有任何一个处方或者药物能针对所有情况下的腰痛,因此要根据病因不同,对症处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凡是宣传说可以治疗一切腰痛的,都是虚假宣传,切不可盲目听信。下面介绍一下常见腰痛的处理方法:
急性腰扭伤
突然的腰痛就是急性腰扭伤吗?不是的。急性腰扭伤常为腰部的肌肉、筋膜猛烈收缩,引起力线失衡导致的。常见情况如搬抬重物时脚下不稳;或猛然搬动过重物体,或搬重物的姿势不对,或摔倒以及外力冲撞,听到或者自己感觉到腰部轻轻“咔嗒”—声,同时出现腰痛,甚至不能动弹,这就很可能是急性腰扭伤。症状轻一点的,当时多痛感不明显,但过后多感到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如果是严重的腰扭伤,则会立刻出现持续性剧痛,不能活动,甚至不能大口喘气、说话,如有咳嗽、喷嚏及腹部用力等,均能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以手扶腰,坐位时用双手撑物。预防急性腰扭伤,就要在劳动或运动时注意不可用力过大,姿势转换不可过猛,并要注意在提取重物时事先有所准备,防止突然用力伤及腰部肌肉而引起急性腰痛。
腰扭伤的预后是比较好的。较轻的腰扭伤,可以卧床休息后自行缓解,但严重的需要就医治疗。临床治疗上通常以手法复位为主,配合药物外用及支持带固定等,可快速恢复。手法主要有坐位旋转板法、侧卧位斜板法等,通过特定的手法及发力技巧达到复位目的,在治疗时通常会听到“咔哒”的清脆弹响声。
腰肌劳损
什么情况下容易导致腰肌劳损,劳损并非短时致病,大多是生活或工作中长期固定某一种不平衡的姿势,造成腰肌慢性劳损,如经常弯腰负重,久坐开车或工作等。另外,腰部损伤未愈,时间一长,局部出现的渗出液便慢慢地形成纤维性变,也是常见的病因。劳损的疼痛常常为隐痛,也就是疼痛不重但绵绵不休,少数患者可有臀部及大腿部的胀痛。腰肌劳损的腰痛会反复发作,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有时也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腰痛加剧、乏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
腰肌劳损的治疗首先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如去除引起腰肌劳损的病因,同时佩戴腰围,注意腰部保暖并减少负重,要经常变换姿势,注意纠正不良姿势。睡觉时可使用偏硬的床垫,如棕榈垫,必要时仰卧腰部可垫小枕头。腰部核心肌肉群的锻炼也是必要的,但急性期不可以锻炼。恢复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肌劳损的康复中至关重要,如背桥、小飞燕等动作,都可以自行练习。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或中药,如布洛芬、活络丹等,针灸推拿理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腰突”了,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也是重点宣教的疾病之一。本病的病因就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硬脊膜或脊神经,从而产生症状。腰椎4~5 节之间的椎间盘是发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腰5 骶1 之间的。临床上的症状也是表现多样的,但主要为下腰部、臀后等部位的酸胀痛,患者难以指出确切位置;有时可有大腿前外侧疼痛。活动后症状可加重,也不能久坐、久站,平卧后下腰痛也不能立即缓解,症状一般易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以上。由于耐受性下降,患者通常坐20 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腰部不适。
治疗上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重,同时佩戴腰围或护腰进行保护,避免二次损伤,同时可做保守治疗如牵引、针灸、按摩、热敷等。要特别强调在缓解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小飞燕,平板支撑等,强壮有力的肌肉有助于恢复。疼痛剧烈时可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中成药大活络丸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或选用微创介入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也有人叫腰三横突综合征,表现为腰部单侧或双侧局限性疼痛,弯腰或转身时加重,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多见。因年轻人体力劳作较多,且自我防护意识差,常有腰部扭伤或劳损史。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同侧背、臀及下肢放射,翻身、走路困难,但咳嗽、喷嚏等对疼痛无影响,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本病的病因比较明确,是因第三腰椎两侧横突较长(多为先天因素),而横突是多组肌肉的附着点,腰部和腹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此处受力最大,易致附着的肌肉撕裂损伤,引起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因此,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固定压痛,是本病的重要触诊要点,有些患者可触及肌肉痉挛结节。
本病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优先采用推拿、针灸等方法,少数顽固性患者用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另外,因为年轻人对于疾病认识不足,要做好健康宣教,避免多次出现同一症状。本病的预后良好,一般可通过几次治疗达到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