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索

2024-01-24 23:33郑莎苏淼吴培培袁媛
电脑迷 2023年2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

郑莎 苏淼 吴培培 袁媛

【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和长远之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时代新人。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新时代落实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文章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角度,调研分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生态文明教育为例,提出构建理论学习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价值融合体系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来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效。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价值融合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和研究,参考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中相关内容,从生态文明理念素养、生态文明知识素养和生态文明行为素养三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评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石家庄的大学生投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综合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素养高

数据结果显示,与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程度的相关三个项目中,表示很认同或认同的大学生均超过了90%;表示中立的大学生为5%~7%;表示不认同或很不认同的仅占总人数的2%左右。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认可度高,他们普遍认同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认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认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接受多年生态文明教育,已形成较为稳定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理念素养高。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偏低

该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普遍偏低。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两大类项目去考查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素养,第一类为请大学生选择对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第二类为生态文明相关常识单选题。

根据数据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具体表现在他们对生态文明理论的认知程度较浅。对“两山论”“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以及国家近几年出台的环境政策等知识,样本范围内表示非常熟悉的比例仅为33.6%,而表示第一次听说的比例达到了20.9%。此外,生态文明常识单选题的正确率达到100%的学生只占42.9%,正确率不足一半的学生比例达到了27.2%。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在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储备还有待加强。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素养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素养水平较高,比如“当需要扔垃圾,但周围却没有垃圾桶时”,94.3%的同学选择“自己先拿着,再扔到垃圾桶中”;“你平时会为了抄近路而践踏草坪吗?”,96.7%的同学选择了“从不”或“偶尔”;问卷中提到的其他生态文明行为的数据也表明大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此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公众场合展现出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但在宿舍等非公众场合,他们的表现还有待提高。

通过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参加过环保志愿活动,但更多是出于获得学分的目的,真正自发自愿参加环保志愿活动的学生并不多。谈到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表示环保志愿活动多是捡垃圾、打扫卫生,感觉没有意思,参与意愿不强烈。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必须以高站位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激励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评价,从生态文明教材、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和生态文明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调研和研究。

(一)生态文明教材建设情况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必要途径,因此高校对生态文明教材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然而,在教材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高校教材数量较少,优秀教材更是难觅,一些高校转而推荐使用专著来代替教材。

根据目前已出版的生态文明教材,其内容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深远意义,传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但更侧重抽象的理论知识传授,对有效的行动对策论述不足。偏重理论的内容对非相关环保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不仅理解难度大,且无法有效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另外,编写教材时可以借鉴的资料并不多,主要是参考国外的一些书籍和论文,缺乏本土化的资料和案例,难以更好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特色。

(二)生态文明课程体系现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通常以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选修课或在公共课中穿插讲授生态文明相关内容为主要形式。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教学领域,生态教育课程并未被列为必修课程。同时,生態文明教育课程教师资源匮乏,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现象,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生态文明实践现状

当前,众多高等院校纷纷成立环保社团或环境保护志愿者团体,然而,经过深入考察发现,这些社团或团体大多仅限于开展校园清洁、悬挂宣传条幅等表面活动,而真正能够积极宣传和实践环保知识的社团或团体并不多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地也纷纷举办环保实践活动。环保实践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并认识到环保与不环保行为的巨大差异,从而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改善环保行为。然而,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仅仅在有限范围内产生有限的作用。

三、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系坚持党建引领,针对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和教育现状积极谋划,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探索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初步构建起包括理论学习体系、实践育人体系和价值融合体系在内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一)理论学习体系

着重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理论素养,创新培养模式,打通学生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堵点。

第一,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理论素养。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其生态文明理论素养对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召开生态文明思想读书会,在会上组织辅导员读原著学原文已经成为常态化。在党总支副书记的带领下,辅导员共同研讨生态文明主题班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也会受邀定期为系里进行指导,共同研讨。

第二,创新培养方法。当前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某些课时,并且内容理论性强,很多理论听过就忘,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是破题关键。

一是“向外学”,邀请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的专家召开一至两场题为《生态文明 蝶变滹沱》的专场报告会,分享滹沱河从荒滩逐步转变为绿色的生态长廊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是“内部学”,充分调动辅导员教师的积极性,将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办好办实。在班会的开展形式上,摒弃枯燥的PPT讲解,采用探究式班会形式,围绕某个生态文明理论,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理解透彻。

(二)实践育人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环境意识,养成生态行为习惯。

第一,持续深化“绿色学校”的理念,培养大学生对学校和校园环境的热爱之情,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团总支每年会组织“废品换绿植”等第二课堂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和综合素质考评挂钩,激发学生热情。学生通过上缴纸箱、饮料瓶等可实现“绿色积分”累加,也可通过参加学校组織的植树活动、校园清洁志愿活动等累加积分。学生获得的“绿色积分”可兑换绿植、文具等奖励。

第二,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生态环保的学生志愿团体,在每年的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世界环境日等特定时期,以“滹沱·印记——拥抱滹沱河”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滹沱河,学生不仅协助工作人员清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还会制作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报进行公益宣传。此外,学校还培养了一批青年志愿解说员,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向市民解说滹沱河的历史变迁,以此呼吁市民爱护滹沱河。

第三,开展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石家庄城市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石家庄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石家庄蓬勃发展的成果,并了解到未来的石家庄不仅在经济上腾飞,还将成为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市。学校组织大学生走出学校进行调查、实践,生动、客观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使大学生成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人公。

(三)价值融合体系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系致力于实现多元价值的融合,让学生在这种融合的体验中达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境界。

第一,生态文明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的价值立场、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蕴含的人民性立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等原创性思想,为高校生态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引。学校通过开展古诗词中的生态文明、古人的生态观等专题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更将生态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于大学生心中。

第二,生态文明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是底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田间地头,推动乡村事业创新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占大多数,他们熟悉农村情况,对农村有感情,有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基础。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落实到位,既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切实维护,又可以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战略支撑和有力保障。其中的佼佼者,2019级学生任家政,其在校时为软件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其2021年毕业后毅然参加大学生乡村振兴计划,被分配至保定市高碑店市某镇政府工作至今。

参考文献:

[1] 许玮. 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教材建设浅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2):178-179.

[2] 任美娜,张兴海. 破解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J]. 人民论坛,2019(24):172-173.

[3] 王宇晗,韩晓莉.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研究:基于全国“百强社团”和“百强暑期实践”的数据分析[J]. 西部学刊,2020(20):101-10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育人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
中国如何确保可持续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