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教学评一体化”是当前中小学教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庆市第三中学物理教师袁满实验微课程教学法之后撰写的《微课程教学法:贯彻新课标,激发物理教学趣味性》一文,实际上发现了十年前问世的微课程教学法,就过程性评价而言,就是不说“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当下正好拿来就用。
但是,没有参加过微课程教学法专项培训的教师们,不仅不了解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三剑客”促成高质量学习的奥妙,也无从了解其中蕴含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操作方法。在此笔者梳理一二。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实际上是我国本土独创的“学习设计”方法。它要求教师依据“新课标”,从教材中提炼出学生学习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表述必须聚焦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认知、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是描述教师做什么,因此,目标必须具体精准,既具有“三要素”,又没有“负面清單”列出的禁用语。然后,根据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确保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的话就一定达成目标。因此,设计学习任务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被“目标管理”管住了。
在“任务”设计完成之后,如何保证学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教师需要预估哪些任务是学生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然后,针对性地开发配套学习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于是我们看到,在微课程教学法中,教与学天然融为一体。
在教学评价方面,微课程教学法把“课程评价”以“多元互动”的方式渗透到过程性评价之中。最典型的当属“协作评价”。所谓“协作评价”,通俗来说,就是小组协作“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统一之后随机抽一份交给教师“审一审”。“协作评价”嵌入到课堂“检测”与“进阶”之中,实验表明,以往需要1~3天的“作业旅行”,现在只要半分钟到几分钟就搞定了。可见,多元、互动的过程性评价就渗透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协作学习之中,这些“学习”就是教师设计的产物,即“教”的产物。
“多元互动”的评价还渗透在“微项目学习”当中。“微项目学习”要求探究或创作的成果必须展示。为了参加展示,小组成员需要梳理成果,实际上形成了小组内部的自我评价。展示的方式是陈述、质疑、阐释,而质疑与阐释又构成了新一轮多元、互动的过程性评价。将“新课标”所聚焦的核心素养、跨学科、真实性、实践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人际沟通与交流等统整为一体,落到实处。
如此看来,微课程教学法不正是不说“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一体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