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科教学中的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2024-01-24 12:47林惠李莉宏
电脑迷 2023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工匠精神

林惠 李莉宏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全面转化、各大战略的有效调整,中职院校的培育方向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具有高素质水平、精湛技艺、创新思维的人才。因此,工匠精神得以逐步推广,成为很多院校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之中,有效地渗透以及融入工匠精神,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精益求精的意识,又可以促使他们形成砥砺前行、不断摸索的精神,朝着目标方向迈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奠基作用。文章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在中职学科教学中推进养成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匠精神;中职学科教学;职业发展

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人才培育中呈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此精神所提倡的谨慎、创新、精益求精、严谨、终身学习理念等,与学科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的形式,更新教学工具,深化工匠精神的渗透力度,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建立对工匠精神更明晰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情感态度与意识观念,深化养成教育的力度,推动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创新实践的思想等,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促成学生的专业素养成长与发展。

一、工匠精神概述

就工匠一词而言,往往指的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古往今来,有很多词汇都是形容工匠精神的,比如“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纵观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名人都以其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精湛的技艺被铭记,像是战国时期的鲁班、隋唐时期的李春、北宋时期的毕昇等。在现代社会中诸如此类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的核心在于,发明、创造、严谨。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也是中职人才培育的目标。所以,在现如今的学科教学中,工匠精神得到了有效的推崇和普及。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的培育往往涉及较广的范围。其一,指的是专注以及严谨。每个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必须为自己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展开锲而不舍地追求以及创新探索。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所具备的社会性价值。其二,指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中要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在全面改善、创造的过程中,运用精湛的技艺,实现目标,践行真理。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深化工匠精神的渗透尤为重要。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展导向以及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选择也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是企业更新、创造、发展的前提条件,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具有专业能力、有责任心、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说,工匠精神之内涵完美地契合企业用人的需求。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工匠精神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升华,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好地适应相应的岗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建立更加厚重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保持认真、负责、严谨等。

(二)优化中职学校教育环境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很多情况下,中职教育教学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帮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实践性练习或职业岗位中,变得更具有竞争优势等。因此,工匠精神在中职学科教学的融合,往往可以生成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使学校本身变得更具有特色,助推教育的变革。这样不仅可以培育出优秀人才,而且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职院校的发展,对中职院校整体的环境优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助推教师观念与专业能力成长

新的時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培养。因此,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广大教师也需要更新观念,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生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推进相应的创造活动等,使文化课的基础教学,更加契合工匠精神的理念。因此,在全面推进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起渗透工匠精神的责任以及使命,使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整体的感知、理解、创造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精益求精的意识、创新实践的思想等,帮助教师形成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

三、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优化作品展现形式

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重要性产物,其本身的各种优势以及特质,可以为中职教育教学提供无限助力。比如,在极具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教学中,媒体技术所具备的直观性、生动性,往往可以将不同形式的作品,以更加巧妙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赋予学生一系列感官刺激的同时,营造浓郁的感知氛围,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感知与理解,体会其中存在的工匠精神,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师则需要展开实践性地尝试与探索,联合课程需要选择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或是引进创编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等,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体验中建立起对“工匠精神”更明晰的认知。

多媒体技术往往具有高效、智能的优势,本身可以联合课程推进来及时性地补足一些拓展性资源,使整体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味讲解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主动积极和专注投入理想状态,深入作品感知、解析的过程中,建立对工匠精神的深度感悟。因此,多媒体技术本身可以将一些作品达成放大性地呈现,学生可以逐步地感受作品中存在的一些细节,包括色彩的配比、明暗度、线条的勾勒形式,或者是笔法的运用等,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工匠”产生共鸣,逐步建立更加完整的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核心,强化他们的情感态度与意识观念,深化养成教育的力度。

四、立足创意设计实践,在表现中感悟工匠精神

新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国家、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创新型、复合型。因此,教育教学本身的变革的方向应趋向于此,培育学生在参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创造性思维,立足于工匠精神,获得实践能力等。如美术学科,鼓励学生能够真正运用美术,展开创意实践,将自己的一些认知、所见所闻、想法表述出来,真正发展他们的水平能力,实现专业素养的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因此,整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更加贴近于生活实际,这样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将教学实践与生活相融合,也更能够启发学生从生活角度入手,获取更多的创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等。因此,在全面培育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也需要明确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有效设计,带给学生无限引领,进而全面开发有效的课堂时间与空间,联合学生的兴趣生成不同的主题,促使学生建立动机,形成源源不断的活力,参与到创造表现的过程之中,最大化地刻画一些形象,融入自己的统筹规划等。引导学生在表现中感悟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推动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例如,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民间工艺美术,比如,绘画类可以选择版画、壁画、建筑彩画、扇面画等。雕塑类手工艺,可以选择彩塑、金属铸雕、建筑石雕、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服饰类美术工艺,可以选择民族服装、首饰、绒花绢花等,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实践性的参与也会升华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好地建立工匠精神。

五、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辅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艺

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较高的技术水平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构建作品。因此,在全面展开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也应考虑到教学方法的有效渗透,从基础性教育出发,优化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运用一些技法来展开设计,使整体的画面变得更加协调统一,富有感染力等。辅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艺的同时,进一步升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知,助力孩子的专业素养提升。

比如,在色彩教育中,可引导学生联系不同作品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包括冷暖度、颜色配比等。在全面渗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作品的“匠心独运”,建立一定的色彩运用意识,能够根据自己想要刻画的形象和表达的主题来正确地运用色彩,把握色彩组合之间所形成的情绪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可以正确地去表现情感。又比如,在绘图方面、结构方面,整体的规划,往往可以提升作品的协调性。而教师从这一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展开赏析品鉴、尝试更多的练习,渗透有效的布局意识等也尤为重要。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技术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精湛的技艺,追求完美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奠定有利的基础。

六、发掘作品中的精神思想部分,培养学生感悟与内化能力

美术学科是一种极具视觉性艺术的学科,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水平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进入到文化解读的过程中,发掘作品中的精神思想部分,发展学生的热爱文化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推动学生的工匠精神成长。因此,在现代化教育的视角之下,广大教师应不断联系美术作品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明确其本身的创作意义等,从更加契合的角度来感受作者独特巧妙的表达,把握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悟、文化理念、人文内涵,有效促成学生的专业素养成长与发展。

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论述,为了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深化养成教育的力度,实践中,教师既可以借助具体的作品,带领学生发掘作品中的精神思想部分,培养学生感悟与内化能力,发展学生的敬业品质。如《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感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认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感受古代工匠的技艺。尤其是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绘出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驴等牲畜,轿、车、房屋、城楼、桥梁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促使学生作品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明确北宋画家张择端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七、结语

综上所述,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科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其不仅可以助力学生的专业素养成长,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导引作用。广大教师应明确: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积极优化教学的推进形式,引导学生明确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创造表现中感悟工匠精神,逐步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及使命等,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奠定有利的基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明兰. 談工匠精神培养和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新智慧,2023(24):41-43.

[2] 张洪超. 中职教育对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25(05):37-40+46.

[3] 牙力昆·阿不都热西提. 研究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A]//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 2023:357-359.

[4] 刘志兵,许頔凡,梁娇娜. 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困境及路径[J]. 机械职业教育,2023(04):41-46.

[5] 王京红. 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职业,2023(08):54-57.

[6] 陶涛,孙山. “工匠精神”视域下校企融合建设校园文化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119-121.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工匠精神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