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莹,刘 美,禹柳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 广东 茂名 525000)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多为“一张试卷定终身”模式,造成学生平时应付考勤,期末临阵磨枪,课程考核片面、内容单一,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1]。2019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制度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形式上将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订课堂提问、小论文、调研报告、作业、阶段性测验等过程评价的权重[2]。同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也提出,一流本科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就是将课程考核科学化,以着力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为目标完善过程考核制度[3]。上述都说明,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组成部分,也为课程考核机制重塑、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文章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为例,充分利用课程现有平台对该课程进行考核体系改革,以期更好了解学生学情,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石油化工行业应用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不少高校相继出台了新的考核管理及改革办法,如东北大学2020 年11 月印发了“东北大学关于本科课程考核改革的意见”,指出课程考核必须过程全程化、考核多样化、内容能力化、反馈及时化。北京师范大学2021 年11 月印发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要“丰富平时考核手段,提高平时考核质量”,且“命题要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2022 年3月,河南农业大学也推出了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方案。可见,课程考核改革和体系重构已是大势所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广东省政府和“三桶油”共建的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本科高校,也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为石化企业、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行业等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已通过2023 年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公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多本教材及参考书、课程教学网站等立体化、全方位、数字化的课程资源,聚焦国家、学校和专业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教学与育人交叉、渗透、融合。该课程面向全校6 个专业开课,开课班级28 个,1000 余名接受该课程学习。该课程是学校省级重点和特色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支撑特色课程,此前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教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该课程进行考核评价的改革,涉及面广、意义重大。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内容为化工仪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典型应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比例增大,成为影响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平时成绩多由学习通自动生成,缺少对学生自主完成、主动探究的考查,不利于考查学生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基于该课程的前期建设基础,本次课程考核改革主要集中在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和课程思政的融入,着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教学与育人交叉、渗透、融合。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培养的目标分为三个,首先是知识目标,即要掌握自动化仪表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力目标,即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实践化,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化工过程控制中复杂的工程问题;第三是素养目标,使学生能分析、评价过程控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党忠诚、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和科学精神。基于上述教学方法及目标,重构课程考核体系,在各项考核评价项目中紧扣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现多维度、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评价思想,将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目标融入考核的各个方面。
上述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涵盖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职业素养的自评、互评,同时在多元化考核项目中,如作业、讨论、素拓论文,均体现了思政内容,基本可以起到思政考核的作用。也就是说,课程思政的考核并不独立于课程考核而存在,思政效果通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表现来评价,将思政效果真正作为课程思政评价的客体。
在平时成绩中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的考查并制订相应标准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评价,分为以下5 个考核标准:
①0~59(不及格):不按时完成作业、随堂练习、视频学习和章节测验,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识理解不到位,不具备设计系统方案的能力;
②60~69(及格):按时完成作业、随堂练习、视频学习和章节测验,概念基本清楚,对工程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设计系统方案,但考虑不够全面。
③70~79(中等):按时完成作业、随堂练习、视频学习和章节测验,基本概念清楚,理解工程知识但不够深入,能较全面地设计系统方案,但没有提出方案优化措施。
④80~89(良好):按时完成作业、随堂练习、视频学习和章节测验,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识理解较好,能较全面地设计系统方案,较好地提出方案优化措施。
⑤90~100(优秀):按时完成作业、随堂练习、视频学习和章节测验,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识理解到位,能较全面地设计系统方案,合理地提出方案优化措施。
考核标准着重体现学习态度,及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方面等基本工程知识的掌握和设计、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
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理论测试,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题型包含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等。终结性评价试题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综合应用题所占比重增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设计能力。终结性考核内容强调基础性,突出综合性,并展现具有个性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尝试在题目内容中增加含有思政因素的探究性试题,这类试题一般不具有标准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考核内容上,既要考查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也要考核其综合应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坚持家国天下,专业自信,以及树立“文化传承”的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一般都是单向的,即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仅得到一个考核分数却难以发现课程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究竟何在。对于教师而言,也不知道哪里教得不好,改进从何下手。对此,我们在新的课程考核模式中,尝试增加评价反馈模块,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及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感受、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
双向反馈机制主要考查课堂满意度、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学生思想意识的知识内化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重在实现“多元、多面、全程”的考核评价。
从课程设计、考核体系到反馈机制,均围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欲望,摒弃“上课摸鱼”“水课”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全程参与课程学习,培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重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考核体系,在各项考核评价项目中紧扣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度融入课程思政考核,体现多维度、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评价思想,将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目标融入考核的各个方面。
引入闭环负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和教师分别反馈考核结果,对考核体现出来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踪调整、持续改进,确保师生间、专业间沟通障碍最小化,利于教学相长,师生共精进。
以开设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我校电卓20―1、2 班为试点,依据该专业工程认证要求,该课程需要达成以下三个课程目标。其中,目标1 考查学生掌握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工程知识,能读懂、表达运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能力,由学生考核成绩计算达成度0.73,学生掌握程度尚可;课程目标2 主要考查掌握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被控对象、测量及变送元件、控制器、执行器)及其特点,并能运用于分析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等,由学生考核成绩计算达成度0.78,学生掌握程度尚可;课程目标3 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及投运的方法,了解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学会在不同要求和场景设计合适的控制方案的能力等,由学生考核成绩计算达成度0.80,学生掌握程度较好。综上,取最低值为最终课程目标达成度,即0.73,课程目标达成。
课程思政的融入体现在授课内容的改革和增加团队合作、讨论、汇报等环节并对此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和打分,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也考核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在课程思政融入授课内容的设计方面,可举例说明一二。如通过讲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来说明国家发展需要更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控制系统建模的讲述,培养和教育学生要有科学、严谨的思维等。针对每个点的内容都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入,在此不一一详述。
反馈机制上,针对课程在学习通上设置了反馈问卷。问卷答题情况表示,学生整体对该考核形式满意。同时,也从该问卷中得到线上线下教学形式、问题设计、思政内容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便于后期进行调整完善。
综上,“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考核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也体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支撑的达成。该项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与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的质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更提高了学的质量。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和考核更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