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南 熊静芳 吴伊君 徐 虹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感、早饱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和呕吐等,但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1]。FD 的发病率为15%~25%,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容受性受损、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十二指肠高敏感性、胃肠激素异常、脑-肠轴异常等[2-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促动力药、消化酶、根除HP 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抗焦虑抑郁药等,但临床疗效个体差异大,容易反复发作[3]。研究表明,在FD 患者中,HP 感染率高达40%~70%,根除HP 治疗有助于缓解FD 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4-5]。然而,HP 根除治疗仅能收获短期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虽然经过成功的HP根除治疗,FD 的各种症状仍然持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因人制宜,辨证论治,在诊治本病时凸显优势[6-7]。徐虹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FD 的临床实践以及药证规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拟枳朴通降颗粒治疗FD,重用理气药,疗效佳,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中医古籍中没有消化不良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痞满”“中满”“积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8-9]。饮食不节、寒邪犯胃、情志失调等为主要病因,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职为其病机关键。《素问·灵兰秘典论》:“六腑以通为降,以降为顺”。《素问·宝命全形论》“土得木而达”,叶天士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可见FD 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脾胃气机升降正常是维持胃肠道动力平衡的关键。如气机逆乱,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浊气壅滞胃腑,不通则痛,则出现胃脘痛、痞满、饱胀等症状。《景岳全书》:“所以痞满一证,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又指出:如胃脘痛辨证属于实证,应当以理气为主。《景岳全书·心腹痛》曰:“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徐虹主任医师认为“不论虚实,皆为气滞”,即无论有邪无邪,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气滞始终贯穿于FD 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治疗FD 的“通降”理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以及《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指南(2020)》对FD 进行中医辨证分型[10-11]。徐虹主任医师在长期的消化门诊实践中,对FD 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系统整理,认为:FD 最常见的证型为饮食积滞、脾胃湿热、肝郁气滞和脾胃虚弱型。然而无论何种证型,气滞始终贯穿FD 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以“通降”为第一要务,理气降逆,疏通气机,通导食浊,消除郁滞,自拟枳朴通降颗粒,方药组成:枳实30 g,枳壳、厚朴各15 g,大腹皮30 g,陈皮、香附、香橼、莱菔子、六神曲各15 g,炒谷芽、炒麦芽各30 g,甘草9 g。方中枳实、枳壳理气破气、行滞消积;厚朴、大腹皮行气下气;陈皮理气健脾;香附、香橼疏肝理气、宽中解郁;莱菔子、六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共奏消食健胃之效;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重点突出理气药的应用,降胃气,消食气,舒肝气,调脾气,诸药合用,理气降逆,以通为要,共达胃气协调之功。
FD 的症候多变,临床实践中需临证化裁,还需注意各种证型之间的重叠以及相互转变。在理气通降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一辨有邪无邪,二辨寒热虚实。临床诊疗中常见以脾胃虚弱为基础的患者,在饮食不节的诱因下,致食滞胃脘,虚实夹杂。脾胃湿热型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有长期抽烟或饮酒史,容易出现嗳气吐酸,伴口苦,舌苔厚腻,加白豆蔻、薏苡仁、炒白扁豆、佩兰、藿香等健脾祛湿,黄芩、栀子清热燥湿,以及乌贼骨、煅瓦楞子制酸和胃。肝郁气滞导致肝胃不和者,加用柴胡、薄荷、佛手、玫瑰花、绿萼梅等疏肝解郁。脾胃虚弱者,加用山药、白术、茯苓、党参补虚健脾。若寒气夹滞,则加用干姜、高良姜、吴茱萸温胃散寒;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则加生地、麦冬、沙参益胃养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则加用槟榔、芒硝泻下导滞。忌用蒲公英、黄连、龙胆草、石膏、白花蛇舌草等大苦大寒之品,易耗脾胃阳气。避免过用半夏、苍术等香燥之品,容易劫伤胃阴。应嘱咐患者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忌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忌暴饮暴食,忌肥甘厚腻,忌久坐,加强锻炼,保持情绪舒畅。
