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4-01-24 16:52:32王祯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王祯

摘  要: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在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个体今后自主学习与发展也将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合理采取各类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促使其能够逐步提升整体的数学计算能力、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借助分析计算能力的具体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等,具体给出几点可行的培养建议,助力小学生计算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

计算能力实际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素质类型,计算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思考与计算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问题,并对其进行可靠的分析、研究,才能够有效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可靠。而整个思维调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会有所提升,信息调取、整理以及分析、总结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培养,在促使其计算能力得到可靠发展的同时,对学生各相关能力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小学阶段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可靠的思维引导、素质培养,对其个体学习成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奠基作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充分注重落实素质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工作,从关注到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落实,整个过程保持较高水平的专注度,是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保障。具体可以从“什么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特点”等基础内容入手,通过深入了解、明确具体培养方向,促进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计算能力的概述

培养计算能力的前提是知晓什么是计算能力,实际上,数学计算能力就是利用转化、化归等思想,将一种数据形式转化为另一种,或者给出相应总结性数据,能够把抽象且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便于理解的数学式的一种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具有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是在计算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层次结构规律,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最终计算出准确结果的一种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夯实学生数学基础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往往会被“计算”吓到,除部分具有运算天赋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多是通过计算练习形成计算能力。但计算是数学科目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辅助其进行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最基础的核心内容,计算能力应被充分重视起来,通过辅助学生克服计算困难,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利于后续培养学生的其他数学能力。

(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虽为最简单的数学运算方式,但同时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过程中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相关因素,经过反复推演,形成最终的计算结果。而为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验证,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计算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计算步骤间的逻辑关系,以此培养和鍛炼学生的逻辑能力。

(三)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在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验证、纠错以及强调笔算时规范书写等,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意识习惯”,在教师进一步敦促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以及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分析:通过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引导口算、笔算、心算,以及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和速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等方式,充分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一)激发计算兴趣

实现计算能力提升,兴趣培养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需依据学生当前的具体状态,合理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其计算兴趣,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的计算指导,辅助其提升计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上一节“认识人民币”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整理购物清单”的情境,主要为引导学生在整理购物清单的过程中,学会100以内数字加减法,且一定程度上借助整理清单,形成“制作手账”“理性消费”的意识。教师具体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设置“超市”“家庭”两个单元背景,先以“超市购物”预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情景剧中,引导学生自行挑选讲桌上摆放的各类文具、水果等,并记录好具体价格,送至“收银台”结账。结账后,转换至“家庭”单元,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手账”,或者是现场制作简易手账,引导学生产生“制作手账”印象,再将“购物小票”拿出来,将其记录在今天的手账中,并计算出最终的总价格。为进一步验证计算正确与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当前的总价逐一减去每一张小票的价格,看最后结果是否为0,由此形成一定的“纠错意识”。

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模拟日常购物过程,相对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利用经验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整个过程计算效率,以实现培养目标。

(二)奠定口算基础

小学生学算数的过程一般为口诀、笔算,最后至心算。教师可以有效把握住口算基础培养过程,组织相关计算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培养,引导其逐步形成、深化计算思维,并能够简单调动思维的能力,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例如,为辅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敢于开口表达,教师可以为三年级及其以下学段的学生安排定期口算练习活动,如每周五下午借助口算练习,缓解他们即将“放假”的激动心情,同时可以借助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开口练习的兴趣,促进口算练习。教师具体可以将1~10等几个数字制作成卡片,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给出的数字及运算提示,说出计算结果。考虑到最初学生可能因“害羞”等情绪的影响,不敢开口,教师不要过于急躁,可以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简单的计算结果,辅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尤其在答对后,教师及时予以学生肯定,可以促使其进一步受到鼓舞,继而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引导,逐步完成口算练习,奠定口算及计算思维基础,同时克服畏难、羞于开口等消极情绪,逐步养成乐观、自信的好习惯。

(三)培养纠错能力

有效纠错能够促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验证性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纠错能力,持续提升他们的计算水平,同时有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利于督促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前一章节“万以内数的认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通过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如,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找朋友”游戏环节,游戏规则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组教师手中的数字卡片(带有克数),拿到手后,按照手中的计算要求,计算出相应的克数结果,再寻找与自己“斤两”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下一项任务——分苹果。

在找到小伙伴后,还要经过“验证”,确保验证成功后,才表示组队成功。具体可以通过“相互计算验证”的方式进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纠错”“验证”意识,并在他人辅助验证(辅助他人验证)的情况下,增加游戏乐趣,进一步提升参与兴趣。过程中教师可以予以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指导,但教师只讲明规则、指导规则进行即可,不要过多地参与到学生的计算、寻找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四)培养速算能力

在学生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基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继续进行计算练习,并加快计算速度,以培养其速算能力。同时教师要给予速算指导,培养学生的速算习惯,并借助速算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运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简单数字运算的速算开始练习,先按照速算口诀为学生演练整个速算过程,借助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速算兴趣,同时促使其形成速算意识,便于后续练习活动的具体开展。如,教师引导学生就速算口诀,找寻其中的运算规律,并就运算规律放大、转化至其他数学运算过程中,运用常规计算方式,验证速算结果的准确性,继而深化他们的计算意识和速算思维。

以“个位数为1的100以内数字计算”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常规计算“31×21”,学生算出的结果为“651”,记录时间为1分半钟。后续教师借助速算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是1(注意:头加头若超过10要进位)”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头乘头结果为:3×2=6;第二步头加头结果为:3+2=5;最后一步尾是1结合起来得出的最终结果为651,与常规运算结果一致(也可以看成验证准确),记录时间为半分钟。对比学生常规运算所运用的时间,促使学生感叹速算的“神奇”之处,再借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速算练习,如“51×41”“321×231”等,借此在培养学生速算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计算速度,辅助其提升运算思维能力。

(五)形成计算习惯

为避免“一刀切”情况的形成,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可靠的运算指导,但仍需注意遵循最基本的运算规律、计算逻辑,确保其能够逐步提升计算水平,同时养成良好的且适合自己的运算习惯。

例如,在教学计算“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分数加减运算规律,再予以适当的练习、验证提醒,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习惯,同时促使学生明白最为基础的运算逻辑:审题、做题、验算,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教师引导学生计算2/3+1/3(同分母分数相加)和1/2+1/3(异分母分数相加),通过分组方式,自主讨论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借助教师分发的“长方形纸条”验证自己计算的结果。

运用不同方式进行验证,不仅提高了验证准确性,还便于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计算规律的不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不同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验证方法的不同,结合验证结果,判断自己验证方式正确与否,从而有效深化学生的“验证”思想,使其养成了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培养其计算能力入手,对学生进行素质全面培养提升,促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规律、学习技巧,能够在掌握规律及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以对其个体发展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而且整个培养过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应该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够有效提升计算能力、整体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其各项学习能力发展,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助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2):78-79.

[2]江申海. 数学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2021(22):77-78.

[3]吴翠琴. 小學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1(32):129-130.

[4]吕峰.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探讨[J]. 读与写,2022(13):100-102.

[5]鲍晓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J]. 小学生:下旬刊,2022(03):3-4.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2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2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02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5:32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5:11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7:30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