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国学思想总藏在那些经典的片段中

2024-01-19 09:56李永琰甘肃省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课外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外祖父思乡梅花

⊙李永琰(甘肃省积石山县友谊小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进程中,经典的国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位、文化追求,而传统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流淌下来的更是浩如烟海,内容也是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就隐含在这些经典著作和其片段中,因此,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文学经典的自觉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学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的是忠诚、正直、礼义、仁爱等中国传统价值观。时至今日,国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也有类似的经典片段值得细细品味。

一、《囊萤夜读》——勤奋刻苦的干劲

中华民族的勤奋是享誉全球的,正因如此,它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至于学习的干劲更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关于读书的文章、名言警句、成语更是多不胜数——“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就有这样的经典片段——《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摘自《晋书·车胤传》,意思是说,(晋朝人)车胤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但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在野外捉几十只萤火虫来当作灯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有着高深的学问和开阔的视野,殊不知这来源于人家紧紧抓住了从指间悄悄溜走的时间,一点一滴都不浪费。除了勤奋学习之外,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寓意,那就是如果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就要自己创造。有这样的学习精神,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就像故事中的车胤一样,凭借年少时的勤奋和刻苦,成为一位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朝廷重臣,担当起匡扶国家社稷的重任。那么,在今天,需要的是莘莘学子的智慧和努力,才能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为新时代中国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二、《铁杵成针》——持之以恒的意志

我们的民族历经沧桑,到今天凤凰涅槃,靠的不是上天的眷顾,而是来自民族内心深处坚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得以以文明、富强的姿态傲视全球,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无独有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就有这样的经典片段——《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意思是,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世代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时,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铁杵),于是问她要磨成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太白被她的意志感动,遂回去完成学业。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简单的故事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人积极入世的生活哲学——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必有大成。故事中的老妇人最终不也是把铁杵磨成针了吗?在成才的路上,目标专一且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且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三、《梅花魂》——矢志不渝的爱国深情

爱国是中华民族亘古流传的伟大精神品质,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涌现了多少爱国主义文人墨客,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总是饱含深情:君不见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无限爱意;陆游的《示儿》在临终前还念挂着祖国的统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人感动,让人流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梅花魂》就有这样的情感流露,这里摘选一个经典片段如下: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文中外祖父教“我”读诗歌,为什么会动情落泪?这是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每个人都希望叶落归根,而且年纪越大,这种“归根”的情感就越浓,从老人的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刻骨铭心的痛。这些诗句也饱含着无限的思乡之意,诗句里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也勾起我们的情怀,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于是,外祖父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梅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之所以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象征,表现了以外祖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海外儿女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深情,这是中华民族始终一条心、团结向上的力量源泉。

四、《月是故乡明》——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宋代诗人苏东坡面对天空的那轮圆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古往今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更是无数天涯游子对故乡的纯朴向往。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抒发的正是这种深情。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经典片段都与月亮有关,比如童年趣事中的场院上数星星,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又比如成年的两次望月经历,都深深印证了他对故乡月亮的一番深刻认识,当中有这样的片段: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在作者心中,无论站在哪里—风光旖旎的莱芒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都比不上心中“心爱的小月亮”,因为作者对故乡永远心存眷恋。季羡林虽然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始终挥之不去,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所以,他才会高喊“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他对故乡的款款深情让人感动。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文明,其实都来源于根深蒂固的国学思想,在国学思想的引领下,你、我、他都是其中的“受益人”和“践行者”。而阅读无疑开启了一扇学习国学思想的大门,古往今来的文学经典佳作都是这些传统而伟大思想的呈现,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就能发现这些,真心地希望新时代的莘莘学子能够以理明志,从自身做起,将这份厚重的国学思想传承下去,承担起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本职。诚如此,善莫大焉。

猜你喜欢
外祖父思乡梅花
灵感不是等来的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梅花
梅花引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