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淑春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这些内容的有效运用与传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新时期的教师应不断转化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校本特色课程的设置,来为学生创造出解析与体验传统红色文化的条件,辅助他们实现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思想理念;革命精神;愛国精神;认知结构;渗透式
一、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革命精神和民族特色。
红色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它象征着革命和斗争。这种文化主要包括革命理论和革命文艺,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具有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价值。
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学生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和实施的一种课程。它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实施者、以学生为受益者的课程体系,旨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 选择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学科拓展、实践活动、传统文化、乡土教育等多个方面。
3. 设计课程体系:将选定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4. 制订课程计划:依据课程体系,制订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5. 开发教学资源:搜集和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教具等。
6. 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7. 进行课程评价: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
三、永春县横口学校的红色基因
永春县横口学校是一所由横口中学与横口中心小学合并创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建于2018年8月。学校依山而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坐落在永春县西部高耸入云的鼎山下,东倚牛姆林生态景区,西临美岭,四面群山环抱,翠竹幽幽。朱德曾率领工农红四军3000余名将士进驻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学校秉持“厚德、笃行、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敬业、严谨、博学、善导”的教风,“和谐、 团结、 文明、法治”的校风及“勤学、好问、善思、乐辩”的学风。本着“弘扬红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学校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努力创建“五个校园”(红色校园、平安校园、阳光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育德为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精心培植核心素养,办老区人民满意的学校。
1929年8月,朱德率领工农红四军3000余名将士进驻福鼎,开展革命活动,留下了许多光辉的革命遗迹和动人的红军故事。
学校立足这一“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校园,从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开展到红色教育的深入,动静结合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成为一所典型的“红色学校”。
四、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
1. 传承革命文化传统: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艰辛努力的见证,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从而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拓宽课程资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提高教育质量。
3. 推动课程民主建设: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促进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4. 形成学校特色: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品牌。通过红色文化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学校可以凸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学校的整体品质,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6.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实现途径
(一)引进富有感染力的红色文化资源:设置主题类的班队课
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离不开更加饱满的认知体验,在教育教学的历程之中,教师群体应全面意识到主题类班队课活动的有效设计,在活动中更好地体现革命教育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核心价值,切实展开对先进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使用,深度挖掘更多优质的红色文化情景资源,以此明确活动的主题,启发学生深入领悟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愈发彰显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可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其中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将更多的价值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从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来分析,其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其往往能够将一些纪录片内容抑或是红色资源,以更加饱满的形式展示出来、带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感官刺激,或者说开发他们的视听觉体验,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红色故事的情境之中展开有效的解析。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是能够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彰显出来 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则还可以在情景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举行一些传红歌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审美与表现体验中获得成长。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讲故事表达的活动,具体的主题可以是“朱德来到福鼎村”,学生在本段交互的历程中可获得更加深刻的巩固与记忆,或者说回顾红色革命的历程等等。
(二)发掘可运用的红色基地:明确践行类的体验感知类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期的教育历程之中,教师群体应切实关注到践行类体验感知活动的有效设计,在更好地培育学生思想意识提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全面展开对当地环境和各类基地资源的有效开发,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感知空间,培育他们接受更具有厚度的革命传统教育,或者说使他们在亲身的经历过程中来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从学生的发展轨迹来分析,他们的真正转化仅仅依靠对文化元素解析与感知往往是不够的,其本身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作为支撑,他们才能获得更多新的感悟与体会,或者說将掌握的一些思想道理实现内化,形成远大的抱负理想,建立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等,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一些节日的价值,比如国庆节、建军节等,形式可以是引导带领学生参与到革命烈士墓园中,鼓励学生进行参观和扫墓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革命先烈的无限付出,以及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等,帮助学生在感悟家乡悠久历史的同时,去深刻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灿烂红色文化,培养他们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让他们树立优秀的理想信念;教师也可以发挥一些国防教育基地以及党史教育平台的价值,通过有效的探索和整合来将红军革命旧址中的场所进行运用,通过其中的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故事馆、福鼎村革命斗争馆等来引导学生接受丰富的党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传承、建立与发扬优良革命精神和宝贵精神财富的思想。
(三)开拓隐性红色教育课程:设计沉浸式的校内环境
渗透式的培养模式可成为推进学生成长的关键途径,在当代的教育过程中,相关的教师群体应充分意识到校园内环境与场所的有效设计在更好地推进隐性红色特色课程生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全面关注学生密切接触的校园中的各个方面,以此为导向展开一个整体的统筹与规划。
学校可在其中融入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使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真正意义地成为红色资源的缩影,逐渐形成一种沉浸式的感知模式,推动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历程中获得升华。
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明确对一些图书馆阅览室进行改造,在其中投放更多的红色革命文化书籍和材料等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展开来阅览观看,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楼中的走廊、黑板报、墙面等区域投放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这种隐性的教育真正地落实,让校园中到处都洋溢着红色精神理念,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到渲染,感受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和无私奉献,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日常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实现途径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实现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应充分挖掘所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烈士事迹、革命历史遗址等,将这些资源整合到校本课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制订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订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红色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
3. 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4.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地、红色之旅、访谈革命前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5. 创设特色社团:成立红色文化相关社团,如话剧社、宣讲团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红色文化培训,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传播能力,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7. 融入教育教学评价: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与实践。
8. 加强与社会合作:学校可以与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纪念馆等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品质。
通过以上途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可以得到有效实施,从而达到传承革命文化、拓宽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民主建设、形成学校特色等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雪微. 基于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2] 韩淑华. 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3] 徐晗. 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