4.1 病案一 吴某,女,31 岁,公司职员。2022 年11月21 日,患者因“上腹部胀满6 个月,再发1 d”就诊。患者6 个月前出现上腹部胀满,进食后明显,伴嗳气,嗳气后胀满略缓解,偶有反酸,平时便秘,大便2~3 d/次,量不多,间断服用多酶片、伊托必利等药物,疗效欠佳。1 d 前,进食糯米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嗳气频繁,恶心欲呕,大便3 d 未解,肛门排气少。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红苔薄白,脉实。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史。有剖宫产手术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月经史:末次月经2022 年11 月5 日。辅助检查:2022 年6 月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结肠镜:所见结肠粘膜大致正常;碳14 呼气试验阴性;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辩证:胃肠气滞;治则:理气和胃,通肠导滞。予枳朴通降颗粒加减,拟方:枳实30 g,枳壳、厚朴、莱菔子各15 g,炒谷芽、炒麦芽各30 g,陈皮9 g,六神曲、香附各12 g,大腹皮30 g,槟榔10 g,芒硝12 g,甘草6 g。7剂,每日1 剂,早晚冲服。嘱忌坚硬粗糙不易消化食物,忌久坐不动,尝试卷腹等运动。按照上述方药规律治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2 个月后,症状缓解,大便保持每天通畅。
按:患者青年女性,长期办公久坐,有便秘病史,外加饮食不节,进食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胃肠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上腹部胀满、嗳气、恶心欲呕;气滞肠道,传送壅滞,故见便秘。病程短,综合舌脉,辨证为胃肠气滞,病位在胃肠,病性属实。方用枳朴通降颗粒加减。方中枳实、枳壳、厚朴理气行滞,共为君药;臣以大腹皮、芒硝、槟榔破气除满,泻下导滞,加强行气通导之力;佐以莱菔子、炒麦芽、炒谷芽、六神曲理气消食,陈皮、香附健脾宽中理气;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理气通导之功。本案理法方药精准,君臣佐使,配伍得当,故收效颇佳。
4.2 病案二 王某,女,65 岁,退休。2023 年1 月21日,患者因“反复上腹部胀满10 余年,再发1 周”就诊。患者10 年前出现上腹部胀满,胃纳欠佳,有时症状自行缓解,故未重视未治疗。曾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体时间不详),予四联药物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数次复查碳14 呼气试验阴性。1周前与家人争吵后症状再发,感上腹部胀满,稍进食后即胀满明显,胃纳差,伴嗳气反酸,胸闷,善太息,乏力倦怠,消瘦,大便每天1 次,黏腻不成形,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弱。2021 年12 月25 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木村竹本分型O1),除菌后状态。结肠镜:乙状结肠小息肉,钳除。碳14 呼气试验阴性。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辨证:肝胃不和;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予枳朴通降颗粒加减,拟方:枳实、枳壳、厚朴、莱菔子、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六神曲12 g,陈皮9 g,香附12 g,香橼、薄荷各10 g,柴胡9 g,绿萼梅6 g,白芍12 g,甘草6 g。7 剂,每日1剂,早晚冲服。嘱忌坚硬粗糙高油脂不易消化食物,调畅情志。患者门诊复诊,按照上述方药规律治疗1个月后,患者自述上腹部胀满、胸闷显著缓解,嗳气减少,心情舒畅,但仍感乏力,胃纳欠佳,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脾胃虚弱,治以补气健脾,理气和胃。上方去柴胡、薄荷、绿萼梅,加黄芪9 g,白术、党参、山药各15 g,当归12 g,7 剂,每日1 剂,早晚冲服。按照此方规律治疗3 个月后,患者复诊时反馈胃纳增加,乏力好转。
按:患者年逾六旬,腹胀纳差,形体消瘦,病程长。久病则脾胃亏虚,脾胃为生气之源,乏源则气生不足,升降失调,故见腹胀、纳差;久病则伤津耗气,津伤则筋脉肌肉难以滋养,日渐消瘦;气久耗必虚,气虚则倦怠乏力。后患者受情志所伤,见嗳气反酸,胸闷,善太息,乃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致,综合舌脉,可辨为肝胃不和,病位在肝胃,病性属本虚标实。第一阶段,以标实为主。方用枳朴通降颗粒加减,加用柴胡、薄荷、绿萼梅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守方维持治疗1 个月,横逆肝气衰减。第二阶段,本虚为主要矛盾,故以补中益气,调胃理脾为主,方以枳朴通降颗粒联合补中益气方加减,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为君,白术、党参、山药、当归补气健脾、气血双补,陈皮健脾理气,枳实、枳壳理气通降,莱菔子、炒麦芽、炒谷芽、六神曲理气消食导滞,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二则理气通降,恢复中焦升降之功。
徐虹主任认为无论有邪无邪,虚实夹杂或寒热错杂,气滞始终贯穿于FD 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是治疗FD 的基石,将理气药在FD 治疗中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枳朴通降颗粒是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也是“通降”理论的具体体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理气药的水煎剂或有效单体成分,如橙皮苷、柚皮苷等,能通过迷走神经的介导和胆碱能神经途径,增加大鼠血清中的胃动素、胃泌素以及胃促生长素水平,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运动,进而促进胃排空,增加肠道推进率[12-14]。相比于传统中药汤剂,颗粒剂作为现代制备工艺的产物,省去了煎煮的麻烦,质量稳定,能有效保持复方中有效成份的浓度,并防止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便于储存、携带和运输,服用便捷,患者依从性好,临床上获得绝大部分患者的认可和欢迎,推广了中医药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