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有感

2024-01-19 09:56江苏省高邮市汪曾祺学校
课外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咸鸭蛋高邮鸭蛋

⊙乔 淼(江苏省高邮市汪曾祺学校)

★汪曾祺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

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闲适、随意、平淡、自然、朴素、韵味无穷却又意趣多多,其间蕴藏着无尽的美感和诗意。

汪曾祺曾经谈过文章的结构,其核心是:苦心经营的随便。文章虽然看似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却又是苦心经营而成。尽管行文像跟对面的人聊天,看似海阔天空却有思路和线索在里面,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起承转合,如同“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有关”,读者读完自然就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从而引发我们思绪万千。

同时汪曾祺的文章用语也颇为随心,尤其是对民间方言俗语信手拈来,没有词藻满篇堆砌,没有讲大道理,字里行间平淡而有味,随时闪烁哲理的光芒;也没有刻意弘扬高深的观点,却处处让人会心一笑,让人感同身受,如沐春风。

这种感受在学习完汪曾祺的两篇散文《端午的鸭蛋》《昆明的雨》后,得到了加深:在作者的视野中,民间的风俗、饮食、人物,都能带来创作灵感,都能成为创作对象。作者所见所闻的各个生活场景,都被他的如花妙笔赋予了朴素、趣味、诗意、细腻、深厚的情感。而那些妙趣横生的生活细节、真诚细腻的生活情感,随着阅读和学习的深入,从看似平白简凡的词句中向我们迎面扑来。

一、那一颗平淡有味、生动有趣的端午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端午期间回到故乡江苏高邮,看到故乡人过端午的情景,回忆儿时端午习俗的趣事写就的一篇散文,表达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作者借故乡端午习俗,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乐趣,特别是在“吃十二红”的习俗中,带领我们从小小咸鸭蛋里品尝生活滋味。全文语言闲适自由,趣味盎然,平淡有味,生动具体,让我们领悟到其实身边的小事小情,也蕴藏着无尽的乐趣,仔细咂摸定会滋味无穷。

先看看故乡端午的习俗。作者开头就总结说: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这样的写法,一下子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将我们自然地带入文字,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把小时候的习俗在脑海里过一遍。

作者列举了各种习俗,比如将五色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叫“系百索子”,洗脸水会让丝线掉色,印在手腕上。这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勾起我们的集体回忆,让我们产生共鸣。接下来作者列举如何“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在写“贴符”时,他插了一句“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让我们了解到当地风俗之外的风俗,同时体会到作者家乡端午送符挂符的讲究和雅致。“喝雄黄酒”的风俗确实很多地方都有,而“放黄烟子”写“一笔虎”的技巧,怕只是高邮的地方特色。至于“吃十二红”则各地不一,大同小异。作者信手拈来的对端午丰富习俗的描写,让我们对作者故乡的端午节心驰神往,同时被浓厚的节日气氛所感染,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也会跟着作者一起怀念故乡,追忆儿时。

作者详写了“吃十二红”的风俗,引出高邮鸭蛋的由来。说高邮是水乡,出鸭子,鸭子多鸭蛋就多,乡民腌制鸭蛋的技术就十分地道,这使得高邮因咸鸭蛋而名声在外。在对于咸鸭蛋的情感方面,作者很自豪:一是高邮出双黄鸭蛋且批量产出,二是高邮鸭蛋黄很红,三是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但对异乡人总提高邮的咸鸭蛋作者又不大高兴,觉得故乡不仅仅是咸鸭蛋出名。这种不允许异乡人以咸鸭蛋来定义故乡的护短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真性情,读到此处不禁“噗嗤”一笑,感觉他十分有趣,同时体会到作者那份热爱故乡、为故乡自豪的真挚情感。

在写到高邮咸鸭蛋的出名方面,作者不吝笔墨列举种种证据:且不说上海卖咸鸭蛋的店铺要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咸蛋还进了清代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腌蛋以高邮为佳……高文端公最喜食之”。而苏北名菜“朱砂豆腐”也务必用高邮鸭蛋黄来炒,因为高邮鸭蛋的蛋黄很红,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吃起来“实在瞧不上”。而咸鸭蛋的吃法也很考究:席间待客吃法是带壳切开,黄白兼用,平常食用则是敲破一头用筷子扎进去冒油。对于高邮咸鸭蛋,作者表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高邮咸鸭蛋,其他地方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爱一贬,虽带有主观色彩,但恰恰是作者热爱故乡真实情感的流露。

赞美了高邮咸鸭蛋还不够,作者继续写端午咸鸭蛋的妙处。家乡端午的习俗中,每个孩子身上会有一个络子,用来装一颗新腌不久的煮熟的咸鸭蛋。这装在络子里的咸鸭蛋因要随时带在身上,走出去大概算是各家各户的形象代言人,故咸鸭蛋需要挑选一下。“一要挑淡青壳的”“二要挑形状好看的”。自己挑的鸭蛋,不管蠢也罢,秀气也罢,总之要挑自己顺眼的。挑好的鸭蛋装进络子,“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虽然没有什么美感,但孩子们觉得好,竟然是“心爱的饰物”。当然鸭蛋最后的命运无外乎是大半天后被孩子们从络子里掏出来吃了。为了尽可能保存蛋壳,“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得到完整蛋壳后,孩子们把蛋壳里面洗干净,等到晚上捉来萤火虫装进蛋壳。“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堪比囊萤映雪,至此一颗咸鸭蛋的使命结束。

