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君 司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 号)(以下简称《意见》)曾提出:“要在3-5 年内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总体规划。从目前医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现状来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相对不足,实施效果甚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现阶段,公立医院的主要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逐渐从粗犷型转变为精细化,且各项资源资金的配置利用也由传统地围绕“物”逐渐转变成围绕“硬件”建设,形成了以“人”和“内涵”为核心的经营服务发展局面,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就医需求,实现了自身的医疗战略目标,同时还显著提升了自身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效率,从而有效促进了我国医疗体系的革新发展。因预算绩效管理是公立医院维持稳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所以为了保证公立医院持续发挥自身的医疗价值以及服务效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建设与革新,积极加大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力度,构建出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及社会定位,从而显著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公立医院的预算申报初期,医院内部各预算部门初期申报阶段,通常会通过更改名称以及项目拆解等手段完成预算经费的申报工作。待预算经费指标成功获得审批后,相关部门人员还会撇清责任,忽视预算管理,对预算经费的使用情况不给予高度重视,情节严重时,部分科室还会在年底进行突发性使用,从而对公立医院的资金管控造成众多困难,增加工作难度,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执行的均衡性[1]。
现阶段,公立医院开展针对预算业务活动的运行监督工作,普遍在业务活动中期予以实现,针对业务落实结果的绩效评价工作,也通常都是将负责预算业务部门的自我评估视为主要目标,如此便导致预算业务的运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价工作均缺少较强的全面性、时效性、客观性以及准确性,无法公平公正地体现出监督以及评价工作的管理价值,进而出现即便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也不能有效且完整地探查并公示业务活动运行全过程存在的全部漏洞偏差问题,严重降低了公立医院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仅如此,部分公立医院还存在只通过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率来体现各类业务活动实际落实情况的现象,不仅无法精准确定预算业务涉及的全部经费收支是否和业务的实际落实情况相契合,还会导致运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价结果过高、而实际预算业务落实效果较低的问题。此外,在落实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过程中,若仅把预算执行率视为考核核心,便会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犹如摆设,不具备任何价值,所以其得到的考核结果也就不具备相应的参考以及评价作用,从而就难以全面、准确、客观、合理地体现出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结果与急需完善之处[2]。
为有效保证和提升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有关政策文件,正确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精神,从而显著提高公立医院的资源与资源支配使用效率,维系公立医院的日常经营与发展。具体来讲,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相关制度,该制度体系应包含医院全部科室拥有的资金支配权限,以及可支配范围外的项目预算资金数额,其中涵盖财政专项资金。科学纳入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资金项目的类别主要可分为医疗业务活动以及管理业务活动。其中,管理型的预算资金业务主要可分为目标管控、运行监督、评价管控、绩效结果管控这四个方面[3]。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需根据职能责任进行科学划分,从而一同助力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属于公立医院负责预算管理的最高领导组织,其主要职责是科学推进落实预算项目准备阶段的绩效评估以及目标管理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医院内部多个相关部门提供的绩效评估报告以及目标报表的审批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于审核年度初期各个部门岗位预算以及调整预算过程中,同时完成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批回复。公立医院内部相关部门在制作本部门的预算业务绩效评估报告和目标报表时,需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并将最终的结果以及报表汇报至预算管理办公室,有助于其全面掌握医院内部的预算绩效情况[4]。
公立医院在优化预算绩效监控及评价体系时,可通过掌握预算资金的实际支配与流动情况、资金利用结果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绩效目标、预算监督与绩效评价监督制度,全面探讨得出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结论,找到公立医院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完善预算资金使用方式,强化预算支出的规范性管理,从而有效保证公立医院业务资源以及各类经费的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公立医院创建预算绩效监控以及评价体系过程中,一旦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或绩效评价结果不具备客观性与准确性,便会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公立医院的相关人员务必积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监控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以此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真正实现[5]。公立医院在优化预算绩效监控以及评价体系时,可以分别从以下几点入手。
针对预算绩效监控体系的优化:
第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办公室以及资金控制办公室,均需根据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以及有关制度要求予以全面优化,尤其是对各类业务的实际落实情况、资金使用以及流动情况等工作内容的监控制度,务必保证其健全完善。
第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部门,应该全过程监控全部预算业务的绩效目标执行情况。绩效管理部门需根据医院整体绩效目标,积极加大对预算落实情况、预算执行管理、实地考核、绩效数据信息获取等工作的监控力度,同时对预算部门以及相关资源消耗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管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各项经营风险隐患的辨别,有效促进预算部门以及资金控制办公室能够第一时间落实相关监控工作,保证绩效目标实现[6]。
针对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
第一,公立医院各个部门以及资金控制办公室开展的针对自身的绩效评价,制定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规范标准的自查自评制度,并对其予以严格落实。
第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部门,需要针对预算开展实况以及绩效目标的落实进度制定全过程评价机制,以此实现对其的全方位评价。
第三,邀请具备专业性和独立性的第三方合作机构,将自身的绩效评价结果提供给其予以全面科学的再次核验。
在开展公立医院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必须精准掌握应该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的资金类别以及额度,从而高效助力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报告及预算绩效目标表的顺利编制[7]。
绩效评估报告编制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业务概述层面,该层面还可以被划分成业务名称、业务部门、运行资金额度申请、业务介绍、立项依据、业务绩效目标以及绩效指标。
第二,业务计划可行性,该层面还可以被划分成业务执行方案、业务落实必备要素评估、业务落实风险监测。
第三,资金使用合理性,是指业务资金流动预算,其职责是全面且详细地介绍业务活动流动资金的主要获取途径以及方法,从而展示出资金流动的主要去向。
此外,为有效保证和提升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性、精确性,以及真正实现预算资金的支配流动目标,其主要预算编制原则为:针对各个业务活动的流动资金数额高于标准额度,都应该全面且详细地反映业务情况,依照目标落实相关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予以量化和细化,制定详细的落实计划,清楚掌握所需预算额度,坚持遵循“目标—指标—工作程序—预算”流程,以此有效实现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科教科研业务的资金使用为例。公立医院应该最先针对该业务的开展目标制定全面且具体的绩效指标,精准研究和发现公立医院在科研实际工作情况中尚未完善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执行计划,以此有效实现预设目标以及绩效指标。
预算管理办公室属于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工作的重要载体,主要职责是对公立医院内部全部科室的预算执行予以实时监控,同时于特定时间对预算绩效监控获取到的数据信息予以审核、分析、整合以及汇报[9]。预算管理委员会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筛选出核心业务活动开展重点监控工作,利用数据信息分析、实地核查等手段进行全面监控,一旦监测到漏洞问题便及时提出,并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优化,从而有效保证预算绩效目标的真正实现。另外,公立医院还应该定期举行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会议,将医院全部部门科室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作为会议讨论核心,综合分析相关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优化,同时对预算资金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公立医院内部的全部部门科室还应该根据“谁支出谁自评”的标准积极开展真实有效的自我评价工作,准确填写业务活动的资金使用以及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报表。业务部门还应该具备自省意识,针对自评中体现的问题,比如绩效目标实现效果不佳、预算管理落实力度薄弱等予以整改,从而有效保证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详细的报表见表1 所示[10]。
表1 业务支出绩效评价表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是公立医院维持稳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保证公立医院可以持续发挥自身的医疗价值以及服务效用,相关领导务必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建设与革新予以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相关部门颁布并实施有关政策文件,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精神,显著提高公立医院的资源与资源支配使用效率,保证和提升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有效维系公立医院的日常经营与发展,同时为我国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贡献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