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下非遗外宣英译研究
——以湘西苗画为例

2024-01-25 15:00
现代英语 2023年16期
关键词:湘西原文译文

钟 璇

(吉首大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湘西非遗是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与历史成就的展现,对其进行翻译研究有助于对外传播中国璀璨的民族文化。 湘西苗画是清朝时期湘西苗族百姓在单色传统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画种[1],是湘西苗族民间绘画工艺的简称,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属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及艺术价值。

湘西非遗文本的外译研究有助于促进湘西非遗的国际化发展,然而,湘西苗画的外译研究现状却并不完善。 因此,重视与加强对其研究是为十分必要之举。 文章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三个分析维度,初步探讨对湘西苗画文本的外宣英译方法与策略,为推动湘西地区非遗的对外传播与国际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 湘西苗画文本外宣英译的原则与特点

湘西苗画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 对湘西苗画文本进行外译研究,应以保护与传承湘西非遗苗画并对外传播苗族文化为基本原则,呼吁年轻一代培养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以促进湘西苗画传承人的培养,同时也为对外传播我国民族文化,促进湘西非遗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做出贡献。

湘西苗画文本极具汉语特色,语言凝练优美,对湘西苗画的特点与传承的价值、意义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描写,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如苗画领域的专业术语与颇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四字格等。 此外,原文多用总结性强的长句与修辞句来传达信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源语与译语之间的认知、文化、社会差异,动态地顺应不同语境,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翻译出原文的文化特色与内涵,准确传达出原文的内容与表达的思想,使译文不失原文风味又能被读者所理解。

二、 顺应论下湘西苗画外宣英译策略

顺应论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其主张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受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2]。 在顺应论的框架下,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面,从词语、句式的选取到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每一阶段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3]。

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有三个核心概念相互作用,即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而顺应性作为语言的一种属性,使人类能够从各种变异可能选项中做出商讨性选择,以满足基本的人类交际需求。 以上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其中顺应性位于最高的级别[4]。 而顺应性又可以细分为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凸显程度四个分析维度。

(一)语境顺应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环境,用来指与话语相互顺应的一切因素或影响话语处理的一切因素。 语言语境顺应指根据语境选择最优的翻译,同时就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顺应[4]81。

例1:

原文:鸳鸯戏荷[1]112

译文:Mandarin duck sporting in the lotus pond

分析:此词中国文化色彩浓厚,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 因此,笔者在翻译时,为消除文化障碍,实现语境顺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并对特色词汇加以适当的改译。 笔者经查阅资料,对“鸳鸯”采取约定俗成的译法,即“mandarin duck”,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将“戏荷”理解为在荷塘内游耍,而不是直译为“play the lotus”,且“play”一词在某些特定的英语语境中带贬义,而“sport”为中性词且多做名词使用,做动词有“嬉戏、玩耍” 之意,故最后译为“mandarin duck sporting in the lotus pond”,使译文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和理解,在两种语言、语境和交际功能等方面做出较好的顺应,也有利于对外宣传中国文化。

例2:

原文:苗画中,还有许多带有吉祥喜庆寓意的图案,蕴含着人寿年丰、福禄寿喜、富贵荣华等主题[1]111。

译文:There are many figures with auspicious and festive meanings in Miao painting, containing themes such as “the people enjoy good health and plenty of food”, “good fortune, prosperity and longevity”, and “high position and great wealth”.

分析:例2 画线部分都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 笔者在翻译时,为实现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有效交流,采取意译或者对特色词汇加以适当的改编,将“吉祥喜庆”拆分成两个词语来译,即“auspicious and festive”。 此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以自身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拆分源词语义来进行翻译,故分别译为“the people enjoy good health and plenty of food” “ good fortune,prosperity and longevity” “high position and great wealth”,以适应源语和目的语的认知环境,使目的语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得到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时同等的反馈,达到原文与译文的语境顺应。

(二)语言结构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指在充分考量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词汇、语义等语言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翻译,使得译文词汇、句法等结构客体顺应原文结构客体[4]87。

例3:

原文:色彩艳丽也罢,色调强烈也罢,色泽丰富也罢,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给人一种迅猛的冲击[1]114。

译文:No matter how bright, intense or rich it is in colour, the ultimate goal of a Miao painting is to give the audience a swift and strong impact.

分析:维索尔伦认为,虽然语法是从句和句子的基础,但它只是反映了语句的结构习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打破[4]89。 首先,在翻译时,笔者不拘泥于原有的句式,而是灵活地将其句法结构转换为目的语中的让步状语从句,以更好地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语境,实现语言结构顺应。 其次,笔者认为,尽管“色彩、色调和色泽”在汉语中指不同的含义,在该句中,此三词所表达的含义是“色彩”,为了顺应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认知环境,笔者没有逐字翻译这三个词,而是用“colour”一词来翻译,以突出此句的语义重点,即“艳丽、强烈、丰富”,且在英语中也有较多对等的形容词以进行翻译,故笔者选择“bright,intense, rich”来表达原文对色彩的描述,以顺应原文结构客体,体现原文风貌,充分体现语言结构顺应。 最后,笔者认为原文中的“人”是欣赏苗画的观众,因此将其翻译为“audience”;将“迅猛的冲击”译为目标语言中常见的“形容词+名词”形式,为了使翻译内容清晰,增译了“impact”一词,即“a swift and strong impact”,反映了译者对语言选择的动态适应过程,从而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做到原文与译文的语言结构顺应。

(三)动态顺应

动态顺应指需要顺应源语文本创作时与译文读者所处时代的时间环境,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接受能力,并顺应特定的语境条件,在考虑到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4]94,灵活运用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做出合适的语言选择。

例4:

原文:它如同高山瀑布,飞流直下;如同天海波涛,巨浪排空从而给观众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猛烈的撞击,如疾风闪电一般,从观众的心头掠过,甚至是将观众置于自己艺术色彩的强烈的旋涡中,使之震撼,使之惊骇,使之昏眩[1]114!

译文:It flows down erectly like a mountain waterfall; it astonishes the audience like the giant waves of the ocean; it impresses people deeply like the swift wind.And even more superbly,it enables the audience to feel its strong artistic atmosphere deeply, shocking,horrifying and dazing them!

分析:例4 颇具中国语言特点,短句较多,且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翻译起来有挑战性。 首先,笔者改变原文的语序,采取重构与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原文逻辑关系不明朗的多个排比短句都译为以“it”作主语,后接谓语动词与喻体的形式,比如,将飞流直下译为“flows down erectly”,使译文的连贯结构能充分地体现出原文中的连贯结构,实现动态顺应。 其次,在翻译“给观众的心目中形成一种猛烈的撞击”时,并非逐字按照原文语序翻译,而是根据笔者的理解,变原文形式为英语中的动宾结构,意译为“astonishes the audience”,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体现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语境顺应与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 再次,增译“even more superbly”,推进层次,以较好地承接下文,达到与原文同样信息传送的效果。 最后,笔者将“使之震撼,使之惊骇, 使之昏眩” 译为三个并列动词, 即“shocking, horrifying and dazing”,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需求,使译文连贯,语义清晰,翻译不受词与词、句与句对应的限制,做到了动态顺应。

三、 结论

对湘西非遗文本进行外译研究是对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思考湘西本土特色文化外宣英译策略的路径,初步探讨了湘西苗画文本的外宣英译策略与方法,是对顺应论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有利于丰富湘西非遗外译的研究,同时,也试图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湘西苗画,推动湘西非遗的对外传播与有效交流,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走出去”创造契机,并为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湘西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译文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