对高邮咸鸭蛋的自豪,对儿时挂蛋络子装饰衣襟的心爱,对新腌咸鸭蛋白嘴就能吃下的淡淡咸味,以及洗净蛋壳装萤火虫的乐趣……那一颗平淡有味、生动有趣的端午咸鸭蛋,多年来留在作者的唇齿间、刻在记忆里,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二、那一场漫长的雨季,包裹如水的回忆,充满细腻深情

和《端午的鸭蛋》一样,《昆明的雨》同样秉承了汪曾祺随意随心、真挚诚恳、诗意有趣的行文风格。两篇文章都表达的是作者对某一地的思念追忆、对发生在那片土地上人情世故的描述、对镶嵌其中的点滴事情的描述,只是前者体现出作者随意恬淡、生动具体有趣的童年经历,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作者对于昆明雨季云淡风轻的思念中各种物件场景下,萦绕心头的那份细腻深情。

文章的开头是友人求画,引发了作者对昆明特点的回忆。而将昆明的特点融入一幅画中的过程,让作者想起了昆明悬挂门头尚能开花的仙人掌和雨季的菌类——这两样都得益于昆明的雨。于是多年来作者关于昆明雨季如水般的回忆和思念像开了闸,让他深情地直抒胸臆:“我想念昆明的雨。”

他坦言自己是到昆明以后才感受到“雨季”一词的具体含义:昆明的雨季时间不仅长,而且是“相当长的”;雨季不是恼人的连绵不断,而是停停下下有节奏,不使人觉得心烦;雨季气压不低,让人觉得有通透的舒适。这样的雨季是作者接纳的、喜欢的、赞美的,这样的雨季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它明亮、丰满,令人动情;它浓绿、饱和,让雨季的草木也因此“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作者对于雨季真挚的思念、不吝的赞美,蕴含在文字中,让我们立即对昆明的雨季也心生向往了。

仅仅是赞美雨季本身,是抽象的,是形而上的,不足以体现作者的思念。那么雨中我们熟悉的物件,就可以作为载体,将雨季与我们身边的生活进行具体的连接,从而体现出雨季的滋润和舒适。于是作者写了雨中的仙人掌、昆明的菌子、雨季的杨梅、雨季的缅桂花、雨季的乡愁,让我们在体会雨季舒适的同时,看到了雨季带给人们的各种情趣、味道、气息。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雨中各种事物的描写,饱含了他对昆明雨季的爱、对雨季馈赠万物的感谢、对雨季乡愁情绪的捕捉和深入体验。

比如倒挂着辟邪的仙人掌,被本地人扎了洞,且还挂在钉子上,这样的仙人掌居然还能开出小黄花,足见昆明雨季空气的湿润。得益于雨量的充沛,昆明的菌子随处可见,一连串的菌类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牛肝菌”滑嫩鲜香,“青头菌”格调高,“鸡”鲜浓不可方物又随处可见,“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雨季的杨梅,则借由苗族女孩子“卖杨梅——”娇娇的吆喝,让我们看到作者对于本地杨梅的个头、颜色、俗称、味道的描写,以及与其他地方杨梅味道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雨季的缅桂花,则带来的是嗅觉的馈赠。那盘房东送来的缅桂花,雅致而讲究,呈现了云南乡土人情中的朴实和清雅。

而“夜雨涨秋池”的乡愁是贯穿古今的,只有雨季能够带来。在昆明莲花池边的雨中小酌,让作者与投莲花池而死的陈圆圆之间,共生了思乡的惆怅情绪。这样的离情别绪,只适合在昆明雨季细细的雨丝中,就着小酒,慢慢咂摸。闻着那雨中高大的木香花,作者赋诗一首,以记录昆明雨季时光的清浅和情感的细腻深情。

生活滋养了汪曾祺,而汪曾祺则通过他独有的文字,呈现出如此美妙的散文,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爱不释手。这何尝不是汪曾祺送给我们的礼物。平凡普通的我们,是否应该也学学汪曾祺,从咂摸儿时那颗端午鸭蛋的咸香、咂摸那场昆明雨季的浓淡开始,去咂摸触手可及的平凡日子,从而挖掘出生活的诗意,滋养自己:如果有幸,再滋养他人。

猜你喜欢
咸鸭蛋高邮鸭蛋
鸭蛋大约有多重
咸鸭蛋的幸福
好歌好酒好高邮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咸鸭蛋』爸爸
看千帆竞渡,数高邮风流
——高邮博物馆精华演绎
高邮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