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视角下《统计学》课程建设探究

2024-01-20 08:17张立国宋林蔭
客联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统计学

张立国 宋林蔭

摘 要:《统计学》课程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建设,本文在课堂教学视角下,着重从课堂教学角度进行设计,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站稳讲台提供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统计学》;课程建设;广州工商学院

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总体目标,加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开展《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统计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学》是一门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课程,在广州工商学院各分院均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数字经济、管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农林医学等专业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统计学》课程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建设,本文在课堂教学视角下,着重从课堂教学角度进行设计,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站稳讲台提供帮助。

一、根据OBE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统计学》课程目标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与艺术,统计学离不开数据,内容涉及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描述和推断等。因此基于OBE教育教学理念,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培养学生具备统计数据处理等各种能力。因此确定以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数据搜集能力。能够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从统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公开的资料、统计年鉴、期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二手数据;能够制定调查方案、设计问卷,搜集一手数据。

课程目标2.数据整理、可视化能力。能够在财经类论文中规范地使用统计表、统计图,能够合理使用图表展示数据,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变化趋势等。

课程目标3.统计分析和推断能力。能够综合考虑所研究的总体信息、数据类型、样本量大小、统计量分布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推断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开展统计研究。

课程目标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统计研究方法,结合财经类项目进行管理、分析和综合评价,并能够制定实施方案,解决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5.统计软件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EXCEL统计分析功能操作或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输出,并进行相应推断统计分析。

课程目标6.价值观养成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程学习,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具备爱国、强国思想和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

二、《统计学》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目前,会计学院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内容为:绪论、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动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和相关与回归分析。从基础知识应用角度来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的需要,但对于课程目标5方面,没有支撑,缺乏应用EXCEL统计分析功能或SPSS统计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设计,这是由当前课程性质为理论课而无法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导致。

根据课程目标对能力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后续课程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所需内容。

三、因材施教,学情分析

在《统计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所授班级学生做好学情分析,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基础与特点,因材施教,开展《统计学》课程课堂设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学情,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便于开展辅助教学。学情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从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文理科类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分析

会计学院的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设计《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因此无论在哪个学期开课,在专业知识体系上都不能满足对变量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必备知识,从而精减部分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虽然通过程这种方式解决了学习难度,但统计学中最重要为“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内容不全面,而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意义将有所欠缺。

(二)学生文理科类型分析

通过对会计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约有94.20%的学生来自于文科生,约5.80%的学生来自于理科生。《统计学》课程涉及的公式和计算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压力会小,兴趣更浓。针对这绝大多数为文科生的课程,授课时要以应用为主,尽量避免复杂公式的推导,多以描述统计内容为主,辅助以推断统计学习,降低授课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習能力可以通过高考分数来体现,分数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学习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高考分数是学习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价学生自我学习、监督、控制能力的体现,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通过查阅广东省近三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广州工商学院最低录取分数,以及对会计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近三年我院在广东录取最低分均略高于省控线,学生整体水平刚刚达到本科录取水平,而会计学院文、理科平均成绩均高于最低分约40分,从这一指标来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及会计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体水平偏低。因此在开展《统计学》课程教学活动要注意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会计学院学生的成绩略高于最低线40分,约有72%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偏科现象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良行为,这多与后天的学习习惯有关,学生因是否专业课因素,个人偏好与集体影响、课程难易程度、课程受重视程度等有关。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情感上帮助学生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正偏科现象、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打好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统计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例如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掌握获取调查数据的方法;在统计分组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分析数据的特点,结合经济现象特征确定分类数据或数值型数据的分组形式,进而完成统计数据的整理;在统计指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观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鼓励老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法,如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翻转课堂等等方法,通过视频、图片、思维导图等手段组织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进一步学好《统计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分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教与学”的态度,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看“教与学”的效果,从阶段性考核看“教与学”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教与学”,发现“教与学”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教学案例是否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思政是否融入课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完整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为更好地进行《统计学》课程改革提供素材。

六、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框架

在课堂教学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讲好一堂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进行:

1.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入手,确定应知应会的哪些统计知识,具备哪些统计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具备哪些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哪些精神、态度或者思想,增强学生爱国、强国意识与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等。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些方法,如何将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的内容与任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美观大方,视频针对性强、图片应用效果好,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3.教学案例丰富、思政案例契合度高。课前要准备好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案例、教学资源。每一个任务点,都需要设计配合一个适合的案例,围绕任务知识组织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每一次课,都应结合具体的统计学知识或人物,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强国意识与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有哪些?教学难点是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技能?这些方面都要做好设计,在开课前明确知识点和技能点,有侧重点在做好设计,有效利用课堂组织教学。

5.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辅导书、教学视频、课程学习平台、课程建设平台、课程案例库与习题库等资源服务教学活动,课前有预习、课中有训练、课后有复习,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学习空间。

6.教学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好的板书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板书可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板书可以辅助计算,为课堂教学增添灵活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进行设计。内容涉及前课复习、本节次的主要内容、课程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课堂”教与学”活动的组织、知识总结、课后作业的布置等。课堂“教与学”活动要围绕以知识点、技能點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重点要突出,各部分时间做好设计,避免时间浪费和闲置。

8.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本节课“教与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纠正解决,做到持续改进。

七、总结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不断的锻炼与总结,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前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授课环节与内容,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案例与资源,做好学情分析开展因材施教,一定会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课堂,为《统计学》课程建设提供优秀服务。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